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权证明与贷款诈骗罪:研究及诈骗手段探析

产权证明与贷款诈骗罪:研究及诈骗手段探析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产权证明”是指能够证明行为人对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或者汽车、货币、可即时兑付的票据等活动享有所有权的书面文件,骗取贷款;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如伪造单位公章、印鉴骗取贷款,骗取贷款后故意转移资金,拒不归还的等等。不能把贷款到期不还简单地认定为贷款诈骗罪。本罪是诈骗罪的特殊形式。从立法上来讲,《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在规定普通诈骗罪时指出: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产权证明与贷款诈骗罪:研究及诈骗手段探析

(一)本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本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犯罪的对象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即贷款人信用贷款或者担保贷款的形式向金融机构所借的信贷资金。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假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首先,实施了下列一种或几种贷款诈骗行为:(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如编造引进外资需要配套资金,编造所谓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投资项目等虚假理由,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骗取贷款;(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如使用伪造、变造的合同;(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如使用伪造或者无效的存款证明、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担保函、划款证明等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所需要的证明文件骗取贷款;(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所谓“产权证明”是指能够证明行为人对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或者汽车货币、可即时兑付的票据等活动享有所有权的书面文件,骗取贷款;(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如伪造单位公章、印鉴骗取贷款,骗取贷款后故意转移资金,拒不归还的等等。其次,骗取的贷款必须数额较大的。

根据《立案标准(二)》第五十条 [贷款诈骗案(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其他严重情节”是指:(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2)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3)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4)提供虚假的担保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5)假冒他人名义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是指:(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的;(2)携带贷款逃跑的;(3)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的。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www.xing528.com)

4.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目的。

(二)本罪的认定

1.本罪与无力偿还贷款的界线。不能把贷款到期不还简单地认定为贷款诈骗罪。贷款到期不还的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因为经营不善,致使企业严重亏损,无力偿还;有的可能是因为市场行情发生意外变化,致使他人所欠债务不能偿还,自己又缺乏偿还能力;也有可能是借款人故意编造谎言,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贷款等等。区分本罪与借款纠纷的界线,应把握以下几点:(1)在发生到期不还的结果时,要看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履约能力不足的事实是否已经存在,行为人是否对此有认识。如果无法履约的原因形成于获得贷款之后,或者行为人对自己无法履约缺乏认识,即使到期不还,也不应认定为是贷款诈骗,而应以借款纠纷处理;(2)要看行为人在取得贷款后是否积极地将贷款用于借贷合同所规定的事项,如果用途如约,尽管行为人在到期后无法偿还,也不能认定为贷款诈骗;(3)要看行为人在贷款到期后是否积极偿还,如果行为人仅仅口头上承认欠款而实际没有尽其所能积极筹备还款行为,很难证明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

2.本罪与诈骗罪的界线。本罪是诈骗罪的特殊形式。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1)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的所有权,而后者侵犯的客体则泛指公私财产所有权;(2)两者的犯罪行为不同。本罪只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实施诈骗,而后者则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行为实施。总之,本罪与诈骗罪的关系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从立法上来讲,《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在规定普通诈骗罪时指出: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从刑法理论上分析,在发生包容性的法条竞合时,应实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三)本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