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简单记事的缺点及孔子的《春秋》写作目的

《春秋》简单记事的缺点及孔子的《春秋》写作目的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春秋》也有很显著的缺点,就是记事太简单。孔子作《春秋》,据说是有其积极的政治目的和远大的社会理想的,甚至连他记事那样简略也有特殊的意义。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春秋》简单记事的缺点及孔子的《春秋》写作目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在奴隶社会有许多称为《春秋》的史书,但是,得以流传到现在的,却只有一部了。

流传到现在的这一部《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记载并参考其他的史料而写成的一部编年史,包括自鲁隐公元年(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的事迹,其内容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也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录,至于有关经济文化方面的记载就很少了。

《春秋》的一个最显著的优点是有明确的时间顺序,一般的记事都具备年、时、月、日,日子不明的则有年、时、月,至少也有年和时。随便选几个例子,如:“隐公六年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桓公二年秋七月,杞侯来朝。”“庄公十有六年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即使没有事迹可记的时候,也标出年、时、月,如“僖公二十有四年秋七月”。可《春秋》不愧是一部认真“编年”的史书,所以《史记·三代世表》说:“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

然而,《春秋》也有很显著的缺点,就是记事太简单。每条的文字很少,最少的仅有一个字,如“雨”(僖公三年夏六月)、“螽”(宣公六年秋八月)等;也有二三个字的,如“城郓”(成公四年冬)、“宋灾”(襄公九年春)、“狄伐晋”(僖公八年夏)、“公如齐”(宣公五年春)等;一般不过十个字左右,最多的也只有四十五字,如“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定公四年春三月)。这样的记载就不能说明历史现象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不能给人以具体的历史知识,所以后人对此很不满意,有讥为“断烂朝报”的,有认为是“记账式”的历史,有认为只是写下了一些“标题”。但由此也可看出那时还在史学发展的低级阶段,不能对历史现象做较详细而完整的记述。

孔子作《春秋》,据说是有其积极的政治目的和远大的社会理想的,甚至连他记事那样简略也有特殊的意义。《孟子·滕文公下》说: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史记·孔子世家》说: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www.xing528.com)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又《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

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如此说来,孔于所作的《春秋》就不是一般的历史书,而真是如后来统治阶级所尊奉的可以指导政治的经典;并且如孟子所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已经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了。但是,《春秋》的记载是那样简单,一部包括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的著作,总共才有一万八千多字;在叙述历史事件的时候,只有标题而无详细的内容,是否能够起到实际的政治作用呢?所谓“一字之褒贬”就能使“乱臣贼子惧”吗?这显然是后人对孔子的夸张之辞,借以发挥封建的政治思想,而且封建时代的历史家已把这个道理给揭露了,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总叙》云:“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实际上,孔子不过是整理鲁国的历史记载,编写成为一部简明的史书,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而已,并非像孟子以来所宣传鼓吹的那样的雄心大志,这部书本身更没有起过“使乱臣贼子惧”的作用。

当然,孔子并不是也不可能单纯地、客观地记述史事,而是有其明显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观点的,所谓“据鲁、亲周、故殷”,就是借鲁国的历史记载,以尊奉和维护周朝王室的统治,表明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传统。但这也不完全是孔子的创作,而是继承了过去鲁国史官的一贯的立场和观点,再通过对历史记载的整理和改写,做更进一步的表达和阐明而已。

孔子不是史官,但由于他在当时统治阶级中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教育、文化方面有重大的影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与官府有较密切的往来,所以能够得到鲁国以至周王室的历史记载,加以编纂改写,成为一部私人的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的私人写成的历史著作。

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是处于我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伟大的学者,在我国学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就史学史来说,他首先以私人的资格写成了一部简明的编年史,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史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