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教与佛教对唐朝人民信仰的影响

道教与佛教对唐朝人民信仰的影响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教的基本教义是潜心修炼,飞升成仙。天界与仙境理论共同为道教的神仙设想了位于别有天地的他方居住世界,极大地影响了民众有关天界和仙境的信仰。特别是洞天福地说,一幅道教的人间仙境美景图成为无数人追求和幻想的理想生活。在魏、晋、唐朝的有关天界描述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天国的影响。道教和佛教在唐代的发展,使得其仙界观念更为广泛流传至民间,对民间他界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道教与佛教对唐朝人民信仰的影响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潜心修炼,飞升成仙。它脱胎于神仙方术之说,有着庞大的神仙系统,根据早期遗存的仙境素材,综合封建等级制度以及佛教的宇宙构成观念,建构了系统的宇宙结构。葛洪在《抱朴子》里面将仙人分为上中下三等,上仙住在天界,中仙住海外三岛十洲,下仙住在世间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更是把神仙按从天上到地下的次序,排列为七个阶层。到后来,唐初道士李少微吸取佛教宇宙观的内容,提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种民天四天,再加上三清天和大罗天构成三十六天,确立三十六天说,创立了道教关于天界的理论。唐代司马承帧的《天地宫府图》和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中,对洞天福地的仙境格局进行系统的整理,构建了道教所特有的仙境理论。天界与仙境理论共同为道教的神仙设想了位于别有天地的他方居住世界,极大地影响了民众有关天界和仙境的信仰。特别是洞天福地说,一幅道教的人间仙境美景图成为无数人追求和幻想的理想生活

佛经中有关天国世界的想象非常丰富,充满想象力,主要源于印度西域文化对彼岸世界的想象。从早期的将宇宙分为地、天、空三界,到婆罗门教将宇宙分为天界和地界,并各有七个世界[2],形成了纷繁多样的天国想象。佛教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说。欲界又包括地域、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位于欲界上方的色界,才是天人所居住的地方,远离恶与污秽,分为四地,各地又有诸天,有喜乐之地,非苦非乐之境以及清净地等。无色界则无具体方位,又分为四无色天。据各佛经对诸天的描绘,都有奇花异草的簇拥,珍奇物品建造而成的园圃、楼阁、城门等,充满花香鸟语。(www.xing528.com)

在魏、晋、唐朝的有关天界描述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天国的影响。道教和佛教在唐代的发展,使得其仙界观念更为广泛流传至民间,对民间他界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