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

以人民为中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和评价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高和最终标准。[13]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发展评价的根本价值标准。这一评价标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始终把人民利益和幸福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和评价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高和最终标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2],“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发展评价的根本价值标准。“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14]人民性的标准带有客观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人民根本利益与根本意愿应当也必然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评价尺度,成为社会各方面的最终评价标准。

这一评价标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5]邓小平一直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落脚点也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始终把人民利益和幸福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6],“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17],“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18]。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准,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考量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关键,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坚守人民立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公平正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19]只有实现人们的根本利益和需要,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