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养卫生与安全: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营养卫生与安全: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1)口腔口腔位于消化道的最前端,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门户。胃的肌肉由纵状肌肉和环状肌肉组成,内衬黏膜层。胃的容受性舒张的生理意义是使胃的容量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以完成储存和预备消化食物的功能。在消化过程中,紧张性收缩逐渐增强,使胃腔内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能协助推动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

营养卫生与安全: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人的消化系统器官如图1-1所示。

图1-1 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1)口腔

口腔位于消化道的最前端,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门户。口腔内参与消化的器官有:

(1)牙齿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通过牙齿的咀嚼,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

(2)舌

在进食过程中,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并将食物向咽喉部推进,用以帮助食物吞咽;同时舌是味觉的主要器官。

(3)唾液腺

人的口腔内有3对大的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还有无数分散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

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唾液中的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黏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氯等。

唾液的作用:①唾液可润湿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②唾液可清洁和保护口腔,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后,唾液可起冲洗、稀释及中和作用,其中的溶菌酶可杀灭进入口腔内的微生物;③唾液中的细胞蛋白可使食物细胞合成团,便于吞咽;④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但这一作用很弱,且唾液淀粉酶仅在口腔中起作用,当进入胃后,pH值下降,唾液淀粉酶迅速失活。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是经咀嚼后与唾液细胞合成团,在舌的帮助下送到咽后壁,经咽与食道进入胃。食物在口腔内主要进行的是机械性消化,伴随少量的化学性消化,且能发射性地引起胃、肠、胰、肝、胆囊等器官的活动,为以后的消化做准备。

2)咽与食道

咽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其下端通过喉与气管和食道相连,是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

3)胃

胃位于左上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其上端通过贲门与食道相连,下端通过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的肌肉由纵状肌肉和环状肌肉组成,内衬黏膜层。肌肉的收缩形成了胃的运动,黏膜层则具有分泌胃液的作用。

(1)胃的运动

①容受性舒张:胃在充盈的状态下体积可增大到1 000~1 500毫升,使胃可以很容易地接收食物而不引起胃内压力的增大。胃的容受性舒张的生理意义是使胃的容量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以完成储存和预备消化食物的功能。

②紧张性收缩:胃被充满后,就开始了它的持续较长时间的紧张性收缩。在消化过程中,紧张性收缩逐渐增强,使胃腔内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能协助推动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www.xing528.com)

③胃的蠕动:胃的蠕动由胃中部发生,向胃底部方向发展。蠕动的作用一方面是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胃液产生消化作用;另一方面,则可搅拌和粉碎食物,并把食物以最适合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向小肠排放。

④胃的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一般情况下,食物入胃后5分钟即有部分食糜被排入十二指肠。不同食物的排空速度不同,这和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都有关系。对于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2)胃液

胃液为透明、淡黄色的酸性液体,pH值为0.9~1.5。胃液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

①胃酸:胃酸由盐酸构成,由胃黏膜的壁细胞所分泌。胃酸可以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可以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为胃内的消化酶提供最合适的pH值,并使钙、铁等矿物质处于游离状态,利于吸收;可以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可以造成蛋白质变性,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所分解。

②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由胃黏膜的细胞以不具活性的胃蛋白酶原的形式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可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简单的分解,当食糜被送入小肠后,随着pH值升高,胃蛋白酶迅速失活。

③黏液:黏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细胞液覆盖在胃细胞膜的表面,形成凝胶层,它具有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黏液还能保护胃黏膜不受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损伤;黏液为中性或偏碱性,可降低盐酸浓度,减弱胃蛋白酶活性,从而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细胞膜的消化作用。

④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可以和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维生素B12的作用。

4)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在小肠中,食物受胰液、胆汁及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绝大部分营养成分也在小肠被吸收,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小肠进入大肠。小肠位于胃的下端,长5~7米,从上到下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长约25厘米,在中间偏下处的肠管稍粗,称为十二指肠壶腹,该处有胆总管的开口,胰液及胆汁经此开口进入小肠,开口处有环状平滑肌环绕,起括约肌的作用,防止肠内容物反流入胆管。

(1)小肠的运动

①紧张性收缩:小肠平滑肌的紧张性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当小肠紧张性降低时,肠腔扩张,肠内容物的混合和转运减慢;相反,当小肠紧张性增强时,食糜在小肠内的混合和转运过程就加快。

②节律性分节运动:由环状肌的收缩来完成,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环状肌在许多点同时收缩,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来的收缩处舒张,而原来的舒张处收缩,使原来的节段分为两半,相邻的两半则合拢为一个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食糜得以不断地分开,又不断地混合。分节运动的向前推进作用很小,它的作用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入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条件;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③蠕动:蠕动是一种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进的运动。蠕动由环状肌完成。由于小肠的蠕动很弱,通常只进行一段短距离后即消失,所以食糜在小肠内的推进速度很慢。

(2)进入小肠的消化液

①胰液: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部分所分泌的,分泌的胰液进入胰管,与胆管合并成总胆管后经位于十二指肠处的总胆管开口进入小肠。胰液为无色、无臭的弱碱性液体,pH值为7.8~8.4,含水量类似于唾液;无机物主要为碳酸氢盐,其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细胞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同时也提供了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的最适pH值;有机物则为由多种酶组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腺细胞最初分泌的各种蛋白酶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进入十二指肠后被肠致活酶所激活。

②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储存于胆囊,经浓缩后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胆汁是一种金黄色或橘棕色、有苦味的浓稠液体,其中除含有水分、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外,还含有胆盐、胆色素、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和细胞蛋白等有机成分。胆盐是胆汁参与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一般认为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胆盐可激活胰脂肪酶,使后者催化脂肪分解的作用加速。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呈细小的微粒,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对脂肪的分解作用大大加速。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了脂肪的吸收。通过促进脂肪的吸收,间接帮助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此外,胆汁还是体内胆固醇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

③肠液: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腺细胞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弱碱性液体,pH值约为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大量的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下降,有利于吸收。小肠液中还含有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