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1)调查显示,目前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了解还是不够,只有2.5%的人很了解,40%的人比较了解,55%的人听说过,但不太了解,还有2.5%的人从未听说过。在针对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约一半的调查对象对农村文化生活的满意程度不高。我们也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做了相关调查,包括乡镇一级的文化活动中心和村一级的文化室。

大学生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革命战争又一次面临千钧一发之际,阿诺德翻身上马,充满怨恨地最后看了一眼盖茨,就向战场飞奔而去,嘴里大喊着:“不成功便成仁!”盖茨惊呼着叫人赶快拦下阿诺德;他们在后面追赶阿诺德但为时已晚。到达阵前的大陆军中,阿诺德发现这里的士兵大多来自康涅狄格州,于是大声鼓励他们:“来吧小伙子们!如果白天还有时间,我们就在天黑前让他们下地狱!”

阿诺德骑着战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奔驰在敌军阵线寻找突破口。有的英国人惊呆了,都顾不上放枪。终于,他找到敌军防守较弱的一处,便带领部下进攻。就在这时,一个黑森人对着阿诺德开了枪,将他打下马,在魁北克中枪的那条腿现在又中了一枪。又有7枪打在阿诺德的战马上,战马摔倒在他的腿上。美军冲到他身边击退了英国兵。阿诺德痛苦地在地上翻滚着。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盖茨派出的士兵这时赶上了他,奉命将阿诺德带回总部。

但是,阿诺德此举对伯戈因来说意味着最终宣告了伯戈因的失败。现下伯戈因已经撤军、投降,还大方地接受了盖茨提出的条件。10月17日盖茨又称阿诺德是“世界上最懦弱的胆小鬼”,丧失了自己为他创造的良好的条件。但是伯戈因后来在向国会述职时,表示自己之所以会输掉第二次萨拉托加战役(也就是比米斯高地一战),是因为“阿诺德选择了进攻而非防守”。这才给了英军出其不意的一击,使他们无力再还击。

续表

续表

调查显示,目前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了解还是不够,只有2.5%的人很了解,40%的人比较了解,55%的人听说过,但不太了解,还有2.5%的人从未听说过。可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多数人只是听说过,少部分人比较了解。

关于大学生平时的文化体育娱乐生活,上网、看电影、看电视以及读书看报都是所占比重较大的,分别达到了76.25%、72.5%、62.5%以及46.25%,此外,还有多种活动是经常参与的,比如跳舞、健身、唱卡拉OK等,可见,大学生课外的文化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如图1)

调查显示,目前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了解还是不够,只有2.5%的人很了解,40%的人比较了解,55%的人听说过,但不太了解,还有2.5%的人从未听说过。可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多数人只是听说过,少部分人比较了解。

关于大学生平时的文化体育娱乐生活,上网、看电影、看电视以及读书看报都是所占比重较大的,分别达到了76.25%、72.5%、62.5%以及46.25%,此外,还有多种活动是经常参与的,比如跳舞、健身、唱卡拉OK等,可见,大学生课外的文化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如图1)

图1 平时参与的文化生活

第6至12题是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的调查,设置为农村户口的同学填写。

大学生更喜欢哪项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农民自编自演文艺演出(15.38%);亲身参与的文体活动(50%);政府组织的乡镇文艺汇演(17.31%);政府组织的送戏(电影)下乡(28.85%),政府组织的图书科普知识(21.15%);政府组织的文化工作者下乡服务、培训(34.62%);营利性文艺演出(13.46%);其他(5.77%)。

调查发现,同学们更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政府组织的相关活动,例如送戏下乡、送影下乡等活动,其中比重最大的为村民亲身参与的文体活动,占50%。可见,大家都更喜欢亲自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农村看文艺演出或电影的频率:平均每年5次以上(3.85%);平均每年3~5次(9.62%);平均每年1~2次(36.54%);没有看到(50%)。

针对同学们都比较喜欢的文艺演出和电影,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在农村看过文艺演出或电影,23.75%的人平均每年看过1~2次,占比重最多的32.5%是从在农村未看过文艺演出或电影。(城市户口跳过此题。)可以反映出,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是滞后,相关的设施还是不完善,村民们没有很好地在农村享受到文化服务。

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情况:有(13.75%);没有(25%);不清楚(18.75%);经常参加(0%);偶尔参加(10%);没有去过(17.5%);其他(35%)。

村文化室情况:有(10%);没有(31.25%);不清楚(16.25%);经常参加(0%);偶尔参加(5%);没有去过(27.5%);其他(35%)。

在针对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约一半的调查对象对农村文化生活的满意程度不高。只有3.85%的人很满意,15.38%的人比较满意,占比重较大的是一般满意和不太满意,分别有50%和21.15%,甚至还有9.62%的人很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文化生活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达到大部分人的要求。

我们也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做了相关调查,包括乡镇一级的文化活动中心和村一级的文化室。可以发现,两者的结果相近,所以在此一起分析。结果显示,拥有文化活动中心的乡镇和村占比重并不是很大,还有很多的乡镇并没有活动中心,设施相当不完善,不同乡镇的文化建设并不平衡。此外,还有一部分被调查对象并不清楚自己所在的乡镇和村是否拥有文化活动中心,也可反映农村相关单位的宣传力度不够,村民的参与意识不足。在对拥有文化中心的乡镇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人经常参与文化活动中心所组织的相关活动,只有少数大学生偶尔参加,更多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文化活动中心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如预期水平。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乡镇党政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结果显示,只有1.92%的大学生认为乡镇领导重视,11.54%的人认为比较重视,认为一般重视的和不太重视的分别有40.38%和30.77%,还有15.38%的被调查对象并不清楚。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文化建设的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存在很大问题,基本上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农村需要增建不同种类的文化设施,例如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体育设施等来满足村民的不同需求。(如图2)

图1 平时参与的文化生活

第6至12题是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的调查,设置为农村户口的同学填写。

大学生更喜欢哪项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农民自编自演文艺演出(15.38%);亲身参与的文体活动(50%);政府组织的乡镇文艺汇演(17.31%);政府组织的送戏(电影)下乡(28.85%),政府组织的图书科普知识(21.15%);政府组织的文化工作者下乡服务、培训(34.62%);营利性文艺演出(13.46%);其他(5.77%)。

调查发现,同学们更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政府组织的相关活动,例如送戏下乡、送影下乡等活动,其中比重最大的为村民亲身参与的文体活动,占50%。可见,大家都更喜欢亲自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农村看文艺演出或电影的频率:平均每年5次以上(3.85%);平均每年3~5次(9.62%);平均每年1~2次(36.54%);没有看到(50%)。

针对同学们都比较喜欢的文艺演出和电影,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在农村看过文艺演出或电影,23.75%的人平均每年看过1~2次,占比重最多的32.5%是从在农村未看过文艺演出或电影。(城市户口跳过此题。)可以反映出,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是滞后,相关的设施还是不完善,村民们没有很好地在农村享受到文化服务。

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情况:有(13.75%);没有(25%);不清楚(18.75%);经常参加(0%);偶尔参加(10%);没有去过(17.5%);其他(35%)。

村文化室情况:有(10%);没有(31.25%);不清楚(16.25%);经常参加(0%);偶尔参加(5%);没有去过(27.5%);其他(35%)。

在针对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约一半的调查对象对农村文化生活的满意程度不高。只有3.85%的人很满意,15.38%的人比较满意,占比重较大的是一般满意和不太满意,分别有50%和21.15%,甚至还有9.62%的人很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文化生活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达到大部分人的要求。

我们也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做了相关调查,包括乡镇一级的文化活动中心和村一级的文化室。可以发现,两者的结果相近,所以在此一起分析。结果显示,拥有文化活动中心的乡镇和村占比重并不是很大,还有很多的乡镇并没有活动中心,设施相当不完善,不同乡镇的文化建设并不平衡。此外,还有一部分被调查对象并不清楚自己所在的乡镇和村是否拥有文化活动中心,也可反映农村相关单位的宣传力度不够,村民的参与意识不足。在对拥有文化中心的乡镇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人经常参与文化活动中心所组织的相关活动,只有少数大学生偶尔参加,更多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文化活动中心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如预期水平。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乡镇党政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结果显示,只有1.92%的大学生认为乡镇领导重视,11.54%的人认为比较重视,认为一般重视的和不太重视的分别有40.38%和30.77%,还有15.38%的被调查对象并不清楚。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文化建设的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存在很大问题,基本上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农村需要增建不同种类的文化设施,例如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体育设施等来满足村民的不同需求。(如图2)

图2 大学生认为农村应建设哪些文化公共设施

在城市看文艺演出或电影的频率:平均每年5次(35%);平均每年3~5次(13.75%);平均每年1~2次(23.75%);没有看过(25%);空(2.5%)。

文艺演出和电影是大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文化活动。我们不仅对农村户口的同学在农村观看的频率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对所有同学在城市观看的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占比重最大的是平均每年5次以上,与农村情况正好相反。平均每年3~5次和1~2次的人数也不少,可见,同学们还是经常在城市参加文艺活动,也反映出城市与农村在文化建设上的差距。

农村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差别原因:基础设施(75%);经费(61.25%);重视程度(62.5%);人才培养(46.25%);政府政策(55%);其他(6.25%)。(www.xing528.com)

农村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存在很大差异。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的多寡、领导重视程度、人才培养等都是主要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如群众积极性差等。

根据结果所显示,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本也是与城市差别原因所相对应的。(如图3)

图2 大学生认为农村应建设哪些文化公共设施

在城市看文艺演出或电影的频率:平均每年5次(35%);平均每年3~5次(13.75%);平均每年1~2次(23.75%);没有看过(25%);空(2.5%)。

文艺演出和电影是大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文化活动。我们不仅对农村户口的同学在农村观看的频率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对所有同学在城市观看的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占比重最大的是平均每年5次以上,与农村情况正好相反。平均每年3~5次和1~2次的人数也不少,可见,同学们还是经常在城市参加文艺活动,也反映出城市与农村在文化建设上的差距。

农村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差别原因:基础设施(75%);经费(61.25%);重视程度(62.5%);人才培养(46.25%);政府政策(55%);其他(6.25%)。

农村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存在很大差异。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的多寡、领导重视程度、人才培养等都是主要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如群众积极性差等。

根据结果所显示,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本也是与城市差别原因所相对应的。(如图3)

图3 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一题中,我们得到很多积极的建议,如政府应一视同仁,共同发展城市和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入手增强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摒除一些封建落后思想,这对我们的调查都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1.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缺乏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了解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生活中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电视、广播、与人交谈。然而由于电视频道也很单一造成的信息渠道狭窄,不正规的方式侵入其文化市场和娱乐空间,特别是在冬闲时节和节假日,茶馆、麻将馆作为休闲的首选方式,助长了赌博的风气。这种方式破坏村风,影响家庭,同时给下一代青少年带来了十分不利的负面作用。缺乏适当的文化基础设施最终造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文化的偏离倾向。

2.对封建迷信现象和邪教传播的需求的增长

在我国的许多偏远农村,凡是遇到重大的事情总是事先想到烧香拜佛来预测凶吉,更有甚者,老年人有病不去医院,单纯地倚靠封建迷信,相信烧香拜佛能够消除疾病。

近些年来,邪教日益猖狂,有组织有纪律,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地下活动,采用各种手段期望以此蒙骗农民群众达到聚敛财物的目的。这一系列的举动实际上给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也给整个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隐患。

3.农村科技的缺乏和民间艺术的退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一直是采取各种办法兴盛农村科技和农业科技组织。

中华民族拥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幅员辽阔,一直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自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民间民俗文化逐渐丢失,得以继承的越来越少。虽然许多知名艺术家利用其发声媒介不断呼吁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间艺术还是在不断地流失。许多大学生认为,非物质文化在新农村几近没有,特色文化也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被淹没。

4.村民的集体意识弱化和制度性淡化

新农村村民之间的交流减少,村民集体参与意识弱化,农村的人际关系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音符,家庭内部、宗族之间的矛盾长期难以调解。村官的自身政治意识淡化,基层组织松散没有纪律,制度不能达到有效供给,现有制度的缺失、冲突,制度权威减弱,农村人才流失,村民文化水平、素质较低,国家的政策“上传下达”脱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生在调查村干部的过程中都普遍提出一个问题——执行政策时可行性不高及资金不足。

大部分户籍是农村的大学生认为,村民明确表现出对文化建设的渴求,一直渴望着业余生活能更丰富。

总而言之,和睦的家庭氛围,良好的邻里关系,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乡风文明建设。

图3 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一题中,我们得到很多积极的建议,如政府应一视同仁,共同发展城市和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入手增强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摒除一些封建落后思想,这对我们的调查都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1.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缺乏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了解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生活中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电视、广播、与人交谈。然而由于电视频道也很单一造成的信息渠道狭窄,不正规的方式侵入其文化市场和娱乐空间,特别是在冬闲时节和节假日,茶馆、麻将馆作为休闲的首选方式,助长了赌博的风气。这种方式破坏村风,影响家庭,同时给下一代青少年带来了十分不利的负面作用。缺乏适当的文化基础设施最终造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文化的偏离倾向。

2.对封建迷信现象和邪教传播的需求的增长

在我国的许多偏远农村,凡是遇到重大的事情总是事先想到烧香拜佛来预测凶吉,更有甚者,老年人有病不去医院,单纯地倚靠封建迷信,相信烧香拜佛能够消除疾病。

近些年来,邪教日益猖狂,有组织有纪律,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地下活动,采用各种手段期望以此蒙骗农民群众达到聚敛财物的目的。这一系列的举动实际上给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也给整个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隐患。

3.农村科技的缺乏和民间艺术的退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一直是采取各种办法兴盛农村科技和农业科技组织。

中华民族拥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幅员辽阔,一直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自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民间民俗文化逐渐丢失,得以继承的越来越少。虽然许多知名艺术家利用其发声媒介不断呼吁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间艺术还是在不断地流失。许多大学生认为,非物质文化在新农村几近没有,特色文化也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被淹没。

4.村民的集体意识弱化和制度性淡化

新农村村民之间的交流减少,村民集体参与意识弱化,农村的人际关系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音符,家庭内部、宗族之间的矛盾长期难以调解。村官的自身政治意识淡化,基层组织松散没有纪律,制度不能达到有效供给,现有制度的缺失、冲突,制度权威减弱,农村人才流失,村民文化水平、素质较低,国家的政策“上传下达”脱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生在调查村干部的过程中都普遍提出一个问题——执行政策时可行性不高及资金不足。

大部分户籍是农村的大学生认为,村民明确表现出对文化建设的渴求,一直渴望着业余生活能更丰富。

总而言之,和睦的家庭氛围,良好的邻里关系,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乡风文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