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住证制度的根本动因及背后因素

居住证制度的根本动因及背后因素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表面动因,是个人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根本原因则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首先是市场化,中国经济体制最根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原先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化要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而我国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向大城市集中。

居住证制度的根本动因及背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流入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而且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根据2012年8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去年已接近2.3亿人,达历史新高,占全国总人口17%,其中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流动人口总量的80%。而且,未来十年全国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300万—1600万人,其中农村转移人口1000万—1300万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表面动因,是个人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根本原因则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

首先是市场化,中国经济体制最根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原先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市场环境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通过人、财、物的自由流动实现生产要素高效率的利用,资源的充分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大规模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其次是工业化,正像发达国家都走过的道路一样,中国也将工业化当作发展经济的根本道路。国家要发展现代工业,除了先进的工业技术、大规模的投资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等要素外,另一个基本要素便是大量劳动力。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工业化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又存在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于是,劳动力从乡村流向城镇便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再次是城市化,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动力。城市化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加速了中国的人口流动:(1)城市是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集中地,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必然成为农村劳动力的迁入地;(2)城镇人均劳动收入要普遍高于农村的人均劳动收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巨大的吸引力;(3)城市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待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这也成为众多农民工进城后其配偶、子女随迁,以家庭形态在城市长期居住的重要原因。[6](www.xing528.com)

综上,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根本动因。市场化要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而我国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向大城市集中。如此庞大的人群在城市长期工作、生活,必然给现行的社会管理制度带来巨大冲击,迫使各级政府正视这一社会现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居住证制度作为专门适用于流动人口的政策产物,伴随着人口迁徙大潮应运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