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器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

陶器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

陶器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

陶范

来源:云阳旧县坪遗址

年代:汉

藏址:云阳博物

陶鼎

来源:巫山瓦岗槽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巫山博物馆

鼎最初是用来烹煮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最早的鼎是用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才有了铜鼎。

青铜鼎作为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一直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从三代到秦汉延续了两千多年,是最常见也是最神秘的礼器。

陶豆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豆是古代的盛食器和礼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

豆作为礼器常与鼎、壶配套使用,构成了一套原始礼器的基本组合,成为随葬用的主要器类。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国语·吴语》:“王曰:‘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

陶镂空圈足豆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豆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豆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高柄豆

来源:忠县老鸹冲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双耳高柄豆

来源:忠县老鸹冲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豆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黄褐陶豆

来源:忠县崖脚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豆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西汉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豆

来源:巫山塔坪墓地

年代:西汉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小口壶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壶

来源:忠县老鸹冲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壶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壶

来源:开县余家坝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开州博物馆

灰陶双系壶

来源:开县余家坝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开州博物馆

陶瓶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觚

来源:忠县老鸹冲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罐形盉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封口盉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盉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盉

来源:涪陵蔺市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罐

来源:云阳旧县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罐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粗砂陶罐

来源:奉节老关庙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夔州博物馆

陶戳印纹罐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弦断绳纹罐

来源:奉节老关庙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夔州博物馆

彩陶罐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圈足罐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折沿大口罐

来源:万州苏和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盘口深腹罐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喇叭口高领罐

来源:忠县哨棚嘴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罐

来源:万州中坝子遗址

年代:夏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花边口罐

来源:万州中坝子遗址

年代:夏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深腹罐

来源:万州中坝子遗址

年代:夏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小平底罐

来源:忠县老鸹冲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单耳罐

来源:忠县老鸹冲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深腹罐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高领罐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红褐陶小平底罐

来源:忠县花灯坟墓群

年代:商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单耳罐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云阳博物馆

灰陶圈足罐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花边深腹罐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西周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花边圜底罐

来源:巫山大昌

年代:西周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灰陶花边口圜底罐

来源:忠县哨棚嘴遗址

年代:东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红陶花边口圜底罐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东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红陶花边口圜底罐

来源:忠县瓦渣地遗址

年代:东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罐

来源:涪陵小田溪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罐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灰陶罐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圜底罐

来源:奉节营盘包墓群

年代:战国

藏址:夔州博物馆

灰陶绳纹罐

来源:开县余家坝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开州博物馆

陶长颈罐

来源:巫山塔坪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平底罐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秦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圜底罐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秦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红陶带鋬(pàn)罐

来源:忠县崖脚遗址

年代:汉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罐

来源:涪陵吴家石梁墓群

年代:西汉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圜底罐

来源:涪陵吴家石梁墓群

年代:西汉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圜底罐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西汉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彩绘

来源:涪陵蔺市遗址

年代:西汉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彩绘陶罐,在汉代早期是十分流行的随葬品。到了西汉中晚期以后,逐渐为釉陶所取代。

灰陶绳纹瓮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褐陶绳纹小平底缸

来源:忠县哨棚嘴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大口缸

来源:万州苏和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大口深腹缸

来源:忠县哨棚嘴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大口缸

来源:云阳丝栗包遗址

年代:夏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丝栗包遗址位于重庆市云阳新县城城区的西南侧,地处长江北岸边的小台地上。被评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2003 年度十项重要考古发现。

遗址内出土有大口缸、厚壁尖底缸、折沿深腹罐、折沿盆、尊形器等新石器时代哨棚嘴文化遗物。该遗址也是商周遗址中复原器物最多的遗址。尤为重要的是,遗址内还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灰坑和房屋遗址。

陶敛口钵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折腹钵

来源:忠县哨棚嘴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钵

来源:万州中坝子遗址

年代:夏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钵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钵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折沿平底盆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小平底盆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商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盆

来源:涪陵小田溪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盂

来源:涪陵小田溪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www.xing528.com)

陶镂空圈足盘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盘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大圈足盘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圈足碗

来源:丰都玉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中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盏

来源:涪陵石沱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杯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商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双耳高脚杯

来源:忠县老鸹冲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尖底杯

来源:万州中坝子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杯

来源:涪陵石沱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红陶尖底杯

来源:忠县瓦渣地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红陶尖底杯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灰陶尖底杯

来源:忠县㽏井沟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尖底杯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西周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船型杯

来源:丰都石地坝遗址

年代:西周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匜(yí)

来源:云阳马粪沱墓群

年代:汉

藏址:云阳博物馆

马粪沱墓群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马沱村,地处长江北岸的坡地上。被评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2001 年度十项重要考古发现。

该遗址共清理出战国、秦汉、六朝墓葬40 座,出土器物主要为铜、陶两类(以陶器为主包括釉陶)。

陶魁

来源:云阳马粪沱墓群

年代:汉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簋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簋

来源:云阳丝栗包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敦

来源:巫山土城坡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巫山博物馆

敦,是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结合发展而来。

敦后来逐渐衍变出了盖子,盖子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上下合在一起成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有时可以倒置使用。敦出现在春秋时期,流行于战国时期,是楚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专就饪食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而言,与鼎相配套的盛饭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后是盒。

陶盒

来源:开县余家坝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开州博物馆

陶鬲

来源:巫山瓦岗槽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巫山博物馆

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具。鬲一般为侈口,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其器型与鼎相近,区别在于鼎为实心足,鬲为袋形足。

鬲在新石器时代出现,商周时期继续流行,至春秋战国时期消失。

陶甗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东周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釜

来源:云阳旧县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釜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釜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釜

来源:开县姚家坝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开州博物馆

姚家坝遗址位于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姚家村。该遗址埋藏有商周、汉、宋和明清等多个时期的丰富文化遗存。

商周遗存是姚家坝遗址的文化主体,分布面积广、文化内涵丰富,其中陶窑的发现,更是填补了该区域早期制陶遗存的空白。此外,在该遗址内还发现了文化堆积普遍在1米以上的宋代遗存,从其规模来看,应为当时的一处集镇。

陶釜

来源:涪陵小田溪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圜底釜(包括鍪)是巴人的代表性器物,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炊器。它伴随着薪火走过了陶器岁月,经历了青铜年华,进入了铁器时代……虽然巴国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巴渝人民执念用釜的传统却始终未变。

陶釜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釜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灰陶三足釜

来源:忠县㽏井沟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釜

来源:涪陵镇安遗址

年代:秦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灰陶釜

来源:涪陵吴家石梁墓群

年代:西汉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鍪

来源:开县余家坝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开州博物馆

陶鬶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夏商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鬶

来源:万州中坝子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网坠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网坠

来源:涪陵小田溪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灰陶网坠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商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纺轮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纺轮

来源:云阳旧县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纺轮

来源:奉节老关庙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夔州博物馆

陶纺轮

来源:云阳大地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址:云阳博物馆

大地坪遗址位于重庆市云阳县盘石镇龙安村,地处长江南岸的三级阶地上。遗址内有大量房屋、窑址、墓葬等文化遗迹和石器、骨器、陶器等文化遗物出土,是一处自哨棚嘴文化时期开始延续数千年(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的远古人类聚落。

在这处完整聚落内出土的一批完整的、成组合的陶器及人工栽培水稻,表明5000 多年前的峡江先民已经从岩洞走向江边、谷地,告别了无保障的单一的狩猎捕鱼生活方式,开启了以制陶为主的手工业,开启了种植稻谷的农耕文明,还开始产生了原始的纺织业。

大地坪遗址的发现弥补了三峡库区中段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的空白,对研究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陶纺轮

来源:奉节老关庙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纺轮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纺轮

来源:涪陵蔺市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灰陶纺轮

来源:忠县中坝遗址

年代:周

藏址:忠州博物馆

陶纺轮

来源:涪陵陈家嘴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猪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球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珠

来源:奉节永安镇遗址

年代:战国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灯形器

来源:忠县老鸹冲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尖足器

来源:开县姚家坝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开州博物馆

陶支座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镂孔器座

来源:万州苏和坪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器盖

来源:巫山大溪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器盖

来源:忠县哨棚嘴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鸟头柄

来源:涪陵蔺市遗址

年代:商周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陶鸟头柄

来源:涪陵吴家石梁墓群

年代:商周

藏址:涪陵区博物馆

灰陶拍

来源:巴县冬笋坝墓地

年代:战国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烛台

来源:巫山塔坪墓地

年代:西汉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博山炉

来源:云阳马粪沱墓群

年代:汉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博山炉

来源:云阳佘家嘴遗址

年代:汉

藏址:云阳博物馆

红陶衔珠鸟

来源:丰都秦家院子墓群

年代:东汉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该陶鸟双足立地,两翼平伸,昂首展翅,双眼圆睁,右目硕大,口中衔有一珠。通高16 厘米,长27 厘米,头上有一大得夸张的圆饼状冠,尾巴和头部的连接部分有缺损。

该陶鸟后被定名为巴渝神鸟。关于它到底是什么鸟,目前有多种推测:一说是精卫鸟;一说是比翼鸟;也有的说是凤凰……

耐火砖

来源:云阳旧县坪遗址

年代:汉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屋

来源:丰都玉溪坪遗址

年代:商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仓

来源:巫山塔坪墓地

年代:西汉

藏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陶权

来源:云阳马粪沱墓群

年代:汉

藏址:云阳博物馆

陶镇墓兽

来源:巫山九码头工地

年代:汉

藏址:巫山博物馆

汉代镇墓俑包括镇墓人物俑和镇墓兽两类。镇墓俑是为了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陪葬品。镇墓人物俑多面貌身形奇特,甚至有些就是头戴面具的巫师形象。镇墓兽又称方相氏。

陶彩绘镇墓兽

来源:巫山九码头工地

年代:汉

藏址:巫山博物馆

陶镇墓兽

来源:巫山巫福公路附近基建工地

年代:汉

藏址:巫山博物馆

陶镇墓兽

来源:巫山巫福公路附近基建工地

年代:东汉

藏址:巫山博物馆

陶操蛇巫师俑

来源:巫山九码头工地

年代:汉

藏址:巫山博物馆

陶面具

来源:巫山水泥厂墓地

年代:汉

藏址:巫山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