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概念表达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表达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的概念表达,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概念的抽象程度,主要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描述式和定义式。例如,“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是周长概念的定义式。定义式概念的教学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概念的表象,还必须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小学数学概念表达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的概念表达,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概念的抽象程度,主要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描述式和定义式。小学数学概念主要是描述式概念为主,尤其是低年级数学。

(一)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式,具体的做法是用已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例如,“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是周长概念的定义式。在定义式概念的表达中,有明确的概念的条件和结论,学生容易发现数学概念对象的本质特征,但定义式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定义式概念有较大的困难,小学中、高年级较适合定义式数学概念。定义式数学概念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活动,在大量探究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从直观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结论。

定义式概念的教学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概念的表象,还必须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已有的材料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去理解和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一是学生要把概念中的原有概念理解准确和透彻,原有概念理解不好直接影响对新概念的理解;二是学生要把概念中揭示概念内涵或外延的关键词理解透彻,而这些关键词往往较为抽象和精炼。“一周”是周长概念中原有的关键概念,在周长概念教学中,学生只有准确和透彻理解“一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一周”概念中至少包括“图形封闭”和“线不重复”内涵,须先让学生理解一周的内涵。

(二)描述式

描述式概念是指以数学对象的直观原型和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相结合来描述和呈现本质属性的概念。描述式概念是归结的概念,借助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直观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概念特例作参照来给出的定义,它较为直观、形象、易懂,小学生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适合于小学低、中年级儿童的数学学习。但描述式概念不够严谨,它将随着学生的知识增多和理解深化而日臻完善。(www.xing528.com)

与定义式概念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典型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例如,分数概念“像都是分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在这个分数概念中,分数是分数中的特例。描述式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求相对较低,不要求学生透彻理解深奥难懂、抽象生涩的概念内涵,学生只要掌握好概念模型中各个特征的含义。例如分数概念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模型中分子、分母、分数线的含义。

在描述式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概念中的特例要有代表性,只要学生认知水平允许,尽可能突出概念的所有外延,让学生尽可能地准确理解概念。三年级学生只学较为简单的真分数,在分数概念教学时,要设计各不相同分子、分母,让学生体验分数概念的外延。

描述式概念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策略开展教学,通过数与图形的直观关系,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比如小学三年级的分数概念,教师可以在通过图形的“平均分”直观表示“几分之几”,以便小学生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无论是定义式概念还是描述式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主要是要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小学生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数学概念,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概念的表象建立和概念的抽象归纳。掌握数学概念不仅与学生自身数学认知结构水平有关,还与数学概念呈现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总是希望数学概念能够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眼前,能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概念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