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托利党和辉格党研究 - 不列颠多元文化研究

托利党和辉格党研究 - 不列颠多元文化研究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持民权党的人被反对者斥为“辉格党”。1833年,托利党正式定名为保守党,辉格党定名为自由党,并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惯例。1760年托利党逐渐成为执政党。托利党决心维护国教的统一及其

托利党和辉格党研究 - 不列颠多元文化研究

一、政党(Party)

英语中的“政党”(party)一词,源自拉丁文中的pars或partire,意为划分或分割,最先进入英语的词汇形式是part,意为社会的一部分。17世纪后,part演化成party,意为某种政治组织,常常与派系(fraction)混用。直到博林布鲁克(Bolingbroke)明确区分了政党和派系的不同。埃德蒙·柏克则第一次给政党下了定义:大家基于一致同意的某些特殊原则,并通过共同奋斗来促进国家利益而团结起来的人民团体。

现代政党最初诞生于不列颠。1640年英国议会就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而形成了宫廷党(保皇党)和民权党两大派系。1679年,在关于王位继承权的争论中,支持宫廷党的人被反对者斥为“托利党”。支持民权党的人被反对者斥为“辉格党”。1688年光荣革命后,两党支持在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33年,托利党正式定名为保守党,辉格党定名为自由党,并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惯例。

二、托利党(Tory)

“托利”(Tory)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在1679年议会讨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废黜国王的人。托利党产生于17世纪末,于19世纪中叶演变为保守党。托利党人参加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1714年汉诺威王朝建立后的半个世纪,托利党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在野地位。18世纪中叶,托利党成为以土地贵族和上层英国国教徒为核心的政治派别。1760年托利党逐渐成为执政党。在法国革命时期,一批温和的辉格党人转而支持在W·皮特(小)领导下的新托利党。产业革命后,托利党逐渐向资产阶级保守主义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党在教会和国家关系、保护关税政策和反对天主教问题上仍然保持旧偏见。到19世纪中叶皮尔内阁时期,托利党发展成为保守党。托利党人普遍具有“保守主义”的传统。这种保守主义在哲学和政治上的基本特征是:只承认渐变,不承认突变;只承认进化,不承认革命;墨守成规,对现状进行毫无思想原则的赤裸裸的辩护。从成分上看,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中最保守、最反动的一翼。托利党人,普遍在政治上留恋过去,尽力维护王室、英国国教和土地贵族的种种特权,对工业化和政治改革持敌视态度。在两院围绕议会改革问题展开激烈辩论的关键时刻,托利党代表者“铁公爵”威灵顿就多次在上院发言,猛烈抨击内容相当温和的议会改革法案,结果触犯众怒,其在伦敦的住宅遭到民众袭击。

三、辉格党(Whig)

“辉格”(Whig)一词起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意为盗马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人用它来讥讽苏格兰长老派。1679年,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权继承王位的问题,议会展开激烈争论。一批议员反对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被政敌讥称为“辉格”。他们也逐渐开始以此自称。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

辉格党得益于1688年光荣革命带来的政治变化。它于1714年之后长期支配不列颠政治,它也通过捍卫包括有限君主制和议会重要性在内的“1688年原则”而获得不少支援。辉格党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政党,不如说是大致遵循上述原则的各种信仰的综合体。该党大部分领导人都是依靠政治庇护在议会内结成家族集团的大地主。辉格党获得金融界和商业阶层中许多人的支持。1714年以后的半个世纪中,辉格党一直在政治上占优势,连续执政达46年之久。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段时期,辉格党在政治上失势,1830年重新掌权,到18世纪末期辉格党势力逐渐衰退。19世纪中叶,辉格党势力大增。在当时英国工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下,辉格党的政策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托利党与辉格党的对立点

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一样,也是大不列颠的大土地占有者。不仅如此,辉格党的核心成员正是由英国最古老、最富有和最傲慢的土地占有者构成的。

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的具体区别在于:辉格党人是资产阶级的,即工商业中产阶级的贵族代表。由于资产阶级把执政的垄断权和国家官职的独占权让给了辉格党这一贵族寡头,后者就向资产阶级做了一切已由社会和政治发展进程表明是必然的和急迫的让步,并且帮助资产阶级实现这些让步。而每当辉格党人采取这种迫不得已的措施时,他们就大声疾呼,说这样一来历史进步已经达到了极限,整个社会发展已经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然后他们就“紧紧贴在”这个“顶点”上。辉格党人要比托利党人易于忍受地租收入减少之苦,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大英帝国收入的得天独厚的管理人。只要他们还把政权的垄断看成自己的世袭财产,他们就可以放弃谷物法为他们带来的垄断。自从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除了若干次短期的中断(主要是由于第一次法国革命),执掌国务的一直是辉格党。力图保持自己世袭的寡头政权乃是辉格主义的唯一特征。至于除此以外辉格党有时也加以维护的那些利益和原则,并不是它自己的,而是工商业阶级的发展即资产阶级的发展强加于它的。就像1688年以后辉格党和当时拥有极大权势的金融巨头联合起来一样,在1846年我们看到它又和工业巨头联合在一起。辉格党对1831年改革法案的实行没有尽多大力量,正像它对1846年自由贸易法案的实行也没有尽多大力量一样。这两个改良运动——政治的也好,商业的也好——都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当这两个运动中的任何一个发展到不可遏止的地步,当它同时变为把托利党从政府职位上赶走的最可靠手段,辉格党便上台执政,并把同政权有关的那一部分胜利果实据为己有。1831年,辉格党人把政治方面的改革刚好进行到不致使资产阶级过分不满的程度。1846年以后他们又把自己的自由贸易措施限制到能替土地贵族挽救尽可能多的特权的地方。他们每一次都急忙拉住运动,以便阻止运动继续发展,同时恢复自己的地位。

在王位继承问题上,辉格党从“原始契约论”出发,拥护威廉继承王位。托利党则坚持正统主义,主张由玛丽继位。双方一度形成对立僵局,最后在威廉的干预下才以妥协方式得以解决。在宗教问题上,辉格党希望适度改革国教会,放松对不信从国教者的新教徒的限制,实行一定范围内的宗教宽容。托利党决心维护国教的统一及其统治地位,严格限制不信从国教者(non-corformist)的宗教活动和政治权利。在对外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上,辉格党支持对外战争和建立发展国债制度,征收高额土地税;托利党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在如何对待詹姆士二世时期的旧臣、如何分配政府官职、如何调整地方当局等问题上也存在两党对立和斗争。(www.xing528.com)

五、托利党与辉格党之同一点

“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名称不仅受到同它们有密切联系的人们的珍视,而且成为他们引以自豪的资本。“辉格党”和“托利党”逐渐进入英格兰民族的社会生活,以各种形式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潮。它们由于取得了有利于英格兰的重大成就而受到尊重,二者都为英格兰后来的扩张和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长期以来,尽管斗争的中心有所转移,党派的阵容有所变化,但千家万户都把对党派的忠诚和党派名称传之后代。鼓动家和著名作家相信自己的号召力,以豪言壮语鼓舞着他们。

1688年,两党暂时合作把威廉三世推上王位后,立即又恢复了相互间的对立和斗争。议会制为它们争夺国家权力提供了舞台。于是,它们竞相争夺议会优势,交替占据下院多数席位,向国王施加影响,在政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导致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制推动了两党制的发展,两党制的确立又引发了议会制改革,而议会制改革为两党制的形成创造了历史条件。一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且权威日益上升对政党的要求和依靠日益增强;二是工业革命的进展使工业资产阶级实力逐渐上升,他们可以凭借1832年的选举法改革,直接进入议会执掌国家政权。从而,各种利益集团在议会内外的争斗都更加激烈,执政或在野利害攸关,促使各政党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身。因此,托利党左翼重建托利党,改称保守党;辉格党被称为自由党,两党制形成并迅速得到发展。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不列颠逐渐形成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的宪法惯例,从而使内阁被议会多数党控制。辉格党和托利党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为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赵晓囡、邱慧)

参考文献

[1][英]爱德蒙.自由与传统[M].蒋庆、王瑞昌、王天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史学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4][英]斯克拉顿.保守主义的含义[M].王皖强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阎照祥.英国贵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