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考古学通论: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幢及《造幢记》

云南考古学通论: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幢及《造幢记》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幢主要有以下几种。此幢高6.5米,幢形由5段组成,共分7级8面。《造幢记》全文如下:大理国佛弟子议事布燮袁豆光(一行)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二行)皇都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部众(三行)洞明儒释、慈济大师段进全述(四行)原夫一气始弁,二仪初分(五行)。(二)大理喜洲赵氏墓幢1959年在今大理市喜洲镇弘圭山出土的赵氏墓幢,现存云南省博物馆。幢作扁方柱形,通体为一整石雕成。

云南考古学通论: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幢及《造幢记》

幢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建筑物,是佛教寺院中的建筑小品。梵名“驮缚若”“计都”,汉译为“幢”或“经幢”。“幢”最初只是一根立竿,上面覆以彩帛、垂幔、丝绸伞盖等物。我国从唐代开始出现石质经幢。云南地区尚未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南诏时期的幢,根据所立地点的差异,大理国时期的幢主要分为经幢和墓幢两类。目前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昆明地藏寺经幢

地藏寺原在昆明市官渡区拓东路金汁河畔,寺庙早年废弃,仅剩一石经幢遗留在寺院废址内,现经幢保存在昆明市博物馆

此幢高6.5米,幢形由5段组成,共分7级8面。幢基为鼓形,立于20厘米和12厘米的两级八棱石上。石幢第一层底部的八棱石檐面上刻汉字《大理国佛弟子议事布燮袁豆光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以下简称《造幢记》)《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和《发四弘誓愿》,皆为直行、楷书。鼓形幢基上雕八条龙,共戏一珠,这是护法天龙八部的龙部。幢身第1层浮雕四大天王,即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天王,皆身披甲胄,各持有弓箭、斧钺、剑戟、宝塔,足踩六个夜叉。四尊天王后背侧壁上刻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第2层四面设龛,龛外各雕一尊金刚,龛内雕大日尊说法,旁有天王、菩萨、弟子侍立,共有造像40躯。第3层也是四面设四龛,主尊为地藏、虚空藏、观音、除盖障。龛外有密教金刚界外四供养菩萨金刚香、金刚涂香、金刚灯和金刚华。此外,还有天王、胁侍、飞天等,共有造像42尊。第5层圆雕4只金翅鸟。第6层四面云中雕庑殿4座,十字斗拱,另有如来佛等28尊造像。第7层四面设龛,龛内雕尊胜佛母、胁侍、天王等造像32尊[121]。第1层和第2层八角形宝盖檐面上,均刻有浅浮雕大日如来像,共6尊。第3层檐面未雕造像。第4层宝盖檐面上每面雕饰宝珠6颗。第5层檐面雕饰卷云纹。第6层檐部雕成瓦屋顶形雕饰。第7层檐面为八方形俯莲,上面雕仰莲座宝珠幢顶[122](见图Ⅷ—48)。

图Ⅷ—48 昆明地藏寺经幢(李昆声摄·1982年)

关于地藏寺经幢的建造年代。根据经幢上所刻《大理国佛弟子议事布燮袁豆光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记载,古幢的建造年代为大理国时期,建造者为大理国“议事布燮”(相当于唐朝宰相之职)袁豆光,经幢是为已故大理国第八代世袭鄯阐(昆明)侯高明生而建。幢记作者是大理点苍山佛顶峰佛顶寺僧段进全[123]

《造幢记》全文共600多字,主要宣扬大理国鄯阐侯高明生的功德,以及布燮袁豆光效忠高氏,辅佐幼主的勋绩。《造幢记》全文如下:

大理国佛弟子议事布燮袁豆光(一行)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二行)皇都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部众(三行)洞明儒释、慈济大师段进全述(四行)原夫一气始弁,二仪初分(五行)。三光丽于穹隆,五岳镇于(六行)磅礴。爰有挺秀愚智,辨立(七行)君臣,掩顿于八区,牢笼于(八行)四海,随机而设理,运义而(九行)齐风,常读八索之书,非学(十行)六邪之典。净边遏寂,定远(十一行)殄奸,东海浪澄于惊波,楚(十二行)天宵净于谗雾,君臣一德(十三行),州国一心,只智喆才能乃(十四行)神谋圣运者,则袁氏祖列(十五行)之义也。由乃尊卑相承,上(十六行)下相继。协和四海,媲同亲(十七行)而相知;道握九州,讶连枝(十八行)而得意。承斯锋锐不起,饥(十九行)荒无名,钟鼓义而明明,玉(二十行)帛理而穆穆,可谓求人而(二十一行)得人,亦袁氏之德也。至善(二十二行)于高明生,则大将军高观(二十三行)音明之中子也。其高明生(二十四行)者,文列武列,万国口实而(二十五行)宣威;神风神气,千将若榷(二十六行)而留世。悲夫!四大元无主(二十七行),五蕴空去来,天地横兴不(二十八行)慈,大运俄将不意,哀哉!云(二十九行)郁郁兮穷天丧,雨靡靡兮(三十行)尽山悲。楚方罢暄,东京圈照(三十一行)。本州为兄弟之土,将相(三十二行)怯上下之㩁,子小绍迟,系(三十三行)孤亚脱。其布燮豆光者,至(三十四行)忠不可以无主,至孝不可(三十五行)以无亲,求救术于宋王蛮(三十六行)王,果成功于务本得本,将(三十七行)乃后嗣踵士,化及本忠,霜(三十八行)风令而一海眩秋,春云布(三十九行)而万物普润。怀其义者,日(四十行)用不知;挹其源者,游泳莫(四十一行)恻。此袁豆光蒙叨议事也(四十二行)。圣人约法,君子用之。有德(四十三行)而不可不传,以传而备远(四十四行);有义而不可不记,以记而(四十五行)标常。审夕衮衮,终朝威威(四十六行)。寻思大义孔圣,宣于追远(四十七行)慎终;敬向玄文释尊,劝于(四十八行)酬恩拜德。妙中得妙,玄理(四十九行)知玄,善住受七返轮回,如(五十行)来说一部胜教。曰如来智(五十一行)吊,号尊胜硅幢。托其填际(五十二行)而建之,铁围即成极乐;临(五十三行)其寒林而起矣,地岳变为(五十四行)莲花。即到于菩提道场,速(五十五行)会于常寂光土。次祝非孤(五十六行)济于生我育我,而生胜于(五十七行)恩余建余。复利于重义轻(五十八行)生,尽济于亡身报主。大义(五十九行)事事以怀此,敬节日日以(六十行)惟新。建梵幢而圆功,勒斯(六十一行)铭而标记(六十二行)。

艺术角度来看,昆明地藏寺经幢共雕大小造像300多躯,大者1米,小者不足3厘米。天王、金刚造像不仅体态威武,体魄刚健,且神情各异,面部表情威严而不呆滞,衣冠服饰细致逼真。观音造像则温情脉脉,丰姿绰约,形态优美。经幢各层雕刻都是“刀痕遒劲,备极精巧”。在表现手法上,有的采用浅雕、高浮雕、半立雕等,手法多样,形式变幻,美不胜收。方国瑜教授在《新纂云南通志》中评论此幢为“雕刻佛像最精,世人咸为惊异,滇中艺术,此其极品也”[124]

(二)大理喜洲赵氏墓幢(www.xing528.com)

1959年在今大理市喜洲镇弘圭山出土的赵氏墓幢,现存云南省博物馆。

幢作扁方柱形,通体为一整石雕成。幢高1.3米,四方形,宝珠莲花顶,环刻梵文二周。中段为幢身,阳面上半部刻汉字7行,文曰:“大理国□□榆郡彦贲赵兴明追为慈妣妇人女娘敬造尊胜一幢,妇女女娘年得五十二岁,事郡事务三十年,则元亨十一年岁遇乙卯三月六日辛卯迁化,四月十日乙丑设五七斋幢,功毕谨记。”元亨为大理国段智兴纪年,十一年即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下半浮雕四壁佛母坐像一尊,阳面及两侧横刻梵文17行,下段为莲花座[125](见图Ⅷ—49)。

图Ⅷ—49 赵氏墓幢

(三)腾冲史梅风墓幢

1982年在今腾冲市来凤山城南茶厂内发现史梅风墓幢。该幢呈方柱形,砂石质。幢额呈半圆形,正面浮雕龙凤纹,背面额正中有一圆形佛龛,龛内浮雕一佛像。龛四周有行云纹,额顶侧面浮雕花朵纹。幢身正面有佛龛,已残。作迦趺状坐于莲台之上。佛龛两侧刻8行汉文,其中可识的有左第一行“大理圀(国)公□太保□□……”字,左第二行到第四行不清,右第一行至第四行“□□□烈女史梅风□……;□□知其人未□□□□;十七年腊月二十五日为亲捐躯火化南栅祭□……;□□□火□□诗曰花姿□杨……”。其文内的“十七年”,据考证为天开十七年,即公元1221年[126]

(四)其他幢

根据《元史·地理志》的记载,四川省西昌市自唐代末期至元代初年,大约390年的时间基本上是隶属南诏、大理国的辖地,是建昌府府治所在地。现将能确认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幢叙述于下。

西昌北山出土的石经幢有2件,石刻周围均作帘幡状,一件直径65厘米,高23厘米。另一件直径53厘米,高20厘米。幢的顶上刻七个或六个宝相花纹饰,它与云南剑川石宝山第七窟的顶部帘饰基本是相同的,也是我国唐代石刻中常见的一种纹饰图案[127]

从目前发现的情况来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墓幢幢体一般分为方形和圆锥形(塔形)两种,层数不等,幢身凿有佛龛造像,刻有梵文经咒、十二生肖、汉文铭文(死者姓名、立幢年月)。墓幢的大小、制作精致程度体现出死者的地位身份。一般地位高者,幢体大且雕刻内容丰富,工艺精致;贫困者经幢较为简单。塔形经幢从大理国以后逐渐增多,这可能与大理佛教密宗阿吒力的兴盛有关[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