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精神: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驱动

科学精神: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驱动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钱学森的理论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先例。企业家所做之事的意义,不仅仅是他种植出了大米;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用实际行动证实了钱学森的理论是切实可行的。在整件事情中,钱学森和企业家都是可敬的,前者依靠自己的研究,平地起高楼,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后者敢于用行动去践行理论,去求证自己的判断。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没有理论的实践是蛮干,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中楼阁。

科学精神: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驱动

很多人都知道,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钱学森在晚年对另外一项事业情有独钟,那就是沙产业。

钱学森对沙产业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钱学森经常到西部沙漠地区研究新中国的火箭导弹试验。看到西部环境的贫瘠恶劣和人民生活的艰苦,钱学森就萌生了要“用科学技术改造沙漠戈壁,让沙漠戈壁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想法。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沙漠,发现“沙漠戈壁并不是一片荒凉,而是有不少其他地方没有见到的动植物”。此后,沙产业就成了钱学森心中挥之不去的课题。

1984年8月20日,钱学森公开发表了《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1991年3月11日,他又进一步明确了沙产业概念,“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上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是一项尖端技术”,也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成就再加上水利工程、材料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能够在沙漠、戈壁开发出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农业,即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生产基地,创造上千亿元的产值”。

一位企业家在阅读了钱学森的著作之后,开始思索:沙漠真的有那么大的潜力可以开发吗?当时,钱学森的理论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先例。思来想去,他决定用实际行动亲自求证这套理论是否可行。

于是,他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镇。这里是科尔沁沙漠的腹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漫天黄沙、寸草不生,可谓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但实际上,这个地区原本并不是这般样貌,在很久以前,奈曼旗曾经是一片水草美的绿洲,河流从这里穿过,滋养了周边的万物生灵。只是因为后来周边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大风吹动着流沙汹涌而来,荒漠覆盖了绿洲,地面上的河流被沙子掩埋,成为地下河。于是,原本肥沃的土地,变成了生命的禁区。(www.xing528.com)

为了在这里种出大米,企业家先是投资在沙漠地表以下大约30 厘米的位置,铺设高科技塑料薄膜。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地表水不会向地下渗透,水土就不再流失了。这是一项大工程,投入的精力是巨大的,因为那里四处都是高低起伏的沙丘,根本就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企业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地平沙治沙,才把数万亩沙漠改造成了良田,这其中付出的财力和精力,都是非常巨大的。

通过治沙,总算拥有了种植大米的条件,但谁能保证最后可以成功?答案依然是未知数,毕竟此前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企业家小心翼翼地把稻苗插进土里,经过了一个春夏的耐心等待,最终获得收获。

企业家所做之事的意义,不仅仅是他种植出了大米;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用实际行动证实了钱学森的理论是切实可行的。在整件事情中,钱学森和企业家都是可敬的,前者依靠自己的研究,平地起高楼,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后者敢于用行动去践行理论,去求证自己的判断。他们,都是值得敬畏的人。

马克思说过:“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没有理论的实践是蛮干,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中楼阁。对待一切理论和行动,要坚持使用实践来检验,在验证之前不轻信、不盲从,才是真正秉持了科学精神、实证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