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金融改革:破解供需不匹配问题

乡村金融改革:破解供需不匹配问题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存在的金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显然是可以纳入十九大党中央总结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中的。这种“锦上添花”式的资源配置机制能够很大范围内解决我们所说的经济运行的绩效问题。前面所说到的小微企业、“三农”、绿色低碳发展等需求方,主要可以归于需要“雪中送炭”的这一方,而这一方所应该得到融资支持后面的机制建设任务,和锦上添花的机制建设任务是明显不同的。

乡村金融改革:破解供需不匹配问题

一方面,从需求角度看,大量乡镇小微企业的经济活动需要得到融资支持,很多农户(县镇辖区内乡村振兴的基层单元)的生产经营也迫切需要得到融资支持。此外,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的经济活动,现在都越来越明显地受到了环境保护的制约,迫切需要得到与低碳绿色发展中必须做出的业态改造升级相关的融资支持。

从供给角度看,中国总体来说“不缺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综合国力提升过程中,从资本的供给方——融资的“金主”这方面来看,无论是国有的金融体系还是非国有的金融体系,总体上都有雄厚的资金力量。民间资本总体来说已经走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国有金融体系综合力量的提升更是有目共睹。但是所有这些所谓的“金主”,虽然有支持的态度,实际却无法可持续地给予小微企业、“三农”、绿色低碳发展等需求方意愿中的融资支持。很多年前,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银行就专门设立乡镇银行进行试点,某些特定业务对应于农村基层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但综合来看,并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支持态势。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做这些业务的内在动机与意愿明显不足,这是由它们在商言商的运行机制决定的。多年存在的金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显然是可以纳入十九大党中央总结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中的。(www.xing528.com)

对基本现实的考察告诉我们,与小微企业和“三农”、低碳绿色经济等需求方活动相关的具体项目,有平均规模小、风险度高、不确定性明显、资金安全水平低等特点,而风控成本则使在商言商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不可能产生持续支持的意愿和行为。这些“金主”们实际上认同的是商业性金融“锦上添花”的机制:谁的项目可预见的效益水平高、风险度低,他们就特别积极地给予融资支持。大中型企业一个项目的贷款支持,其规模可能是几十个、几百个小微企业项目规模的总和,总成本差异悬殊,更不用说风险度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首选给予前者支持,而对后者避之唯恐不及,这就是利益驱动之下的利润导向,也是一般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所支配的商业金融的必然运行特点。这种“锦上添花”式的资源配置机制能够很大范围内解决我们所说的经济运行的绩效问题。同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另外一种迫切的需求,就是“雪中送炭”。前面所说到的小微企业、“三农”、绿色低碳发展等需求方,主要可以归于需要“雪中送炭”的这一方,而这一方所应该得到融资支持后面的机制建设任务,和锦上添花的机制建设任务是明显不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