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深度交流

课堂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深度交流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需要和谁进行深度的交流?生活中,教师经常遇到的琐事,他们放在心上,进行思考研究,从而得到了解决;课堂中的“灵光一现”被他们记下了,反思了,延伸了,得以实践验证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离不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和学生,同事在一起时间长,了解深刻,友谊深厚,交流起来甚是方便快捷,还没有成本开支。每名教师有一个思想,相互交

课堂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深度交流

打开窗户,阳光会进来;打开书本,知识会进来;打开课堂,教育的智慧会进来,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会进来。那么怎样打开这扇让智慧进来的窗户呢?这就需要教师用智慧教书,以幸福教育成就学生的成长幸福。一名教师,教了十年二十年,如果总是觉得教学生活忙碌且痛苦,肯定是有问题的,至少是缺乏勇气和思考的。教育应该是从容的,教师的心态应该是积极、主动和自由的,教师的生活应该是阳光、充实而幸福的。

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智慧、活跃、从容、向上的课堂将为教师的教育人生带来希望。善于找到课堂沉重的压力,分析学生厌学的内因,探究有效组织课堂的规律,享受精彩的课堂生成,就成为每一名教师追求快乐的动因,也实现着教师的梦想。

课堂时常可以为教师提供许许多多真实而鲜活的案例,并且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带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原来那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基本荡然无存,每名教师都在尝试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便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永远是进行教学研究和思考教育问题取之不竭的源泉。对于学校而言,自己的学校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每名教师的劳动也是独一无二的,于是课堂就成为自己和教师交流的主要阵地。

有的教师参加了工作认为按部就班教好一个班,教好一群学生就可以了。当了校长后就认为管理好一所学校,不出乱子,成绩不错就可以了没有了招聘教师前的那种拼搏精神和坚强意志,也很少再广泛阅读、深度思考问题了,产生了学习的惰性。在教学中和同事们交流“心得”,在行政管理班子中交流管理经验都成了“丢人”的事情,成为个别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普遍心态。

为什么要进行深度交流?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教书育人,而教书是永无止境的,育人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课堂的完美无缺永远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深度交流就是教师群体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真挚情感,把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疑团、方法手段、管理措施相互之间进行表达、倾诉以引起共鸣,达到相互理解和包容,营造良好的内部沟通环境并建立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和谐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

教师要交流什么样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思想、教学观点与教育信息,即凡是教书育人的大事小事、点点滴滴,比如读书体会与感悟,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的技术、技能,教育中遇到的困惑的人和事,家校沟通中的矛盾冲突,同事之间的不理解,凡此种种,都是教师可以深度交流的事情。

教师需要和谁进行深度的交流?交流是相互的,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教师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封闭的,除了休息,每个人总是要找到一些相处的对象,哪怕只有一分钟也不可能单独待下去,要么看手机,与手机交流;要么看电视,干家务,外出逛街,进行户外运动;即使静静地坐着,思想也一刻闲不下来,回忆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要促使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和谁深度交流呢?

(一)和书籍进行深度交流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依靠专业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书籍支撑,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教师如何和书籍进行深度交流,许多专家、优秀教师早已给大家树立了榜样。

第一,读一些具有教育哲学思想的教育理论名著,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水平。比如,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的作品,叶圣陶的《叶圣陶文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哲学理论论著,用科学的观点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不仅能够开发教师的教育思想,还给教师提供了许多育人的方法和建议。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是与智者的谈心,是一次难得的心灵之旅。同时摘录一些经典名句、教育观点,作为自己论文写作、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理论依据。

第二,读一些教育理论实践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教育理论实践类的图书很多,要仔细进行筛选,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的教育人生和学科教学帮助比较高的书籍。生活中,教师经常遇到的琐事,他们放在心上,进行思考研究,从而得到了解决;课堂中的“灵光一现”被他们记下了,反思了,延伸了,得以实践验证了。教师能与他们的文字对话,能与他们的心灵交流,对自己的教学生涯帮助极大,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还能启迪自己的写作智慧,帮助自己更快地走向成熟,成为班级管理和教学道路上的排头兵。

第三,读一些教材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课堂教学带有很强的技术性,教师上课单凭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上课技能,包括精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安排教学环节、制作课件、精选课堂练习题、做好小组建设、选择适当的小口令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教材分析、参阅教辅、上网查阅资料等措施进行弥补和提高。教学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每一届学生都具有时代性和独特性,每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都要送走好几届学生,届届不同,所以教师掌握的一些管理和教学方法还需常变常新,不断革新教学策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永不落伍。

第四,读书做到随时批注、摘录和撰写读书笔记。教师读书的目的,无非就是拓展知识面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如果仅仅是在学校的要求下完成任务式的读书,不读也罢,至少还可以腾出时间来做点别的事情。读书读到精彩的地方要随时批注,三言两语,联想到什么就批注什么,想起多少就批注多少,对于经典的语句要重点圈注,并用专门的本子摘抄下来,有感悟的时候随时写写读书笔记,笔记本可以放到床头柜电视柜办公桌甚至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就是为了方便记下那些精彩的语段和“灵光一现”的妙语。做笔记要及时,不能等一等,一等必错过,要趁热打铁,把感悟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写出来,能写多少是多少,三五句、三五百字都可以,只要用心,日积月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为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和同事进行深度交流

和同事交流就是“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离不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和学生,同事在一起时间长,了解深刻,友谊深厚,交流起来甚是方便快捷,还没有成本开支。每名教师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流就是两个思想;每名教师有一种教学技巧,相互交流就是两种技巧。

第一,同伴交流要深入、细化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间的深刻广泛地交流是提高教学水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伴对话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从各自理解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所达成的一种视角交融,而视角交融的结果是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和重新建构,从而产生与创造新的观点、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交流的过程实质是一种合作、探究、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进行最多的交流方式有:交换信息,分享经验,问题探讨,热点追踪。

第二,集体备课要尽心,每个环节要落实。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手段。表现为一人主备,其他人复备,每周至少一次,把下一周的几节课从头到尾备课一遍。从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到重点难点,再到单元测试、总复习等都要事事落实,对难点问题要专题讨论。教师在交流时切忌有所保留,只褒不贬,要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百家争鸣的良好风尚。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同伴互助”的形式有多种,前面提到的同伴交流和集体备课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同伴互助”还有一些特别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沙龙活动: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促使教师深度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共享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学校要设置教学沙龙的固定场所,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和他人分享收获、体会和经验。

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异构模式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多名教师执教,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习惯、授课环境条件等的不同导致的课堂进程、结构、师生活动空间、授课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促使教师去仔细地观察、深入分析,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出个性化的意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

一课多磨活动:是指教师自我设计实践、同伴互助提升、反思加工实践等环节开展实施。即由一名教师自己独立备课、上课,其他教师听课;然后同伴之间评课,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措施,并反思自己与他人的教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形式特别适合于某教师做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比赛。

(三)和专家进行深度交流(www.xing528.com)

和专家交流就是“专业引领”。教师需要在专家的引领下健康成长,教育教学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支撑,教育专家在引领教育发展趋势中走在教育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将学生在新时期的表征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延伸引领,而和专家进行深度交流,可以给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极大的指导和帮助。这里的专家包括高等院校的专业研究人员,也包括各级教研机构的教研人员。同伴交流无法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向纵深引领,因此,专家的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一,读专家的著作、论文、课题成果、博客等。与专家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我们可以拜读专家的著作、浏览其博客等,汲取专家的营养智慧。当那些博大精深的思想深深地影响到教师成长的心灵,教师对教育的态度和对教育的思考就会活生生地激发出来,对教育工作就不仅仅是一种执着的热爱,而是和自己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成为不断奋斗前行的力量。

第二,听专家的报告、讲座、教学录像、讲课、点评等。教师如果能够亲临专家的讲座应该是对教育者最大的奖赏,专家上课犹如行云流水,怎一个“美”字了得,优美的语言、环环相扣的设计、清晰易懂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发、工整的板书,有时候教师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给学生讲明白的道理,在专家那里只需要寥寥数语就可以解释得清清楚楚。

第三,邀请专家、教研人员参与教师的教研活动,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教师有缘分和专家面对面交流,是难得的机遇。专家能够亲临教学第一线,“诊断”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是十分难得的。如果这样的机会很少,教师也要抽出时间把自己的思想、课程、随笔论文、课题研究与当地的教研人员进行切磋。教研人员是当地教学改革的宝贵资源,有着丰富的听课、评课的经验,对于正确把脉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四)和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度交流

和自己交流就是“自我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后,都会自觉地扪心自问这节课上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如果遇到学校领导或者同事去听课,还会主动和同事交流。但是一般教师到这里就停止了,他们不再深究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想进步快,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就必须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度交流。那么,教师和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度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把讲课的实际情况与课前的预设进行比较,哪些地方变化了?哪些地方按照事前的预设进行了?课堂上遇到了哪些“突发事件”?又是怎么处理的?课堂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导致改变了原有的思路?比如,是学生的准备情况不足,还是没有预设的问题发生呢?是教学手段运用的不够熟练,还是课前准备的教具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弄明白,在教案中进行明确的批注,撰写小结。小结力求避免假大空,追求“真”“简”“全”,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写一些没有用的文字。

第二,进行必要的录像回放。课堂讲过之后,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课堂回放的效果显而易见,是教师深刻反思课堂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研磨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有时候,教师观摩自己的课堂胜似专家指点。因此,课堂回放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最好方法之一。

第三,对带有共性的问题或者典型的问题要撰写随笔或案例。比如,对某一典型的生成问题处理得非常好,或者没有处理好,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要记载下来,然后通过查资料,网络搜索,拜访骨干教师,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为下次讲好积累经验。比如,某一个问题讲得很好,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交流活跃,说明效果显著;如果反之,就要作为案例记录下来,成为自己文案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课堂的深入思考,更会成为自己教育生涯存留资料的重要手段。

(五)和全班学生进行深度交流

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目的是教书育人,对象是学生,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个教书匠,更多地担任的是育人工作。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生命的个体,有着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些特征都决定了教师必须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和变化,因材施教、对症育人。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家庭教育方法的根源,为日后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做好准备;要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亲友之间的关系,与长辈之间的状态,是否单亲家庭等;要深入了解家庭的教育状态,谁是教育孩子的主要承担者,以及家庭教育的程度如何;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教育环境,房间布置状况,学生在家的作息时间,距离学校的远近,上学必经的路线等。教师要建立学生情况登记档案,随时记录了解到的情况。

第二,要和学生交流思想,交朋友。教师要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只有当学生认为老师是真心对待他,他才会把内心世界吐露出来,教师才能真正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有一点要厘清,知心朋友是一种关心、关爱、守护,给孩子温暖的感受,绝对不是与学生做玩伴,不分彼此,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这个分寸很难把握,容易和学生的关系陷入尴尬的境地。

第三,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与学生深度交流。许多教师不喜欢和学生交流,讲归讲,讲完之后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学生学习得怎么样,并不会关心太多,等到学生做作业或者考试一塌糊涂时,又急躁上火,对学生大训一通,结果与学生的“心距”越来越远。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巡查,与小组一起讨论,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还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激励他们。课外还要邀请他们提意见、谈感受,知道他们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没有掌握,没有掌握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从而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表达。讲的课效果好不好,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是听众,他们是知识的接受者,只有他们学会了,教师的课堂才有意义、有价值。

(六)和学生家长进行深度交流

教师应该怎样和家长深度交流呢?

第一,教师要和所有的家长沟通,即全纳沟通。教师不仅要和成绩好、习惯好的学生家长沟通,使得这些学生的“长板”更长,这些家长也很乐于和教师沟通,教师只需要定期通过电话、微信、家校联系卡和家长交流学生近期的学习、行为状况即可。教师更多的关注点应该在那些习惯比较差、学习需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的状况差异很大,家庭状况更是参差不齐,还有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由家里的老人照料。

第二,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敢于让家长发表意见。教师不可以搞“一言堂”,要允许家长发言、辩解,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知道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完全是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没有什么功利之心。现在社会上个别人对教师很不理解,把孩子身上出现的一切问题全部推卸给教师,这是很不公平的。教师要有耐心、恒心和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这本身也是教师神圣的职责所在。

第三,要和家长深度沟通学生的学业状况。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家长进行深度沟通的主要目的当然是熟悉学生的学业状况,在给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规划时让家长配合。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和职责,但是没有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很难完成的,学校和家长不是从属关系,是相互并行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独立存在,谁也不能离开谁,教师要为这些家长讲清道理,只有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相信家长都能理解,也愿意配合教师认真督促孩子完成好学业,因为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

第四,要和家长深度交流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另一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是学生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学生的习惯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慢慢地养成,到上学阶段很多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改变起来很难,一般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需要改变,教师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培训会、个别沟通等形式和家长交流,从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不能忽视了对个别“调皮生”的教育辅导,个别“调皮生”的“能量”极大,经常搅得整个班级不得安宁,“调皮生”虽然是极少数,但是教师在其身上耗费的精力超过其他学生之和,这一点,相信有经验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做好“调皮生”的习惯养成工作,教师即使耗费很大的精力也是值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