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殷代羽毛扇,稀世宝贝保护中

古代殷代羽毛扇,稀世宝贝保护中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晋人崔豹《古今注》所载,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扇子。制作时以柄居中,两边用羽对称,并视羽毛大小,一扇集数羽、十余羽至二三十羽不等。诸葛亮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坐一辆车推出阵来,那手里羽扇一摇,千军万马顿时失色。以禽羽制扇非能工巧匠不能为之,完好保存至今的十分鲜见,犹显珍贵。现在野生鸟类受到保护,再也不能利用其翎羽制作羽毛扇了。

古代殷代羽毛扇,稀世宝贝保护中

扇子,是夏令时节引风纳凉、祛热的必备之物。下乡寻找拍摄老物件时,幸于十一农场沽南灶遇到三件羽毛扇,它的主人名叫李百勤,生前是村里有名的渔猎高手。后经考证,所用花斑羽毛,非鸡非鸭亦非鹅,而是一般人极难弄到手的落潮湾一带的水鸟翎羽自制而成,制作虽然说不上多么精致,但从中可见是一位巧手之人做出来的,四五十年过去了,至今仍在使用。

扇子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择取植物的叶子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遮挡阳光,摇动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雏形。据晋人崔豹《古今注》所载,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据传虞舜创制五明扇,是为了广求贤才,广开视听。扇子起初的功能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统治阶级的地位特权的象征物。因扇子多见于皇宫中,故称宫扇。羽扇前期本由鸟类半翅制成,后改为八羽、十羽排列,且加长木柄。羽扇除了常见的鹅毛,还有雉尾、鹤尾、雕翎、鹰翎、孔雀翎、鹊翎等。制作时以柄居中,两边用羽对称,并视羽毛大小,一扇集数羽、十余羽至二三十羽不等。羽扇质轻,出风柔和,不入腠里,对人体有益。

古人没有电风扇和空调,夏天全靠一把扇子。风流书生和老成谋士一般偏爱折扇,启与合之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亦能煽情。而羽扇更是超越了实用功能,实乃智慧从容的象征。三国时代,两个最有气质的英雄诸葛亮周瑜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扇子作为标志性物品。诸葛亮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坐一辆车推出阵来,那手里羽扇一摇,千军万马顿时失色。英俊少年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的气定神闲。而一代奸雄曹操,虽然地盘最多,枪杆最硬,但历代文人就是没有给过他一柄扇子,地盘拿来又有何用?(www.xing528.com)

扇子流入民间,从皇权的象征一落而成了百姓纳凉度夏的生活用品,成了娱乐欣赏的工艺品。中国民间常以禽类的羽毛,以竹、木夹板固定钉紧,制成圆形、椭圆形或扇形手摇扇,在夏日使用。有的专门利用鹅或鸭的翅膀、尾巴上长而硬挺的羽毛,编排和结扎在一起,制成翎羽扇,去城镇走街串巷出售。曹妃甸古来滨海湿地落潮湾,水源、植被丰富,鱼虾遍野,吸引着北飞南迁的候鸟来此落脚、休养生息,周边以渔猎为业的农人自然利用一切手段捕获水禽。以禽羽制扇非能工巧匠不能为之,完好保存至今的十分鲜见,犹显珍贵。现在野生鸟类受到保护,再也不能利用其翎羽制作羽毛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