首页 理论教育 九江码头在江西电影发展史中的作用

九江码头在江西电影发展史中的作用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他哥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的协助下,设计成功“活动影戏机”,在巴黎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等世界上最早的几部影片,拉开了影视时代的大幕。电影诞生后,很快就传入了中国,一年以后,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放映了“西洋影戏”,据说是法国影片,从此这种艺术形式便很快在中国的大地上风靡起来。

九江码头在江西电影发展史中的作用

世界影视历史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他哥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的协助下,设计成功“活动影戏机”,在巴黎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等世界上最早的几部影片,拉开了影视时代的大幕。电影诞生后,很快就传入了中国,一年以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上海徐园放映了“西洋影戏”,据说是法国影片,从此这种艺术形式便很快在中国的大地上风靡起来。中国人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对于影视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不但要欣赏,还要会制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1850—1932)。他从日本学习了拍摄技术,在1905年拍摄了“伶界大王”谭鑫培(1847—1971)的代表剧目《定军山》,这是中国制作的最早的电影。

电影这种新兴的艺术娱乐样式在1898年就传入江西了。据1898年的《湘报》记载:“九江城内,近到有美国电光影戏,假化善堂开演。……其所演各戏,采用电光照出,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加以留声机器,所唱各戏,亦皆音韵调和,娓娓可听。观者盛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莫不鼓掌称奇。电影刚刚在中国放映时,人们把这种新鲜玩意称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等,后来逐渐简化为“影戏”,成了中国人早年对电影的通用名称。《湘报》生动记载了九江的观众对于这种从外国引进的“影戏”的好奇与欢迎,他们惊叹于这种娱乐形式梦幻般地记录和再现活生生的生活图景的本领,这对于江西人的文化生活来说,实在是一桩大事件,标志着人们的娱乐方式的一个视觉转向。这种新鲜的观看体验经过观众的口耳相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时放映的是西方诸国制作的影片,描绘的是异国异景异事,迷人并且梦幻,人们不自觉地进入特定的场景与剧情中,令九江的观众兴致勃勃。

南昌可见记载的放映活动是1914年,南昌的洗马池的“福音堂”是个教堂,外国传教士在此间放映了卫生科教短片与一些风光纪录片。这与九江的化善堂如出一辙,教会利用电影的新奇来吸引民众达到传教的目的。到了1929年,电影放映在江西进入了商业化阶段,一些商人发现了电影存在的巨大商机。第二年,商人周振东、施公畴等人筹建了乐群电影院,从此,南昌人看电影有了固定的场所。

在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国民政府十分重视电影的宣传作用。江西是红军的根据地,国民党几次发动了“围剿”红军的军事活动。为了“宣传”他们所谓的“围剿”成果,还与上海的明星公司合作,摄制国民党军队在江西“围剿”红军的军事活动。1933年4月,明星公司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邀请,赴江西拍摄国军“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对于这样的军事摄影,明星公司曾有过犹豫,但国民政府为打动明星公司,做了许多工作,为表郑重,不仅由南昌方面专电约请,更从南京派人专程前往上海竭诚相邀。既然面子上看上去如此诚恳,明星公司方面再不去就说不过去了。

看到官方如此郑重,明星公司亦大张旗鼓,派出了由董克毅、司徒慧敏、何兆璋及王乾白等精兵强将组成的14人摄制组,经理张石川还亲自挂帅,表示重视。当时江西的行政长官亦不敢怠慢,全程提供摄制的方便,服侍得可说是无微不至。当摄制组抵达江西并将一部分有声素材拍竣之后,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甚至派出专机接送摄影师董克毅往返赣沪两地,以便尽快将底片洗出,好让蒋介石看看效果怎样,以博蒋介石之欢心。赣沪两地间交通不便,至于飞机这种交通方式,更不是寻常人所能享用,用专机专门运送摄影师,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们想借助电影这种方式,宣传他们眼中所谓的“围剿”行动。官方之所以会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得如此急切且不惜兴师动众,除了所摄事件本身重大以外,与其对电影的宣传力量寄予厚望亦不无关系。当然这种与政治挂钩的宣传活动谈不上电影艺术,更别说有什么创新了。它只是服务于蒋介石政治需要的工具。

1936年,省民众教育机构购置了16毫米电影摄影机一部,派出人员到外地学习后,从1937年起,开始摄制小型的新闻纪录片。在国民党统治的时期,对电影放映的审查是严格的,1929年5月江西省教育厅制定《检查电影制片规则》5条,《电影片检查委员会简章》8条。此外,1931年1月23日南昌市剧团电影业公会成立。

抗战爆发的时候,当时的江西已经运用了电影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进行抗战的宣传了。江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巡回教育电影团巡回全省各地,放映电影,宣传抗战。1941年2月,巡回教育电影团与省电化教育服务处合并改组,下设总务、电播、电影三个组,统一指导全省的播音、电影事业。1944年1月,因时局动荡,经费无着,电影放映宣传步入困境。从当时的纪录来看,电影已经成为江西宣传抗战的重要工具。1934年3月,中央电影摄制场是国民党在其统治大陆时期创办的一家国营制片机构,堪称开国家经营电影之先河。(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的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94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各中央局、各野战军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影事业的决定》,其中指出:“电影艺术具有最广大的群众性与最普遍的宣传效果,必须加强这一事业,以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及在国际上更有力地进行我党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宣传工作。”新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桥》就是在这一年完成的。就江西来说,虽然当时还没有条件生产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影,但许多电影制片厂都看中了江西这块土地的红色资源,纷纷来到江西取景拍摄影片,如《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等等。

1949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宁都、兴国拍摄故事片《翠岗红旗》外景,这是在我省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该部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宁都的红军战士江猛子的新婚妻子向五儿,其父亲、妹妹均遭敌团长萧镇魁杀害,自己也被迫改换名姓流落他乡。为抚养刚出生的儿子,向五儿到地主封之固家当奶妈,她多次帮助游击队免遭敌人袭击。1949年,身为解放军师长的江猛子率队剿匪重返家乡,萧镇魁企图以险死守,被抓上山的向五儿设法让儿子小鸿下山汇报情况,将敌军一举歼灭,一家人终得团聚。该部影片的导演是张骏祥,后来他在江西导演过《燎原》与《大泽龙蛇》两部江西本土影片,《翠岗红旗》可说是他与江西电影事业结缘的开始。《翠岗红旗》获得了1951年第六届卡维罗·发利国际电影节摄影奖。

《上饶集中营》讲述的是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六七百人被俘,和东南各省被捕的爱国人士二三百人一起被国民党关在上饶集中营,遭受残酷迫害——特务用诱骗、酷刑等手段,强迫他们“悔过”、“自首”,均未得逞。他们坚强不屈,面对敌人使用的种种伎俩,不为所动,粉碎敌人的一个又一个阴谋。1942年5月,日寇进逼金华、衢州时,国民党特务裹胁被俘人员南撤,行至赤石,被俘人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暴动成功。这部摄制于1950年的电影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其中的女中队长由南昌人章曼苹饰演。她原名章蕙兰,原籍江西进贤,出生于江西南昌。1933年肄业于江西九江女子师范学校。同年入南昌怒潮剧社训练班学习。1934年加入宋之的、陈凝秋等人组织的大地剧社和狮吼剧社任演员。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演员,拍摄了《女权》《清明时节》《压岁钱》等影片。1940年到大后方,先后在成都血花剧社、重庆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国电影制片厂、成都神鹰剧团、昆明大鹏剧社任演员。曾拍摄过影片《青年中国》《街头巷尾》和《群魔》。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章曼萍没有在其中担任主要角色,所以并没有把《上饶集中营》作为江西本土的影片来看待,只是把它作为江西电影产生的前奏与序幕。

上饶集中营
电影剧照

季晓燕编著的《江西当代影视文学总论》一书中,把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彭荆风、陈希平合作的《芦笙恋歌》作为江西电影文学创作的开端。彭荆风是江西人,祖籍江西萍乡,出生于鄱阳,年轻的时候参加了解放军,离开了家乡,而且《芦笙恋歌》说的是一对拉祜族男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悲欢离合和反压迫斗争,所以本书并没有把它作为江西本土电影来看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