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熹师范教育思想精要

朱熹师范教育思想精要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四岁时,父亲就教他读《孝经》,朱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关心人事和社会状况,想象力十分丰富。朱熹一生积极办学,发展地方教育,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朱熹作为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一生的著述甚多,涉及理学、哲学、经学、文学、乐律、辨伪以至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在长期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朱熹培养的学生多达几千人,其中有名可查者即有三百七十八人。

朱熹师范教育思想精要

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婺源,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辈世代为官。父亲朱松为人刚直不阿,担任过朝廷史部郎等职。朱熹四岁时,父亲就教他读《孝经》,朱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关心人事和社会状况,想象力十分丰富。十岁读四书五经等“圣贤之学”,学习都是由父亲指导,父亲的刚直对他影响很大。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遵父嘱拜名儒胡宽、刘勉之二人为师,在他们的指导下学识进步很快。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登进士,从此走上仕途。1178年朱熹兼管内劝农事,后又相继做了几处地方官,1194年被任为湖南安抚史。1195年宋宁宗即位被召为焕章阁侍讲,为宁宗皇帝讲《大学》,仅四十天即被免职。1196年当权的韩侂胄等开始对理学进行清算,朱熹被斥为“伪学魁首”,被革职除官。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朱熹在朝野党禁声中去世,享年七十岁。九年后,宁宗才给朱熹追“谥曰文”,称为“朱文公”。

朱熹一生积极办学,发展地方教育,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在从事私人讲学方面,可谓五十年如一日,终生不渝。同时,他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任同安主簿时,即创办了县学授徒讲学。在南康军任时,修复白鹿洞书院。在彰州任知州时,创办了州学授徒讲学。在潭州时,修复岳麓书院。又先后在台州设武夷精舍,在建阳创沧州精舍。其中他所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南宋及以后各地方学校和书院共同遵守的学规。(www.xing528.com)

朱熹作为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一生的著述甚多,涉及理学、哲学、经学文学、乐律、辨伪以至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在教育方面的重大影响著作有《童家须知》《小学》《近思录》《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资治通鉴纲目》《白鹿洞书院学规》《学校贡举私议》《读书之要》等。在宋末以后,其多本著作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百年之久。在长期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朱熹培养的学生多达几千人,其中有名可查者即有三百七十八人。后人对其著作进行整理,编为《朱文公文集》《续集》《别集》三种共计一百二十一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