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慎终如始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新动能引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金贸产业园区、中航建项目等承接载体建设,推动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商务总部、科研院所、新经济领军企业等优质资源向河东集聚,分类有序承接北京疏解的产业、项目和人才,加强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合作。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聚集创新要素资源。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持续强化精准扶持,促进政策、资本、人才、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科创平台打造,密切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量质并进。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落实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定制化政策,进一步放宽青年和紧缺人才落户通道。创新高端人才引入机制,聚焦产业图谱编制引才图谱,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绘制好“资源地图”和“产业地图”,积极构建信创产业、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旅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民参军”“军转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积极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擦亮河东“金”字招牌。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智慧商圈建设,推动商业综合体业态调整,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品牌消费,激发消费活力。打造夜间经济升级版,以夜经济点亮夜河东。
(二)立足机制创新,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优做活嘉华、嘉盛、嘉瑞3家集团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建设。深入实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等措施,健全接链、促需、护企常态化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壮大规模,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000家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一制三化”改革3.0版,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区、街两级中心集中办理,落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上门办”,提高服务效能。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改革。成立河东区投资促进中心,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优化招商服务流程,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推行全链条服务,打造招商引资立体宣传格局。建立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实施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准招商,积极开展“云招商”活动。创新载体平台合作模式。采用“基金+平台”模式,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建设产业承接平台和企业合作项目,为成长型企业提供集产业链融合、生产性服务、商务生活设施和创新文化为一体的良好成长环境。聚焦金贸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完善区域合作开发模式。创新为企服务模式。强化重点企业项目服务落实机制,开展“点对点”式精准服务,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实施街道向企业报到考核体系,落实属地街道主动服务企业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严格实行零基预算,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对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人员发生的护理服务费用,按照70%左右的总体支付水平给予基金支付,覆盖全区45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www.xing528.com)
(三)立足品质提升,推动城市更新实现新发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以城市生命体理念推进规划建设管理,科学配置空间资源,做好河东区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增强资源要素聚集承载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削减污染气体排放总量,实施月牙河流域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地块土壤整治修复,坚决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城区升级改造。提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光纤全覆盖,新建5G基站40座。完善次支路网,加速畅韵道、龙峰路等配套道路和博山道等卡口断头道路建设,加快娄山道、雪莲南路等在建道路建设进度。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低洼淹泡片区问题。用好土地、楼宇、老厂房资源。做好汪庄子1号地、振中路减速机厂一期等地块推介出让。提升商务楼宇品质,打造更多特色楼宇,全年盘活闲置楼宇6万平方米,保持中心城区楼宇入住率领先位次。坚持启动运营一批、转型升级一批、跟踪服务一批,做好“一冷库”等老厂房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创新工作举措,激发存量科技园区发展活力。分类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动国山路B地块等前期项目,服务月辉雅苑、信和苑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智运雅苑、雍祥园等项目竣工。推动菜市场建设提档升级。新建1个、提升改造3个菜市场,丰富品种供给模式,拓展经营手段,打造智慧化菜市场。提升市容绿化美化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微改造”,实施卫国道、津滨大道等道路沿线15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工程,深化林废技术应用。
(四)立足成果共享,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高质量实施20项民心工程。加大“稳就业”工作力度。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对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支持,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海河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动态兜底机制,做好困难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确保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智联万家”升级服务,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新建4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新增养老机构2家、床位116张。推进健康河东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落实健康天津行动计划。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达标,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成二号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区中医医院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深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大思政”理念,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80个,充实义务教育结构性学位2000个以上,新建中小学特色实验室15个,接收4所配套幼儿园,打造1—2个民办学前教育品牌。繁荣群众文体事业。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举办天津市第十一届暨河东区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社会化运营模式。以天津站、天妃码头、棉三创意街区等为主要载体,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加快直沽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河东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建设社区健身园18个、智能健身园6个、社区体育园2个,健身步道2条,新增体育场地2万平方米。
(五)立足夯实根基,推动城市治理效能获得新提升。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和邪教活动。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债务管理,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着力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下足“绣花功夫”,抓住“关键小事”,提升城市温度。提高网格化管理能力,开展环境卫生、违法建设、停车秩序专项治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全区智慧停车项目改革,建设智能一体化停车管理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探索“社区+物业” 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