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等生无缘副校长告别,与马克思相遇

优等生无缘副校长告别,与马克思相遇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登巴赫所领导的威廉中学受到了政府当局的搜查,没收了学生手里被禁的诗歌,逮捕了一名中学生,还提出要免去维登巴赫的校长职务。听说当局要撤销维登巴赫的校长职务,学校反响强烈。当局见维登巴赫在学校师生中威信如此之高,只好把学校的一个反动教员摩尔斯任命为副校长,由他在政治方面加强对学校的控制,通过他来扼杀和抑制这里师生的斗争精神和自由空气。

优等生无缘副校长告别,与马克思相遇

1830年秋天,亨利希·马克思把年满12岁的卡尔送入特里尔的威廉中学。这所中学从15年前就开始直属于普鲁士的文教部领导,然而,它在思想上始终未曾屈从于易北河东岸的贵族保守精神。校长约翰·维登巴赫富有自由主义思想,他大胆传播启蒙思想,并且培养学生们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里的教学水平很低,主要是因为一些宗教徒总是力图把学校变成培养传教士的场所。这里的教学十分混乱,学生愿意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愿意什么时候上课就什么时候上课。学校里既没有稳定的教学计划,也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

卡尔进入威廉中学的这一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给普鲁士莱茵省尤其是特里尔的自由派人士带来了希望之光。

校长约翰·维登巴赫亲自出席一些自由派集会。为了争取德意志统一和民主自由,他与成千上万从德意志各地云集来的青年学生、手工业者和资产阶级人士一道向群众发表演说,朗读讽刺诗,甚至号召人们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要表现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维登巴赫是自由派“文学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卡尔的父亲、几个教卡尔课的教员也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因此,卡尔在威廉中学里遇到的氛围,也是他在家里和父亲的朋友们中间已经习惯了的开朗和自由的气氛。

卡尔进入威廉中学的时候,燕妮在这里快要毕业了。燕妮的家离学校很近,燕妮的弟弟埃德加尔比卡尔小一岁,他们又成为了很要好的同班同学。

卡尔去学校时要经过西梅昂商业大街,这是特里尔的主要街道,它从市中心穿过,一直延伸到特里尔广场。卡尔在穿过热闹的广场时,总是注意那里的居民谈天说地,细心倾听他们对时政的议论。

卡尔宁可多走一段路,每次都从燕妮家门口通过,同燕妮和她的弟弟一路去学校,又一路谈论他走在大街、广场上看到的和听到的一些事情。有时卡尔和燕妮的弟弟不免有些争议,但燕妮却常倾向于卡尔这一边。卡尔的独到见解常令她肃然起敬,又不免要对这位小弟弟多看上一眼。就这样,每次的议论直到教室门口才能结束。

卡尔路过燕妮家时,燕妮的父亲总要亲切地招呼卡尔一声,甚至要他进屋吃点什么好吃的东西,或要燕妮带给他在路上吃。

随着卡尔年龄的增长,越见其求知心切、聪明而且很有天赋,顾问官越来越喜爱卡尔,卡尔也像尊敬父亲那样尊敬他。星期天,顾问官一有空,还带卡尔到城郊的小山丘散步。散步中,顾问官用英语德语背诵整章整章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整场整场的莎士比亚戏剧。下回散步,卡尔会对慈爱的父亲般的顾问官,复述一遍整章的荷马史诗和整场的莎士比亚戏剧。

顾问官还向卡尔介绍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他的观点,这些都激起了卡尔浓厚的兴趣。

威廉中学校长维登巴赫这位自由主义思想者治校有方,他在卡尔入学之际加紧整顿学校的秩序,大胆聘请了几位知名的科学家和自由主义人士任骨干教员。

1834年,特里尔发生了“文学俱乐部”事件:一些自由主义者上街游行,宣扬理性和自由。维登巴赫所领导的威廉中学受到了政府当局的搜查,没收了学生手里被禁的诗歌,逮捕了一名中学生,还提出要免去维登巴赫的校长职务。

听说当局要撤销维登巴赫的校长职务,学校反响强烈。卡尔和他要好的同学格拉赫、燕妮的弟弟埃德加尔组织学生抗议。当局见维登巴赫在学校师生中威信如此之高,只好把学校的一个反动教员摩尔斯任命为副校长,由他在政治方面加强对学校的控制,通过他来扼杀和抑制这里师生的斗争精神和自由空气。然而,生活的潮水自然是无法阻挡的……

卡尔读高中的时候,一个叫路德维希·加尔的人又在特里尔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是《出路何在》。书中揭露了社会的不公,以及享有特权的富人越来越富而劳动人民却越来越穷的现实。

特里尔这座“欧洲十字路口”城市的自由主义思想浪潮,激荡着卡尔青春年少的心河。父亲、燕妮的父亲、威廉中学校长维登巴赫等人对卡尔的直接影响,使他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崇尚自由、追求真理、寻求光明人生,他要坚定勇敢地去斗争!

卡尔寻求自由、理想的热血已开始激荡不已,但因为正处于长知识、长智慧的中学生时代,卡尔的主要精力还得放在功课的学习上,被抑制的热望在他的一篇篇作文里显现出来。

什么是幸福?自由与幸福有什么关系?这是青年卡尔非常关心的问题。

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作罗马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是卡尔的一篇中学拉丁文毕业作文。卡尔在这篇作文中把奥古斯都和他的前一个时期作了详尽的比较。卡尔认为,前一个时期的早期是文化水平较低的时代,其特点是风俗淳朴和勇武好战;到了晚期,国家便由于道德的堕落和暴政的出现而一蹶不振。

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尽管国家权力集中于元首一人,法律和制度也随着元首的命令而改变,但当时的人们,不仅在民政和军事方面表现出崇高的美德,而且还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因此,它是古代罗马最重要、最幸福的时代,卡尔写道:

我们认为奥古斯都所确立的国家是最符合他那个时代的国家。这是因为,如果百姓都柔顺亲密,讲究文明风尚,而国家的疆土日益扩大了,那么统治者倒会比自由的共和政体更好地保障人民的自由。

卡尔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毕业论文里,讨论了个人完善和崇高的途径问题,并且已经意识到“社会上的关系”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更可看出其思想的闪光点。

卡尔认为,人比其他动物优越的地方,是人类能够选择适合于他自身完善及其发展的目标和行为。他说,人与完全依赖自然条件的动物不同,人总是力图借助于自由活动来驾驭某些条件。卡尔关于“自由活动”的思想观念,主要表述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对职业进行一定条件下的自由选择,卡尔认为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想、信念和目标,这种思想、信念等能够超出一定的范围,进而考虑其他事物的存在。人类还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信念作出冷静的分析,从而选择一种既符合世界需要,又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

同时卡尔又认为,任何个人的自由活动、求知欲望和生活热情,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就在于任何个人都处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关系之中。譬如,个人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包括身体素质和能力等,只有选择同自身相适应的自由活动,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考虑他人和社会的进步。只有那些为着共同目标奋斗的人,那些为大多数人幸福而劳动的人,才是最伟大、最杰出的人物。卡尔在他的宗教论文中,也意识到他人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心要向着自己的同类和弟兄。

17岁的卡尔已经意识到,个人和社会是可以一致起来的,而且必须一致起来。他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他还说,古罗马的奥古斯都是应当受到尊敬的,这是因为,同以前的时代相比较,奥古斯都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包括文化的繁荣。因此,历史将永远怀念这样的人。

中学毕业在即,全班同学几乎都在谈论选择未来职业的问题。有的想当官,有的要经商,有的愿做医生,有的甘心献身宗教,有的则以投笔从戎为理想。但卡尔却坦率地表达了自己选择职业的看法:无论什么职业,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其思想脱离具体行动,同时,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其具体行动缺乏理智和思想。

卡尔把对职业选择的看法,一直当成自己生活的基本准则,并准备把自己献给崇高的事业。他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的人物;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www.xing528.com)

17岁的卡尔在题为《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毕业论文中是这样用他潇洒而又浓重的笔墨结尾的: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的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年轻的卡尔在中学时期就留下了如此铿锵的言辞,表现出他的思想才华和崇高志向。这个志向虽然还不是具体的,但却是真挚的、淳朴的声音;虽然还不能说明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变化,但却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追求和思索;虽然还没有高深哲理,但却摆脱了个人天地而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正如他在一首诗歌中所说的:

假如有这么一股

汹涌澎湃的波涛,

向前奔,不绝滔滔,

奔向那险滩隘道。

向着我和我的渴望猛扑过来,

想把我摧垮、压倒,

后退——这事儿我才不干,

这字眼——我连看都不看。

为了达到目的,

我愿和风浪搏斗,

甚至烈火的威风,

也会被我制伏。

即使和我一起战斗的人,

一个个全都牺牲;

即使他们全都意志消沉,

对付任何力量我还是能够胜任!

1835年9月,17岁的卡尔在这种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潮水中毕业了。他获得了校长、师生、家长都满意的优秀的学习成绩。校长维登巴赫给卡尔的评语是:

思维丰富,文学结构严谨,然而有追求与众不同的形象用语的倾向。

学校考试委员会在他的“中学毕业证书”的鉴定上最后写道:

本委员会衷心希望卡尔将由于得天独厚而获得应有的美好前程。

按照当时的习俗,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都要向校长和各位老师告别。副校长摩尔斯又是卡尔的希腊文和拉丁文任课老师,毕业时,卡尔拿到毕业证后,唯独不去和他告别。全校不去与他告别的只有两个学生,摩尔斯对卡尔这位希腊文和拉丁文功底十分出色的学生不去和他告别,深感惋惜、怅然……

一个成绩优秀、爱憎分明、性格正像他那刚健的黝黑肌肤的中学生,带着他的高中毕业证书,兴致高昂地奔向新的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