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佳留学时机:为孩子打造未来

最佳留学时机:为孩子打造未来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时候出国留学好?综上所述,什么时候出国留学好,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父母和孩子必须经过系统、专业的梳理和探讨。8年前,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孩子升入加拿大好的大学,所以面对任何苦难和考验,他们都坚持下来了。本节仅从生涯规划中的文化、环境因素,帮助家长探讨出国留学的几项考虑因素。

最佳留学时机:为孩子打造未来

什么时候出国留学好?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家长,我们必须知己知彼,才能对这个问题给出最适合孩子和家庭的答案。

对出国留学,我们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谁出国留学,是孩子单独去,还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陪同?陪同的方式是全职陪同,还是父母有公务或研究项目在身?

2.出国留学的时间长短和性质是什么?是半年、一年的短期交流,还是3~6年的长期学习,毕业后准备谋求海外发展,甚至准备获得留学国家的公民身份等?

3.出国留学学什么,目的是什么?为了提升语言能力,了解不同文化生活环境,获取更多的资格及认证?

4.如果出国留学的主体是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父母了解多少,认识多少,孩子的这些方面是否与留学计划相匹配?

5.出国留学去哪里,选择什么样的学校,留学的规划具体如何制定?……

综上所述,什么时候出国留学好,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父母和孩子必须经过系统、专业的梳理和探讨。留学和普通的学业规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因为留学对于家庭的资产状况要求颇多,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那么须制定整个家庭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学业规划。

2014年年底,我的一个来访者从加拿大温哥华专程回国找我咨询,她的问题非常典型。在儿子读高中的时候,因为渴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也脱离大家族对小家庭的干预和制约现象,他们全家移民。夫妻两个人一个原本身居要职,车接车送,到加拿大后完全从零开始,进行保险代理业务的工作;另外一个则脱离了国内高校的管理岗位,在国外帮助一家公司负责金融业务的整合与管理工作。8年前,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孩子升入加拿大好的大学,所以面对任何苦难和考验,他们都坚持下来了。如今,孩子已经升入最好的大学,并且有全额奖学金,生活费有国内的家族长辈进行资助。妈妈突然失去了生活和奋斗的目标与重心,整个人陷入了巨大的失落与抑郁状态。她很想回来,因为毕竟儿子在国外已经完全独立,不需要母亲再付出和照顾了。她看到国内曾经并肩工作的好友们如今都发展得非常好,也感受到巨大的失落感。然而,先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国外的生活,愿意留在那里。未来的生活,该何去何从呢?

还有一个个案,家中兄妹两人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又分别在父母的要求下进入美国的顶级名校攻读更高学位。最终,哥哥博士毕业留在了美国,妹妹也博士毕业,嫁给了日本某大学的教授,后来全家受邀到法国安居落户,妹妹生了2个孩子,全部由母亲帮忙照顾,父亲则留在国内的老家,一方面照顾家族的长辈,一方面也要定期飞到法国跟妻子和孩子们团聚。哥哥经常又心疼又埋怨地嘲笑父亲,说你费尽心思让我们考名校,又漂洋过海读书,如今您老与妈两地分居。这又是何苦呢?

我选取的这两个留学生的故事并不是从留学主人公的角度来分享的,而是着眼于他们的留学经历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以此提示各位想要送儿女出国留学的家长,现今的时代出国留学已经非常容易就能实现生涯目标了,关键是作为家庭的掌舵人,我们是否能够从系统、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和决策,怎样的规划才是最适合自己和伴侣以及孩子的。

仅以我咨询过的留学生及家庭案例来看,就有不少国内的学生到了国外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有的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没有把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考虑进去,结果到了那边以后,浑身起湿疹,最后不得不休学半年,回国医治;也有的孩子习惯了在国内享受成绩佼佼者在老师那里的心理优势和集体特权,到了国外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氛围里,老师对学生们基本上是一视同仁,无论你成绩十分突出,还是成绩平平,顿时失去了心理平衡,迷失了奋斗的目标,索性也懈怠下来,最终父母权衡再三一方辞掉工作,过去陪孩子读书……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离开我们熟悉的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很容易出现适应困难的阶段。学习方式、教育体制、评价机制、交往方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这些都要求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尽快适应这些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方面,既要适应新的,还要摆脱对既有方式的依赖心理和习惯,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借助发达的社交媒体、网络,我们能够听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故事,身边也有许多人选择送孩子出去或者举家移民。我们了解到的都不过是片面的信息,既不用因此过于杞人忧天,也不要完全掉以轻心,更不能随便聊过几个留学顾问或者看过几篇文章,就轻易制定一个事关整个家庭发展的生涯决策。

对于本文开篇所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们将会在第五章中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和丰富的生涯工具,供家长们对自己和孩子进行全面梳理,这样才可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本节仅从生涯规划中的文化、环境因素,帮助家长探讨出国留学的几项考虑因素。(www.xing528.com)

近些年来,也有许多人专门研究跨国婚姻,发现很高比例的婚姻最后以离婚收场,并不是感情不在了,而是文化、观念、习惯的差异在生活的细节中最终磨掉了激情,损耗了耐心。以此为鉴,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当然更要考虑到出国留学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青春期中学生还处在自我建构、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关键影响的部分还没有完全发展出来,突然进入另外的文化体系和社会模式,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很大的冲突,很有可能带来自我认同的障碍。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往往都会经历一段迷茫期,这还是在文化背景、制度背景一致的情况下,试想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突然就被放到一个差异很大的社会环境中,他可能会遭遇什么、经历什么?这段文字只是提醒家长一定要有这方面的计划,如果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这部分的心理建设和提早准备就是必修课。然而现实是,大部分的家长都忽略了这个部分,只看到目前社会发展和体制中不足的地方,只看到外面世界精彩的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的身心是和谐的、内外是一致的,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那么,无论他在哪一个环境中,都能够健康、自然地成长和发展。如果一个孩子,他还没有这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我们就急于把他送到外面,或者他在自身的视角下积极地申请出去,那很有可能带来的后果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

在写本书的过程中,正是我受邀为国外留学生家长做留学后心理建设指南课程的时期,因为他们发现他们为孩子的前途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资金、物质、学业……唯独心理建设这块忽略了。正好那段时间有四名留学生因为各种突发事件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家长们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再忽略和回避了。

有一部分家长自身非常想要送孩子出国,但是往往孩子对出国却没有什么想法,甚至根本就不想出去。那么,这时候,家长必须反思自身,到底是怎样的动力让自己产生了这样的念头,除了出国,是否有其他的方式能够替代满足这部分的需求。

幸福学院咨询师张玉国曾接待过一个来访者,这位母亲早早开始准备出国的语言学习和考试,她踌躇满志,美其名曰陪女儿出国,方便更好地照顾女儿的日常起居,却没有想到女儿根本不同意出国,她感觉非常不能理解,难道别人家的孩子不是都想着办法要出去吗,自己这么热心筹备出国事宜,怎么女儿还不领情呢?后来,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她出生后一个月就被母亲送到了爷爷家,因为爷爷当时在受批判,母亲想也许有个小奶娃在身边,工作人员会发慈悲,下手能够轻一些。果然,因为有她陪伴,爷爷和奶奶那近十年的时光得到了不少组织的照顾和心灵上的慰藉。当她长到快十岁的时候,才重新回到父母身边,但感觉到并不被这个家庭接纳,无论是哥哥还是妹妹,都常常在吵架的时候,冲着她嚷,“你走,回你自己家去!这里不是你的家!”她每次都非常伤心地抱起书包就跑……这段幼时的成长经历,对她的生涯发展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每一份工作她都做不长久,经常要换工作,无论工作的环境、报酬有多诱人,连她自己也说不上来,到底是为什么不停地在“放逐”和“流浪”。这份创伤到女儿渐渐长大时,又出来作祟,准备将自己和女儿一起“放逐”到大洋彼岸,但是女儿从小的成长得到的关爱是很充足的,女儿对未来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打算配合妈妈出演逃离剧。这些部分一点点呈现出来并被疗愈后,她无须为了满足幼小自己的渴求而不断逃离了,一度想离职的冲动消失了,让女儿出国留学的念头也消失了,可以更加安然地享受当下的生活和工作。

还有的家长是孩子特别想要出国留学,并且自身的各方面条件也都足够匹配,但是家长始终不能放下。这时候,往往就须检视家长的生涯发展历程了,一定是过往的一个或者一些经历让你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恐惧、担忧等情绪,所以,你没有办法过自己这一关,也就没有办法很好地支持孩子的生涯发展。事实上,是否出国并不重要,当我们把生涯视角局限在是否出国这样单一的生涯选择上,就会极大地限制我们的潜能,关键是找出出国背后的动力和需求,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满足,这样才是更为优化的生涯规划之道,明白之后,是否出国、何时出国、以哪种方式出国等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

生涯工具箱

这个生涯工具是由乔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格拉姆两位心理学教授提出的(见图2-1)。我们可以邀请自己和伴侣、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将“出国留学”这个生涯选中,应用这4扇窗户,帮我们把各种已经意识到、还未意识到的因素都列举、探寻出来,这样会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个生涯选择。

图2-1 乔哈里之窗

小丹目前读高一,她的文化课成绩在班里居于上游,艺术体育表现也都很优秀,她希望高二的时候可以到美国读高中,但是父母认为太早,希望她本科或者硕士阶段再出去。为此,小丹和父母都陷入了困境,他们互相无法说服对方。

借助乔哈里之窗,我们看到在“出国留学”这个生涯选择上,他们分别呈现如下(见图2-2、图2-3)。

图2-2 妈妈的乔哈里之窗

图2-3 小丹的乔哈里之窗

当这两个窗被完全地呈现出来的时候,小丹一家人都笑了。经过沟通,小丹的妈妈不再阻拦女儿出国,她说:“我一直觉得是女儿太不懂事,爱攀比,不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就非要这么早出去。事实上是我在逃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敢面对,所以想再拖她一阵子,让自己有事情可以做。现在我才意识到,为什么女儿老是说我自私了。我以为她是吵架,没想到,孩子是那么敏感,我从没有说出来,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她居然就可以感受到了。”小丹也意识到,出国留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对留在国内参加高考没有信心,再加上升入高中以来,跟妈妈的关系一直紧张,索性就想远离这个家了。接下来的咨询内容就变为母亲如何突破职业发展瓶颈,小丹如何做好高中三年的学业规划并学习正确处理与他人的沟通和人际交往了。至于出国留学,小丹非常笃定,等到本科时先交流考察清楚国外的情况再决定。

小丹一家的情况是很典型的生涯规划案例。表面上看是亲子的冲突,在出国留学问题上严重分歧,事实上妈妈和孩子都分别出现了生涯发展的障碍,因为自身的局限无法突破,所以都想转移注意力,而逃避真正的问题。如果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些问题,而通过传统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那很有可能为以后的生涯发展埋下更多的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