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工作督导的认知:缘起与重构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督导的认知:缘起与重构的本土化实践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工作督导常常被视为社会工作行政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这些外在动因,社会工作督导的兴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内在动因。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督导本质上隶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尽管它具有行政的功能。社会工作督导同时涉及个人的工作成效管理以及机构的组织管理等多重内容。社会工作督导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体系。

社会工作督导的认知:缘起与重构的本土化实践

正如我们所知,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接服务方法,具体包括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以及社区社会工作等;第二类是间接服务方法,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以及社会工作咨询等。社会工作督导常常被视为社会工作行政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看来,督导本身的内容、形式、意义等发展非常快,越来越呈现出一些非常独有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工作督导逐渐被单列出来。

国际意义上的督导源于19世纪的慈善组织会社运动,督导的产生也是基于科学慈善的冲动。督导的主要职责是:“对交托给志愿访问员的个案进行调研和准备工作,并就志愿访问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1]我国的社会工作一开始更加注重的是直接的个案为本的服务,近几年逐步开始发展以管理为主的社会工作行政。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引发了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人员和机构介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当下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紧迫性呼唤更多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和组织,社会工作教育界和实务界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割裂乃至倒逼态势。要改变这种专业发展不均衡的格局,就需要更加短平快的专业对接和转换。

社会工作督导的兴起除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与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两者之间的不均衡之外,还涉及更多原因,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社会工作主要基于项目化运作,而项目制的运行则主要建立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之上。作为出资方,政府一方面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财政管理制度的规范,复杂的项目管理需要更多专业的人员来承接和转换。另一方面,竞标的机制被引入,这进一步对团队和组织机构的专业度提出了要求。近十年来,由于社会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鼓励,大量的社会组织社工机构陆续成立,这加大了社会组织包括社工机构之间的竞争压力,逼迫着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不断提升内部的专业竞争力。因此,督导一方面成为政府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外在推手,另一方面也成为社会组织以及社工机构内在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自觉行为。

除了这些外在动因,社会工作督导的兴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内在动因。督导本质上并不是社会工作专业所独有的,它是一种古老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法演化的结果,很多学科和职业都有督导的存在,只不过社会工作相对而言更加强调助人的专业性。因此,督导更多地被开发成一种专业方法,并且成为一种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和传承的重要方法。正因为如此,督导一方面是社会工作内部专业训练和传承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督导也是社会工作的间接方法。相应地,在社会工作业界,最先被关注的是面对案主的直接服务方法,尤其是个案社会工作,而督导则是后来逐渐产生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创始人玛丽·埃伦·里士满(Mary Ellen Richmond)在她的《社会诊断》一书中,几乎没有提到社会工作督导这个概念。但是,近几年督导本身逐渐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甚至在很多地方,在政府购买的服务中会把督导单列成社会工作招投标项目,这一方面展现了督导的产生过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对社会工作督导的理解。

社会工作督导存在着许多因时因地而异的定义。阿尔弗雷多·卡杜山(Alfred Kadushin)认为:“社会工作督导员一词指的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该行政管理人员有权对他(她)所主管的受督导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提高和评估。”[2]在这个定义中,督导被认定为一种行政工作。但是,简·旺纳科特(Jane Wonnacott)认为:“督导者的角色同时嵌入管理系统和专业实践系统中,督导既是两个系统内的重要因素,也是两者之间的基本联系。”[3]这应该是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在实践中,也有社工不愿意从事督导工作,因为督导不“专业”,只是“行政”。

总体而言,督导应该被看作一种专业,毕竟社会工作业内的共识是,社会工作督导是社会工作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为社会工作间接服务方法的一种。事实上,社会工作督导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更应该是一种高级专业,因为督导延伸了一种重要功能,即教育,也就是立足于专业的传承。而且,更重要的是,督导还延伸了第二种功能,即支持。对于那些面临情感困扰尤其是职业耗竭的一线社工而言,督导的支持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专业处置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督导还延伸了第三种功能,即行政。从目前的一线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来看,很多机构遇到的挑战和瓶颈并不是所谓的服务方法等专业问题,而是机构本身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对于短时间内迅速壮大起来的数百人规模的社工机构来说,管理构成了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对高校教师创办的机构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高校教师占据了社会工作的专业高地,所以,高校教师创办的社工机构一定是非常红火的。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反倒是高校教师创办的许多社工机构都曾遭遇过致命的困境,这种困境的产生不是因为专业短缺,而是管理混乱。更直接地说,临床服务的个案、小组等技能并不能替代社会工作管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督导本质上隶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尽管它具有行政的功能。(www.xing528.com)

社会工作督导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个别督导、团体督导等,而这两种督导方法其实就是个案和小组这两种最基本的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在督导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社会工作督导应该被看作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督导程序,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社会工作督导同时涉及个人的工作成效管理以及机构的组织管理等多重内容。社会工作督导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体系。

在传统教科书中,督导更多被理解为一种方法,但在时下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督导被人为附加了许多新的元素,最经典的一种理解就是被固化为一种岗位、地位以及身份。某些地方甚至将督导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种专业职级固定下来。

在社会工作的专业范畴和传统中,督导往往被视为一种方法、一种关系、一个过程,督导只是流动的角色,不是固化的身份。这类似于国内对于博士生导师这个概念的理解。只要存在专业知识的阶差,就有产生督导的可能。每个人都可能找到自己相对比较专长的知识点,从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督导。也正因为如此,督导本质上不应该被简单固化为一种身份,特别是夹带了经济回报的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