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图书馆:阅读社区建设依据

数字化图书馆:阅读社区建设依据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现实依据根据前文第二章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阅读调查以及第三章对国内外阅读社区的调研发现,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阅读需求有很多地方尚未得到满足,而现存的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却也有部分领先的阅读社区昭示了阅读社区发展方向。这些调研结果便成为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的现实依据。从这些角度出发可以促进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的发展完善。

数字化图书馆:阅读社区建设依据

(一)理论依据

第一,基于知识链理论。美国学者霍尔斯和辛格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链模型概念,该知识链模型由主要活动功能和辅助活动功能两部分组成。主要活动功能又由五个阶段组成:知识获得、知识选择、知识生成、知识内化、知识外化;辅助活动功能由四个层次组成:领导、合作、控制、测量,即知识链的五阶段四层次结构。该知识链模型表明了知识链的“产出”是各个阶段的知识“学习”活动的结果。

第二,信息行为学理论。信息行为是指主体为了满足某一特定的信息需求,在外部作用刺激下表现出的获取、查询、交流、传播、吸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行为。不仅包括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行为,还包括了主体在无意识、被动状态下受信息流影响的行为。阅读社区的构建不仅促进读者个人内部知识消化吸收,还会注意外部因素构建去熏陶、引领读者阅读[2]

第三,认知负荷理论。知识认知负荷是表示处理具体任务时加在学习者认知系统上的负荷的多维结构。这个结构由反映任务与学习者特征之间交互的原因维度和反映心理负荷、心理努力和绩效等可测性概念的评估维度所组成。阅读社区构建要注意读者心理负荷承受力,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意愿并持续阅读。

第四,知识势能理论。知识势能是指不同的主体因为学科背景、学习理解力、知识积累程度不同,造成的差异。借助物理学中“物体由于某一个位置而必然具有一定的势能”的理论,可认为,集群环境下进行阅读活动的人员共同组成一个知识场,处于其中的人每个成为一个知识主体,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

(二)现实依据(www.xing528.com)

根据前文第二章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阅读调查以及第三章对国内外阅读社区的调研发现,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阅读需求有很多地方尚未得到满足,而现存的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却也有部分领先的阅读社区昭示了阅读社区发展方向。这些调研结果便成为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的现实依据。从这些角度出发可以促进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的发展完善。

(三)行为动态依据

读者是因为兴趣和需求的驱动参与到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中的,读者可以走入图书馆搜寻可能的目标资源,或者通过在网站或移动客户端,注册加入、登录后,查看自己需要的资源,当然,读者也可以根据阅读社区依据“阅读大数据”的推送系统推荐激发阅读兴致。经过判断筛选确定阅读目标后,可到实地选取纸本资源或者在网上寻找电子资源。然后可经由个人阅读活动或者交互活动进行阅读。个人阅读活动有在线上的收藏资源、发布博客微信、寻找读友和圈子、上传资源、浏览慕课平台资源、参与阅读小游戏,还有在线下的听讲座演讲报告、参观主题情景式图书馆。交互活动有在线上的了解读友信息、评论博客和微信、下载社区资源、写书评,还有在线下的参与学术群组。所有服务都根据读者自身具体需求情况,在阅读遇到困难时进行选择参与。

总之,读者是在兴趣或者需求的驱动力下参与阅读社区,在社区中阅读活动由读者的个人阅读活动和交互活动组成。根据读者的阅读特点和方式,笔者为读者设计了阅读行为动态模型,明确了读者的行为动态后,可由此设计构建阅读社区时要支持的读者的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