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从众心理的无原则行为

揭秘从众心理的无原则行为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中有一个“从众现象”,指群体成员受群体心理气氛的影响,期望与群体中多数人在态度和行为上相一致的现象。从众现象大都是在群体压力作用下产生的,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与其他成员一致时,就有一种安全感,否则,个体就感到一种心理紧张,促使他趋向一致。关键是这个“众”的所作所为就一定正确吗?“法不责众”成为某些人的行为准则。

揭秘从众心理的无原则行为

心理学中有一个“从众现象”,指群体成员受群体心理气氛的影响,期望与群体中多数人在态度和行为上相一致的现象。从众现象大都是在群体压力作用下产生的,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与其他成员一致时,就有一种安全感,否则,个体就感到一种心理紧张,促使他趋向一致。

关键是这个“众”的所作所为就一定正确吗?也就是说大家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吗?大家都这么做,我也一定要这么做吗?这就是对你的独立人格的考验。如果明知他们是错的,或者不知道他们是对还是错,自己就盲目地赞同和跟随,那么你就可能会失去独立的人格。如果你发现他们做得不对,能够站出来抵制或者不参与,那么你的独立人格就此形成,或者得到了坚守。

例如,公司规定到下班时间以后,才能去更衣间换衣服。一位员工提前下班,到更衣室换衣服,被主管看见了,批评了几句,他心里不服气,就反驳说:“我们小组怎么这么死板?王小莉那个班组每天都是提前10分钟换衣服,为什么我们不行?”这就是典型的把别人的错误当成自己可以犯错误的理由。她如果有独立人格,不会因为王小莉或者张小莉做了什么,我就一定要去做。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按时下班,之后去更换衣服,因为在我的原则中,上班时间不包括换衣服的时间,而是处理工作的时间,公司支付给我薪水,我不愿意占公司的便宜,当然如果公司占我便宜也不行,让我加班就要给加班费,这就是独立人格。(www.xing528.com)

在一些企业中,我们会听到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说他却说我,为什么不找他却找我,为什么不罚他却罚我,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问话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依赖人格处处可见。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管它什么红灯,大家过我也过,他们这样做,我也这样做,反正交警不能把大家都罚了吧?“法不责众”成为某些人的行为准则。比如公园里不让上树拍照,但是如果你制止他,他就会反驳说:“你为什么找我麻烦,那么多人都拍照,为什么你不管,偏要管我?”在公司中,这些依赖人格的行为常常出现,为什么他可以请假,我却不行?为什么他们迟到不罚款,我偶尔迟到一次就罚款?为什么他们开会不准备讲稿你们不说,我没有拿讲稿就说我不认真?为什么他们没有完成业绩不挨批评,一到我这里总是被批评?攀比、嫉妒都是人性中的负能量,一旦上身,就会成为思维惯性,成为潜意识,时间长了,就会失去正直的我、善良的我、自尊的我、独立的我、维护大局的我,现在需要我们把那个“真我”和“大我”找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