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离不开质疑与创新-科学精神:创新驱动的核心

科学发展离不开质疑与创新-科学精神:创新驱动的核心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张双南看来,质疑是目前中国科技界最缺乏的科学精神。张双南认为,质疑精神的缺失源于文化传统,因而质疑精神的培养也要从文化入手,形成鼓励批评质疑的氛围。没有质疑,科学精神就无从谈起;没有科学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跨越式的发展。科学问题来源于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科学的持续发展。如果不是邵峰的质疑精神和实证精神,很可能这个真相还要许久之后,才能够被揭开。

科学发展离不开质疑与创新-科学精神:创新驱动的核心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说,他刚回国的时候,非常不习惯,倒不是生活文化方面难以适应,而是在学术上没有人和他“吵架”。不仅如此,他还表示,“一旦给别人的学术观点挑毛病,对方就觉得没面子、下不来台”。

我们都知道,张双南所说的“吵架”,就是指从学术角度提出批评、质疑,进行学术争论。这在国外是很常见的情况,而在国内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张双南看来,质疑是目前中国科技界最缺乏的科学精神。关于科学精神,张双南总结了六个字:唯一、独立、质疑。

唯一:即科学的目的是发现科学规律,且科学规律是唯一的。

独立:即科学规律独立于发现者,不管是谁来做科研,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所发现的科学规律是相同的。

质疑:这是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两个字。有些时候,很多人会碍于面子和情感,不敢发出质疑和否定的声音。其实,这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每一种重大科学理论的诞生,都不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产生的,都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颠覆与革命,伴随着激烈的对抗与冲突。

为了强化学生们的质疑精神,张双南在清华大学讲课时,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必须向他提出一个问题,越尖锐越好。后来,他又在中国科学院开设了一门科学方法的课程,也提出同样的要求。他发现,在鼓励批评和质疑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们经常与他进行热烈的讨论,有时甚至会吵起来,这让他感觉非常好。

张双南认为,质疑精神的缺失源于文化传统,因而质疑精神的培养也要从文化入手,形成鼓励批评质疑的氛围。在教育方面,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学校倾向于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但很少告诉他们,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要先培养他们的分析、批判和质疑的能力。没有质疑,科学精神就无从谈起;没有科学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跨越式的发展。(www.xing528.com)

生命科学领域,以前有一件事大家都默认无异,即传统化疗药物有强毒副作用,是因为它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导致大量正常细胞凋亡。然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在接受《科技日报》的记者采访时,却坦言道:“我没有找到有实证记载说明——正常细胞的凋亡与化疗的毒副作用之间的严格逻辑关系。”

过去的文献和教科书在概念方面,一直说Caspase-3 这个蛋白的活化会导致细胞凋亡,其活化也被公认是细胞凋亡的标志性时间。对此,邵峰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结论都是在体外培养的某些细胞系里发现的,由此,我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细胞都是这样,特别是在动物和人体内的细胞也如此?”为了找寻直接证据,邵峰把体外实验室的培养研究移至小鼠体内后,惊奇地发现:化疗药物没有造成细胞坏死,发生的是细胞焦亡,而非很多年“公认”的细胞凋亡。

科学问题来源于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科学的持续发展。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是因研究体外和体内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的环境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混淆的话很容易导致认知逻辑上出现错误。如果不是邵峰的质疑精神和实证精神,很可能这个真相还要许久之后,才能够被揭开。

诚然,提出质疑的人,特别是挑战权威的理论,必然会遭到外界的反驳和回击。正因如此,许多人不敢提出质疑,要么是盲目听信,要么是闭口不言,避免给自己“找麻烦”。事实上,这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表现。

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学术只讲真理,只认事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要有勇气和信念,更要有淡泊名利、甘愿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否则的话,现代科学和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早就不复存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