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人的心理-从众的现象

日本人的心理-从众的现象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紧急状态”后,政府对于全社会各个行业,按照 “要请关店”和“不要请关店”两大类,分别实施“管控行动”。结果,在长达一个半月的“紧急状态”期间, 95%以上符合“停业要请”的店铺,自觉停业关门。日立公司在日本国内的1万多名员工,除了工厂员工之外,事务类人员和研究人员一律在家工作,每月的电费由公司补贴,而且在家工作时间从3月初开始延长到7月底。日本社会有一个“自律”原则,但是更有一个“从众”心理。

日本人的心理-从众的现象

日本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后,一个头疼的问题开始困扰企业与个体经营者,那就是:关店还是不关店?

作为政府来说,没有明确的行政命令强制你关店,政府只是用了“要请”(要求)。但是,在全社会都进入“自肃”(自我约束)的时期,我该怎么办?

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法律概念的博弈——政府如果用行政手段强制关店,那么,所有的经济损失必须要由政府承担。如果你响应政府的号召,自主关店,那么政府可以给你适当补贴,而不是赔偿。

实施“紧急状态”后,政府对于全社会各个行业,按照 “要请关店”和“不要请关店”两大类,分别实施“管控行动”。我们拿东京都为例,东京都哪些行业可以继续营业,哪些行业要求停业?

(1)要求停业对象,原则上是占地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设施和人员容易密集、环境密闭的设施。比如百货公司、大型专卖店、卡拉OK、健身房、游戏中心、网吧、酒吧、夜店等,都属于当然的停业范围。除此之外,像宠物店美容美体院、玩具店、DVD(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录像带租赁店、洗浴中心、旧书店等都属于要求关店的对象。

(2)能够继续营业的对象,原则上是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比如超市、24小时便利店、快递公司、理发店和女性使用的一般性美容院等。另外,争议比较大的居酒屋、咖啡店、餐饮店、书店和大众浴场,虽然允许继续营业,但是要求大幅缩短营业时间,比如本来可以营业到早晨4点的居酒屋,只允许营业到晚上8点钟,酒水提供到晚上7点钟结束。

另外,像购物中心、家居用品与建材广场等,原则上允许继续营业,但是必须做好各项防疫工作。

结果,在长达一个半月的“紧急状态”期间, 95%以上符合“停业要请”的店铺,自觉停业关门。平时人山人海的银座和新宿歌舞伎町,难得见到几位行人。各地只有几家个别的老虎机赌博店“顶风开业”,受到了社会舆论极大的批评。

有店的可以关门,没店的大公司如何响应政府的号召?(www.xing528.com)

日本有一家最大的烟草公司,叫日本烟草产业公司(JT)。这家公司在3月份就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国内8700名职员原则上都在家办公。

另外,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资生堂,除了工厂和店铺销售员之外,其余8000多名员工全部在家上班,包括公司社长和全体董事会成员。

另一家化妆品与生活用品公司——花王,也宣布全国一半的员工约1.5万人,从2月28日开始在家工作。

日立公司在日本国内的1万多名员工,除了工厂员工之外,事务类人员和研究人员一律在家工作,每月的电费由公司补贴,而且在家工作时间从3月初开始延长到7月底。

态度最为坚决的,是东京迪士尼乐园。从政府号召发出之后的2月29日开始,东京迪士尼乐园和海洋乐园就宣布闭园。这一关,就关了整整4个月。仅东京迪士尼乐园一年游客就3000万人次,4个月的损失有多大?无法计算。但是,乐园始终配合政府,坚持到疫情彻底平息才重新开园。

日本社会有一个“自律”原则,但是更有一个“从众”心理。既然政府为了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要求大家,那么,我也得遵守——这是“自律”;虽然政府不禁止,但是看看别人都不干,那我也应该收敛,不然我就是另类——这是“从众”心理。

在这一心理的作用下,许多不要求关门的店也都关门了,比如一些大型书店和餐饮店。所以,“紧急状态”期间,去银座转一圈,发现95%以上的店都已经拉下了卷帘门。银座街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静寂。

也许正因为这种静寂,让百年一遇的大疫情在日本得以平稳落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