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理论判断与标志性特征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理论判断与标志性特征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内部矛盾运动使事物的表象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就表明事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事物表象的“飞跃”性变化是事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判断事物发展是否进入新阶段的依据。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从上述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已今非昔比。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必须从总体上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战略选择和政策措施。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理论判断与标志性特征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分阶段推进的。分阶段发展是事物成长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客观规律,因而是推动事物发展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阶段是由事物本身的内部矛盾决定的,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所导致的事物表象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当内部矛盾运动使事物的表象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就表明事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事物表象的“飞跃”性变化是事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判断事物发展是否进入新阶段的依据。

中国的农业发展,从总体来说,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过程。就其供求关系、生产目标和增长方式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这个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农产品供给全面短缺,以解决温饱为主,主要依靠传统投入的数量发展阶段;②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以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注重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集约相结合的优化发展阶段;③农产品供给多元化,知识、信息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提高效率、市场竞争力和生活质量为主,高资本集约、技术集约和信息集约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农业在产品供求关系、生产目标、增长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显著变化,表现出如下特征:在产品供求关系上,农产品供给由全面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的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在增长方式上,农业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在发展目标上,农业发展从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追求效益最大化;农民增收途径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增产和提价,转向主要依靠多种经营和非农产业上;在制度创新上,农业从分散型的内部自主创新向一体化式的外部创新带动内部创新转变;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农业与其他产业关系日趋紧密,二元经济结构正在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www.xing528.com)

从上述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已今非昔比。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增长方式、发展目标、增收途径、制度创新以及农业同国民经济关系等方面均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上述提出的农业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划分,可以判定,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以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注重传统投入与资本集约和技术集约相结合的优化发展阶段。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必须从总体上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战略选择和政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