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精神培育

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精神培育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这种忧国爱民的精神,能鞭策中华儿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百折不挠地为国家的振兴而奋斗终生。在国际关系问题上,中华民族怀有博大的胸怀。尽管中华民族屡遭外敌入侵,但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利益的前提下,从来不欺凌他国。“锲而不舍”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培育的渊源。

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精神培育

(一)爱国主义的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而支撑的,中华民族历尽艰辛而没有被历史掩埋,屡遭危难而越挫弥坚,无论遭遇天灾人祸或是外敌入侵,只要是在爱国主义的引领下,中华民族总能战胜困难。因此,我国向来重视爱国主义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国情教育。国情即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爱国的前提是对国情有所了解,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集中体现。对于我国而言,只有人民大众充分了解我国国情,才会对国家发展有客观整体的把握,才能充分理解我党制定的基本路线以及方针政策。在进行国情教育过程中,自然会了解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回避这种现状,而应沉着应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这种忧国爱民的精神,能鞭策中华儿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百折不挠地为国家的振兴而奋斗终生。

历史教育。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只有真正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才能体会今日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正如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的历史教育除了要人们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变迁;同时也要人们了解中华儿女是如何用血与泪铸造历史长卷的,更要了解历史长河中著名人物的事迹,最重要的是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这种历来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振兴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代表了一种内心深处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使得一个人在面对国家民族利益时,能够舍弃个人得失与安危,忠于祖国与民族,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与民族的尊严,是用实际行动去捍卫国家的一种爱国主义精神。2003年在全国暴发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浴血奋战,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靠他们的努力以及广大人民的配合,也正是靠这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我国才得以在这场战斗中最终取得胜利。

(二)勤劳勇敢的道德教育

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开源,是创造,不但积累了物资,又间接地延长了生命。勇敢是人们面临危难时所表现出的意志特征,是以仁义为基础的胆识,是有智慧的勇气,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勤劳勇敢的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培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翻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勤劳勇敢精神深深蕴含于历史的沃壤中,随着数千年的更迭,早已扎根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真实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古人刺股悬梁、映雪囊萤等勤奋好学的事迹更是世代相传。勤劳勇敢的道德教育就是倡导人们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适应时代的要求,培育发展了一系列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包括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等,再到新时期的64字创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在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严酷的社会斗争中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多次涅槃般起死回生的根本原因,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和智慧,战胜层层困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法宝和秘密武器。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中国人民一次次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历史经验证明,奢靡之风必然导致政治腐败,因此全体人民都要牢记毛泽东的“两个务必”,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和抵制享乐主义

(三)爱好和平和谐教育(www.xing528.com)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不尚暴力的民族。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讲究宽厚仁爱,爱己及人。爱好和平的和谐教育,对内来讲即为“人本和谐”精神,推广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外即为一种兼容并包的宽厚精神。中国人以宽厚的精神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不论是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还是对人与人之间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问题处理,都表现出人本和谐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和睦平等共处是对“人本和谐”最好的体现。佛教西来,被中国人民内化并接受。在国际关系问题上,中华民族怀有博大的胸怀。尽管中华民族屡遭外敌入侵,但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利益的前提下,从来不欺凌他国。中共几代领导集体都坚持和平共处的政策并非偶然,这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民族传统分不开。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为了实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公正,我们提出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理念,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更加彰显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全球治理观。就本质而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外部力量的支撑,稳定国际环境,而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和保证。

(四)自强不息的拼搏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一种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品质,令人在身处逆境之时坚勇刚毅,奋发进取。中华民族从未在困难险阻面前被吓倒,在迎难而上的征途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民族智慧实现超越和创新。困难和灾难在给予人痛苦的同时也给予了经验和教训。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主要表现为“锲而不舍”“革故鼎新”“开拓进取”三个方面。“锲而不舍”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培育的渊源。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精神。任何一种价值与思想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五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事迹。“精卫填海”的壮举、“愚公移山”的气魄、“卧薪尝胆”的坚毅、“百日维新”的艰辛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无一不是对中华民族锲而不舍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在持续不断承受内忧外患的苦难之时,中华民族没有被打倒,反而团结得更加紧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之时都表现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锲而不舍的民族气概,这些历练使得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升华。“革故鼎新”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体现了这个民族富有生气与活力。从古代的商鞅,到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再到现代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再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特定历史时期的改革家,他们的改革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恰恰反映着对“革故鼎新”精神的发扬。“开拓进取”是自强不息精神培育的实质,它强调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华民族是富于创造力的民族,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各个方面的建设与创新都进行得轰轰烈烈,从“神七”航天员傲拓天疆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的表演,伟大的中华民族再次向世界证明了本民族的优秀。自强不息是保持民族激情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五)团结统一的思想教育

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团结统一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因为没有中华民族的统一,就不会有整个中华民族的产生,更不会有我们现在国家的统一。14年的抗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团结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因此,我们国家很注重团结统一思想教育。团结统一的思想教育是要实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国家统一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近代以来,我国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历史道路。在“三座大山”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屈辱和辛酸、坎坷和曲折,不断奋起抗争才有了我们今日的独立、发展与自豪。团结统一信念早已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并且幻化成一种强烈的情感诉求,成为我们国家与民族不断奋进的力量。民族团结,即为坚持“大一统”精神。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主体文化为汉族文化。汉族文化的昌达没有限制其他民族的发展,只要能有助于和睦相处,汉族人民愿意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除汉族之外的兄弟民族都能够以和为贵,关心政治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巩固、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地转危为安,完全是与各民族和睦相处、患难与共的精神联系在一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