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自信:培育具有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

文化自信:培育具有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提升和加强每个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首要前提。提升爱国主义精神,需强化国人的政治意识。就国家而言,应站在政治高度,以国家法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形式对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出明确规定。提振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重视公民对爱国主义的自觉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培养最终要在公民的实践中得以落实、体现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文化自信:培育具有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提升和加强每个中国人爱国主义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首要前提。回首历史,中华民族曾经经受无数难以想象的欺凌和苦难,尽管历尽艰险、饱经风霜,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却战胜了所有的风险和危机,一直绵延不绝,到如今更是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显示出巨大优势,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迹。追根溯源,这与中华民族具有的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中国人具有的坚不可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爱国主义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是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国家的延续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对爱国主义的研究和呼唤是政界、学界特别关注的课题。列宁身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导师,对爱国主义极其重视:“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爱国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爱国主义也是中华儿女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犹如血液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基因,五千年来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为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披荆斩棘,至死不渝。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报国志,使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无数志士仁人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壮举激励着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间的责任,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中国共产党党员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截止到2018年年底,中国的共产党党员数已经超过9000万,身处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爱国主义也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建设中去。

提升爱国主义精神,需强化国人的政治意识。爱国主义是人的一种思想品质,也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调节国家与个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爱国主义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属性,更是一种政治规范,国人应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爱国主义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经济基础,而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是国家产生的直接原因。因此爱国主义天然地具有阶级性、政治性,国家和个人构成了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家的存在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创建有利的社会环境,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体基本利益的实现,并依靠国家的发展不断强化和发展社会个体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社会个体也必须首先确保国家利益的实现,特别是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将自己的私权利适度让渡给公权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个人利益的实现,在国家的统一调度安排下实现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使国家的发展、繁荣、昌盛惠及每一个公民。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同他所生活的时代、同他的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作为人类文明古国,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与政治也表现出更强的关联性。中国文化与政治的强相关性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1920年,正当中国社会风云动荡的时候,年轻的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来到中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1922年他出版了《中国问题》。这位被很多人视为时代先知的思想家指出:“与其把中国视为政治实体,还不如把它视为文明实体——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虽然也受到诸如昔日的佛教、现在的科学这种外来影响,但佛教并没有使中国人变成印度人,科学也没有使中国人变成欧洲人。”[3]因此,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要通过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建构。就国家而言,应站在政治高度,以国家法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形式对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出明确规定。例如,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公民的爱国主义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以“爱国”作为个人层面的首要价值理念。与此同时,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属于人的精神范畴,最终的实现必然依赖于公民内心的认同和信仰,真正成为个体的自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念,并用自己的行为甚至生命去维护这一信念,最终才会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www.xing528.com)

提振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重视公民对爱国主义的自觉践行。作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和情感,更是一种伟大的实践,离开了实践性,爱国主义就无从谈起。爱国主义精神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一种融入人民生活日常的行为实践,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培养最终要在公民的实践中得以落实、体现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今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表现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觉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在新时代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满怀信心,充满力量,迎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提升爱国主义精神,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同社会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身处不同的历史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必然不同,只有认清时代主题,自觉将个人的努力与国家的目标紧密相连,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才能将爱国主义真正发扬光大。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是强国的一代,出生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和物质条件,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国内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放眼国际社会,多种风险交织,各国利益竞争激烈。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调整机遇期,前景光明但是挑战也十分严峻。国内环境的这些发展变化都赋予当代爱国主义更深刻更复杂的意义内涵。青年强则国强,当今中国青年应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青年必须思考和回答的时代命题。对这一时代命题的回答,当代中国青年应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第一,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治国执政理念。2012年11月29日,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中国梦与当今时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联系起来,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因此,当代中国青年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认真研究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科学认识领会爱国主义与中国梦的深刻联系,自觉将个人的梦想更好地融入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中。第二,在当今中国,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有机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9次谈及爱国主义,他教导全国青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因此,当代中国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谨记伟大梦想的实现任重而道远,美好生活也不会是轻而易举获得的。当代青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将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众志成城,坚定文化自信,勇担使命,不辜负党的期望和人民、民族的重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