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促进海归经济发展

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促进海归经济发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大力宣传“海归”人才创业成功典型事迹。

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促进海归经济发展

湖北省应通过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大力发展“海归经济”,构建面向全球的招才聚才网络体系,精准对接海归人才,引进培养一批诺奖级、院士级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国际工匠人才,以及相关领域商界领袖、管理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来、走出去,把一批国际人才和海外项目留下来。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财政政策上,应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资金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其创业前期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以及创办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和贡献性奖补;融资政策上,应由财政出资的产业基金、引导基金等牵头建立科学全面的人才、项目价值评估体系,并对经评估前景看好的项目和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和贴息,或进行股权投资,还可通过税收杠杆引导民间资本与“海归”创业者合作参与新兴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公司、民营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对于政府引进的高层次留学创业人才的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以及国家级留创园内符合规定的重点产业非上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非收购性投资的,可考虑适当降低所得税比例;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建设,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用自身发明专利、技术创新等智力成果为资本,引入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投资;产业政策上,积极促进人才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中介机构等相互沟通联结,打造以人才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条;优先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果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并对企事业单位采购使用这类企业创新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打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开辟绿色通道,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实行“一对一”扁平、快捷服务;营建公平竞争、规范法治的市场环境,使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都能公平获得市场准入、政策支持;引导人才企业将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贯穿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全过程,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大力宣传“海归”人才创业成功典型事迹。对于那些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不论成功与否,都在物资和精神上给予帮助和扶持。(www.xing528.com)

做细做精创业服务。对“海归”人才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规划、创业能力等方面专业培训;对创业初期的“海归”人才,适度加大领导对口联络、人才专员上门走访力度,使其充分感受到政府关怀,尽快适应创业环境;要推进与“海归”人才在鄂创业、生活息息相关的税收、出入境及居留、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改革优化;支持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行业组织在鄂举办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和科技会展等活动,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经验分享平台;构建一体化海外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实施“一站式”服务模式,为来鄂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在内的专业、高效、贴心的全方位服务,将“海归”人才归国来鄂创业推向新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