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人员索引编制现状分析:中国索引第四辑成果

编辑人员索引编制现状分析:中国索引第四辑成果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辑人员参与编制的索引数量极少,客观反映了目前编辑人员普遍缺乏编制索引经验的现状。没有经过专业的编制索引的培训,加之参与编制的索引数量又少,导致当前我国出版界的编辑人员索引编制能力欠佳。加大索引知识宣传及普及力度、树立编辑人员正确的索引观念才是推动中国索引事业发展的前提。

编辑人员索引编制现状分析:中国索引第四辑成果

据周柏康的调查,2003—2004年出版的相关图书,只有3.1%的图书编制了各类型索引[2]在2013—2014年出版的相关图书中,有5.8%的图书编制了各类型索引。[3]在这十年当中,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书后索引发展状况向好,但是总体数量仍不理想。

结合此次面向出版界编辑人员的调研数据,可以总结出目前编辑人员的索引编制现状如下:

1.编辑人员编制索引的数量极少

在编辑人员编辑加工的出版物中,索引编制率普遍较低,67.27%的编辑人员没有参与过图书或报刊索引编制活动,且在他们编辑加工的出版物中,索引编制情况为“很多”以及“较多”的仅占10.91%。这充分说明了真正参与编制索引的编辑人员数量极少。

想要编制出高质量索引,不仅需要编制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编制者要掌握专业的编制技能。编辑人员参与编制的索引数量极少,客观反映了目前编辑人员普遍缺乏编制索引经验的现状。实践才能出真知,在不断的编制过程中技能才能真正获得提升,编辑人员要试着遵循这条原则。但是,这不意味着编制得多,编制者的水平就高,关键要看编辑人员在编制过程中是否不断进行研究、是否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编制索引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在编制过程中不断钻研、不断探索才能够编制出高质量的索引。

2.编辑人员索引编制能力欠佳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7.27%的出版单位选择自己编制图书内容索引,有52.73%的出版单位委托相关单位或索引专家编制。

而在被调查的60名编辑人员中,只有16.67%的编辑参加过有关索引的培训。编制索引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它不仅要求编制人员掌握编制索引的方法,更需要编制人员具有高度的耐心、渊博的学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www.xing528.com)

国外的图书内容索引多由具备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编制,专业知识丰富,编制技术更有保障。编辑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很难编制出高质量的索引。没有经过专业的编制索引的培训,加之参与编制的索引数量又少,导致当前我国出版界的编辑人员索引编制能力欠佳。

3.编辑人员索引意识不强

虽然大部分编辑人员听说或接触过索引,70%的编辑人员认为学术著作、工具书、教材等出版物必须附有索引,81.67%的人认为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索引编制能力,但在被调查的60名编辑人员中,竟然有86.67%的编辑人员没有主动要求过为出版物编制索引,这充分反映了他们认识到了编辑人员具备索引编制能力的重要性,但缺乏主动为出版物编制索引的意识。这种意识的缺乏,原因之一还是编辑人员没有认识到索引的功用和价值。

要发展索引事业,必须树立并增强人们对索引的正确认识,消除偏见。由于编辑人员索引意识不强,如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没有索引或索引极不规范,更有甚者,因为不了解索引,将引进图书的书后索引直接删除。这不利于索引事业的发展,如此发展下去最终会影响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4.索引工作宣传力度不足

在被调查的60名编辑人员中,年龄为20—30岁的占61.67%,职称为编辑和助理编辑的一共占90%,文字编辑占58.33%。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情况,年轻的编辑多为文字编辑,职称多为编辑或助理编辑,且大部分都没有参与过图书或报刊索引编制活动,也没有参与过有关索引的培训,这说明了大陆地区对于索引的宣传力度不足,年轻编辑的索引意识淡薄。

年轻编辑作为出版界编辑人员中最具有活力的人,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主导力量,他们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学习能力强,是出版界未来的编辑人才。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图书出版界的编辑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轻编辑已超过半数,[4]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对年轻编辑的索引工作宣传。加大索引知识宣传及普及力度、树立编辑人员正确的索引观念才是推动中国索引事业发展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