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探索新世纪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美学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探索新世纪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美学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不难发现,麦克卢汉这一论断强调我们要面向媒介本身,探析媒介深层次的美学影响,并且指出任何媒介都会引起一种尺度,也即为一种变化。这些新力量导演多为80后、90后的网生代,总体风格表现出互联网时代的美学特征,即新媒介美学特征。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探索新世纪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美学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领域深度融合……它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52]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即“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起一种新的尺度”[53]。由此不难发现,麦克卢汉这一论断强调我们要面向媒介本身,探析媒介深层次的美学影响,并且指出任何媒介都会引起一种尺度,也即为一种变化。

同样,新媒介的产生也必然会引起新的尺度、新的变化,并产生新的美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互联网新媒介时代下的文化也必然受互联网的影响,表现出新的美学特征:“数字文化和游牧美学成为一种当今时代的媒介文化、城市文化、人类主流文化的基本样态。”[54]与此同时,互联网具有数字化的特性,并且将人们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次元世界、虚拟世界之中,伴随互联网新媒介成长起来的一代,不可避免地受互联网数字化、网络化、游戏化、二次元、想象力等特质的影响,成为想象力的一代、游戏的一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二次元、宅文化、耽美文化的喜爱。具体到电影而言,“当下中国电影新变化的背景,首先是一个数字技术普及、新媒介不断崛起,随后互联网全面加入的全媒介时代或互联网+时代”[55],新媒介的产生使新世纪华语电影在内部叙事与影像表现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美学特征,并日益形成自己的叙事特点和美学特点。[56](www.xing528.com)

当下,既有追求刺激、喜好游戏的电子竞技文化,又有追求虚幻浪漫、喜好高甜的青春浪漫文化,亦有追求视听享受、喜好盛大场景、理想成为超级英雄的个体英雄化想象文化,以及追求奇异、喜好耽美的“腐文化”,迷恋“二次世界”的“二次元文化”“宅文化”……这些新型文化潮流都与新媒介的流行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一种以数字新媒介为中心、以青少年为主的网络社区型的青年文化集群,即网生代文化。

文化之变也必然会在影视中有所展现,众多新力量导演在个体创作中都会或多或少受之影响,在作品中表现出这些文化,并在创作时受数字媒介经验的影响,进而使作品具有互联网新媒介数字化、游戏化等特征。如任鹏远的《幕后玩家》、马凯的《中邪》、韩延的《动物世界》、李芳芳的《无问西东》、王冉的《闪光少女》、饶晓志的《无名之辈》、饺子的《哪吒之魔童降世》[57]等作品,都可谓互联网新媒介下的新媒介美学电影。这些新力量导演多为80后、90后的网生代,总体风格表现出互联网时代的美学特征,即新媒介美学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