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山历代碑刻:菊隐公墓记与宗族观念

茶山历代碑刻:菊隐公墓记与宗族观念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文记载了菊隐公赈济羊城饥荒之事及重修墓地的经过,阐述了“敬妥先灵”“追远报本”的宗族观念。碑文重修菊隐公墓记《周礼》:“墓大夫,掌凡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时嘉庆十五年仲冬之吉日◎重修菊隐公墓碑文大意《周礼》:“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重修后的祖墓规模宏大、外观壮丽,与以前相比,有所提升。

茶山历代碑刻:菊隐公墓记与宗族观念

本碑现存下朗村,立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高35厘米,宽50厘米。碑文记载了菊隐公赈济羊城饥荒之事及重修墓地的经过,阐述了“敬妥先灵”“追远报本”的宗族观念。“历明代至本朝,凡登乡荐、岁荐与仕于朝者三十余人”,可见当年下朗村诗书之风、科举之盛。

碑文

重修菊隐公墓

周礼》:“墓大夫,掌凡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墓地之设,由来旧矣。故冢茔之地,为孝子所思慕之处,良以亲之遗体所在,能无过墓而思哀乎?设墓道间有倾圮,惧其夷于沟塍,道路犹必时加修葺,使松楸无恙、马鬣崇封,庶为子之心得以少慰也。

吾族自天祐祖七传至菊隐公,当元之季,曾捐赈羊城,大吏上其事于朝,授以职官,锡之敕命。迄今传为盛典,称道弗

考公生于宋度宗咸淳甲戌,殁于元顺帝后至元庚辰,享寿六十有七,与祖妣何氏合葬于本乡井面山。前面盘拓以开扬,后路披星而降势,左右罗列有情,旺水回环夹聚,识者咸以佳城目之。故十三传而正庵公以理学显,月川公以孝友著。历明代至本朝,凡登乡荐、岁荐与仕于朝者三十余人,皆公之嫡裔也。

余蒙祖荫,登贤书后,宦游四方,不家食廿余年,祖宗之坟墓弗躬弗亲久矣。今岁致政林居,霜露之辰,恭谒封茔,目睹墓形坍塌,殊非所以敬妥先灵也。爰与族长吾兄南钰,欲以鼎新之。念祖尝淡薄,且工费浩繁,合族而谋,思同心佽助,以勷厥事。崇朝间,签题百有余金。因鸠工庀材,择能分任,各董其事。既勤垣墉,复涂丹雘,规模壮丽,视昔有加。夫沟而合道,固为人子者所当为,即坏而重修,亦为子孙者所应尽。但使松楸如故,马鬣依然,墓道益昭巩固,春露秋霜之际,得展其追远报本之忱,不更快然无憾哉?于是,即重修之本末,并襄事与督理芳名,勒之贞珉,昭兹来许,以见子孙之能笃孝思者。

乡进士敕授文林郎山东兗州府曲阜县知县二十二世裔孙廷凤拜撰

督修裔孙:二十世广千;二十一世凤喈、廷玉、景昶;二十二世南任太学生,敕封修职郎、瑞钰太学生,例封文林郎、树明、孔茂、统善邑庠生、孔荷;二十三世光显、赞尧、应子、应辰、汝龙上俱太学生、树荣邑庠生、大任戊辰恩科举人,拣选知县;二十四世承福太学生;二十五世宗子之桂等立。

时嘉庆十五年仲冬之吉日(www.xing528.com)

◎ 重修菊隐公墓

碑文大意

《周礼》:“墓大夫掌凡邦(按,原碑漏“邦”字)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墓大夫掌管王国中民间墓地的地域,绘制成图,令国中民众聚族而葬)。”墓地之设,由来已久。墓地是孝子思念、追慕先人的地方,尤其是作为埋葬亲人遗体之地,后人能经过墓地而不思念、哀痛吗?如果墓前道路间或倾塌了,恐怕会埋没在沟渠、田埂之间。因此,墓前道路必须时不时加以修葺,让墓周围的树木安然无恙,墓丘依旧高耸,作为子孙后代,才能得以心安。

我们袁氏家族自天祐祖七传至菊隐公,正当元末,菊隐公曾捐资赈济羊城(今广州)饥荒。大臣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降旨册封,授以官职,赐予爵位。时至今日,此事仍被视作盛大的恩典而世代流传,仍然为人称赞而没有衰减。

据考究,菊隐公生于宋度宗咸淳甲戌(1274年),殁于元顺帝后至元庚辰(1340年),享年六十七虚岁,与妻子何氏合葬于本乡井面山。墓前居高而开阔,墓后地势下降,墓的左右有山丘罗列,溪水萦绕在墓周围。有识之士都认为这是一个风水宝地。故此,十三传的正庵公以理学(儒家思想)显名,月川公以孝顺、友爱而为人熟知。从明代到清朝,名登乡荐(进入府学、县学读书)、岁荐(每年举荐)与在朝廷做官的有三十余人,都是菊隐公的嫡传后裔。

我蒙受祖荫,乡试中式[按,袁廷凤为乾隆辛卯(1771年)科举人]后,在各地做官,离家二十多年,已很久没有到祖宗坟墓前拜祭了。今年我退休回到家乡居住,春、秋之时,我恭敬地前往祖墓拜祭,看到墓丘已经坍塌,实在不能让祖宗之灵安息。于是,我与族长、我的兄长南钰商量重修祖墓。想到祭祖资产不多,而人力、费用繁多,便聚集族人商议,希望大家同心助力,共同完成重修。仅仅一个早上,大家便捐银一百多两。我们召集工匠,购买建筑材料,推举有才能者,分别交付任务,各司其职。正如《尚书》所说到的:“筑起了墙壁,又涂上了红色颜料。”重修后的祖墓规模宏大、外观壮丽,与以前相比,有所提升。埋葬时合乎天道、人道,固然是儿子所应做的,但坟墓损坏了要重修,也是子孙所应尽的义务。如果能让墓的周围树木依旧苍翠,墓丘依然高耸,墓前道路更加坚固,春秋祭祀之时,能让子孙一展追思先人、感恩祖宗的真挚情怀,这不让我们心情畅快而不再遗憾吗?于是,我将重修的前后经过与助力、督工的芳名,镌刻在坚石上,昭示后世,让深有孝心的子孙能够看见。

乡进士(举人)敕授文林郎山东兗州府曲阜县知县二十二世裔孙廷凤拜撰

督修裔孙(略)。

时嘉庆十五年仲冬(约1810年12月)之吉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