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力量导演研究:中国电影的新美学时代

新力量导演研究:中国电影的新美学时代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容为王,讲述一个好玩的故事,打造全新IP资源和自我品牌,是陈思诚做电影伊始就确立好的雄心和商业策略。[24]“北京爱情故事”是陈思诚的第一个专属的文学IP,从中不难看出导演的文学积累和风格化追求。“唐探”系列是陈思诚继《北爱》后全力打造的又一超级文学IP,其书写依然源于自己对文学的兴趣和表达欲望。

新力量导演研究:中国电影的新美学时代

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游戏感特别重的东西,首先我要愉悦。”[23]这句话大概能代表陈思诚初做电影的真实心态。他把电影当成一种游戏,是否好玩、是否带有游戏的愉悦快感是他非常看重的东西。

与同辈导演通常的创作路数不同,陈思诚特别重视自我写作和自我表达。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其作品全是自编自导,坚持自己写剧本,坚持拍自己的作品。《北京爱情故事》如此,《唐人街探案》系列亦如此。如他在早期一次访谈中说:“在商业艺术之间,最重要的还是内容,我希望电影内容是从自己出发的……作品创作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质。”内容为王,讲述一个好玩的故事,打造全新IP资源和自我品牌,是陈思诚做电影伊始就确立好的雄心和商业策略。

相比于一般年轻导演,陈思诚显然更重视原创性的剧本工作,也因为这种原创性,使其电影作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认知和生活经验的痕迹,以及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陈思诚也能算是这个工业时代的电影作者。他认为其创作动因是一种无法抑制的表达欲望和言说冲动。“我觉得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一定要再给自己的青春期做一个总结。所以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就是我青春的墓志铭,我会把自己前三十年的所思、所想、所经历的和想对这个城市表达的,都通过这部电视剧来做一个表达。现在也是一样,我还是在表达我的想法。因为现在没有一部作品表达了我想表达的东西,我没有找到共鸣,于是我就想自己表达出来。”[24]

“北京爱情故事”是陈思诚的第一个专属的文学IP,从中不难看出导演的文学积累和风格化追求。他最青睐的是那种有着鲜明“文学快感”的小说,像王朔、莫言、余华等人的作品。于是,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王朔式的人物和爱情顽主心态,还有颇类冯小刚贺岁喜剧的典型王朔式语言。陈思诚把故事的发生地选在北京,就是为了凸显充满京味儿的那种玩世不恭和顽主痞气。爱情可以像一场游戏,孰是孰非和谁跟谁在一起没那么重要,导演看中的是爱情游戏中的快感体验和语言恣意狂欢带来的无比愉悦。

为拿到电影界的入场券,出于慎重考虑,陈思诚选择《北京爱情故事》(后简称《北爱》)作为首部电影试水。其实从电视剧到电影,他的表达重心已经有了变化。相比剧版的青春墓志铭意义,影版《北爱》另起炉灶,并非前作的翻版或延续。他弱化了青春叙事和欲望表达的内核,增加了主题内涵和叙事技巧的分量。片中我们能看到导演对电影快感的追逐和商业效应的积极尝试,如用彼此勾连的空间和时间线索将五对情侣的爱情故事相互穿插,形成环形叙事,草蛇灰线式地隐喻了两个人的一生和爱的生活哲学。这里,王朔式的快感语言被弱化和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对爱情主题的升华理解和电影叙述形式的刻意求工。此外,在商业操作上,陈思诚瞄准情人节专场,并调动一切人脉资源,力邀王学兵、余男、梁家辉、刘嘉玲、斯琴高娃、王庆祥等大腕加盟,全明星的阵容配置几乎保障了《北爱》稳赚不赔的商业水准。(www.xing528.com)

“唐探”系列是陈思诚继《北爱》后全力打造的又一超级文学IP,其书写依然源于自己对文学的兴趣和表达欲望。与《北爱》的致敬青春不同,《唐人街探案》体现了陈思诚对推理小说和侦探类影视作品的热爱,剧本同样得益于其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阅读积累。他试图把喜剧片和侦探题材结合起来,创造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类型。历次访谈中,他都特别强调自己喜欢有“文学快感”的小说,而侦探故事天然具有一种智力游戏的审美属性。“我特别希望大家看《唐人街探案》的时候能有一种坐过山车的感受,紧张、刺激,能随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有惊无险地度过两个小时。咱们国产电影里,缺少一些强刺激性的东西,我特别希望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观众爆笑又惊叫。”[25]显然,这种快感特性和刺激体验在“唐探”系列里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充分表现。

侦探片的形式要素首先是逻辑推理。故此,侦探片的第一要素是编剧。”[26]陈思诚在剧本方面确然下了相当的功夫。从人物设置上看,他采用了“双主人公”策略,与经典侦探片主从关系不同,两位主角地位平等。他们的身份并不是真正的侦探,也不拥有传统侦探片主角在智识、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光环。“小唐”操着一口蹩脚的“广普”混迹于异国的市井街头,金牙卷发,举止猥琐,自诩“唐人街第一神探”,实际上依靠各种坑蒙拐骗的小伎俩在社会底层讨生活。“老秦”则是一个初出茅庐、青涩懵懂的少年,成长于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具有过目不忘、观察入微的天赋,同时也有着口吃的毛病,与侦探伶牙俐齿的特征相左,虽熟读各种推理小说,精于分析,但以报考警校失利告终,属于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两个低配版、非职业、非典型的“侦探”在机缘巧合下组成搭档,展开了一场探案冒险。恰如有学者所说:“引入新的主人公作为侦查主体可以使侦探片得以创新,使其内容得以拓展。”[27]看似毫无交集的二人形成巨大反差,但面对烧脑、离奇的案件,各方面迥异的两人总能取长补短,在不断磨合中达成默契。两人在经历、个性、观念上相差甚远,最终却在人物的组合逻辑上达成自洽,同时在碰撞中带来了精彩的喜剧效果,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导演在创作剧本阶段为塑造丰满扎实有特点的人物付出的隐性努力。访谈中,陈思诚透露,包括主要的配角在内,他总共写了十万多字的人物小传,这为创作提供了一个“特别强大的支点”。[28]最终,银幕上呈现出了特质鲜明的人物,即便是配角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与剧本奠定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基于人物特点而设计的情节段落也充满了喜剧性。第一部中,无论是街头巷道里慌不择路的追逐、密闭空间中几伙人阴差阳错的相遇,还是警察局的惊险闹剧、医院内混乱无序的遭遇战,都是符合人物个性的行动,辅以各种低俗、重复的动作笑料,穿插在对案件的紧张追查中,高潮迭起。第二部也是在“不断找到线索—陷入迷局—发现新线索”的层层递进中将故事逐渐推向深入。车流中的搞笑式打斗、同志酒吧里脱险奇遇、医院中令人瞠目的女装扮演、时代广场的激情飞车等情节段落,颇富喜感与动感,与人物性格也是吻合的。

“唐人街探案”这个新IP将喜剧搞笑和推理悬疑相糅合,生发出一种“喜剧+侦探”的混搭式类型片。游戏的体验、解谜的乐趣、诡秘的惊悚、反转的谜底和复杂的真相,确实给观众带来了过山车般的刺激和愉悦快感,令人惊艳。

从现有两个IP开发出的作品序列来看,陈思诚“内容为王”的商业策略无疑是成功的。扎实的剧本、优质的文学内容保证了电影故事的快感营造和游戏体验,也使其IP迅速形成良好的受众口碑和基因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