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影响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影响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便是立足于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得以实现的现实条件和最终目标的基础上,因此文化自信根本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但首先在于对民族精神的自信,而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也正是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培育研究的理论支撑。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层面。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思想;同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坚定文化自信;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和澳门大学学生座谈时又一次指出,文化自信是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基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纵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思想的论述,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维度:一是强调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的基础性、广泛性和深厚性,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最基本、最深沉和最持久的力量;二是阐明文化自信根本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52];三是指出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53]。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便是立足于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得以实现的现实条件和最终目标的基础上,因此文化自信根本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但首先在于对民族精神的自信,而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也正是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培育研究的理论支撑。

【注释】

[1]凯杜里.民族主义[M].张明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6.

[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编写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9-30.

[3]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93.

[4]郑师渠.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

[5]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56.

[6]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8-114.

[7]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M].许章润,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7.

[8]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73.

[9]方立天.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J].哲学研究,1991(5):34.

[10]王希恩.关于民族精神的几点分析[J].民族研究,2003(4):2.

[1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1-26.

[12]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4.

[1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4.

[14]王希恩.关于民族精神的几点分析[J].民族研究,2003(4):6.

[15]顾海良,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4):9.

[16]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0.

[17]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OL].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23.

[18]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208.

[19]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1-26.

[20]徐柏才,李从浩.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86-89.

[21]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斯大林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36-437.

[22]梁启超.国性篇[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83-84.

[2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6.

[24]列宁.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M]∥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1.

[25]林家有.孙中山的民族精神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迪[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2):8.

[26]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D/O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9-66.(www.xing528.com)

[27]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1-08.

[28]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M].王卓君,吕迺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56.

[29]彭小兰,童建军.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2):131.

[30]龚翠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动态生成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3(1):66-70.

[31]王崎峰.高校德育隐性载体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14-15.

[32]彭小兰,童建军.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2):131-137.

[33]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348-363.

[34]龚晓珺.哲学的民族性研究: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特色[D/OL].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28.

[35]刘永佶.坚持中国社会科学的民族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1-02.

[3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3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3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39]何星亮.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15-08-14.

[40]范晓峰,郭凤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7):35.

[41]隗金成,房广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J].人民论坛,2016(8):16.

[4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6.

[43]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

[44]梁启超.欧游心影录[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9:37.

[4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9.

[46]陈先达.文化自信与民族自强[N].人民日报,2016-12-05.

[4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

[4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49]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50]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51]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M]∥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4.

[5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3.

[53]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