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光引悟教育:严格要求自己,榜样力量

阳光引悟教育:严格要求自己,榜样力量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又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极易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如果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严格要求自己将会对学生产生反效果。她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是这样进行的。学生纷纷说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小结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

阳光引悟教育:严格要求自己,榜样力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又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极易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如果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严格要求自己将会对学生产生反效果。

在这一学期中,我继续担任了四(1)班和四(2)班的数学老师。我很喜欢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看着他们天使般的面孔,心中就会有满满的喜悦之感。

四年级的学生一般是9~10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主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点做法。

(一)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两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一位数的乘法知识,我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

在教周长的概念时,我通过播放小男孩绕操场跑一周的视频,启发学生理解、总结周长的概念。

在讲解准备时,我坚持按照教材实际,区别情况加以运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新知识。

(二)注重动手操作(www.xing528.com)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逐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数学模型;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肢体经历一次次磨炼并在不同程度上有新的提高。尤其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其价值追求就是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的思维在操作中不断成长与发展后形成概念。

我曾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她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是这样进行的。设疑: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多少?生1:180°。生2:我预习了,她说的没错。师:那你能给大家谈谈理由吗?生2:用量角器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再算算就知道了。师:说得不错,谁还有其他想法?学生纷纷说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小结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师: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这时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

充满探究欲望与激情的动手操作,才是高效的动手操作,一切操作要源于学生的内部需求和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需要。

(三)在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

叶校长的“引悟教育理论”一直指导着我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感受“学习是生活的,生活是体悟的,体悟是快乐的”。我们低年级数学学科组在“阳光引悟教育”理论的引导下还特地对数学中的“口算”进行了课题研究。针对课题研究中的感想,谈谈自己的收获。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好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15÷3=”,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组织学生猜想除法题:“80÷4=60÷2=90÷3=40÷2=24÷3=18÷6=12÷4=48÷6=72÷8=”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活动。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目的并不在于学生能否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75÷3=65÷5=84÷4=42÷3=”的多种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感悟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和学生一起找到更多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