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索引第四辑:古籍修复档案建立完备

中国索引第四辑:古籍修复档案建立完备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古籍修复档案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另外,各修复机构所建的修复档案,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其应用范围、可视范围有限,基本是本机构的管理者和修复者,同行业之间以此作为媒介进行沟通与联系明显不足。这个数据库暂且称之为“古籍修复档案资源库”。

中国索引第四辑:古籍修复档案建立完备

1.古籍修复档案的定义

修复档案是古籍修复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古籍修复档案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笔者综合几位学者的观点,[1][2][3]认为古籍修复档案是古籍修复者与古籍管理者及修复审核者在对古籍修复过程中所产生的修复信息、典藏信息和审核验收情况,以文字、表格、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为载体历史记录,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价值性等特点。

2.古籍修复档案的现有形式

目前,古籍修复档案的重要性已被各古籍收藏单位认可,各单位量体裁衣,建立了形式各异的修复档案。总体来看,已有的档案形式大体可分为三种:手写卡(纸)片式档案、电子档案和数据库档案。手写卡(纸)片式的档案形式出现较早,存在于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工作人员以手写的形式将书籍的出入库时间、管理者和修复者情况及简单的修复信息记录在卡(纸)片上。辽宁省图书馆早期修复档案即是这种形式。[4]电子档案一般是以Word或Excel形式建档。与手写式档案相比,这种形式字迹清晰,内容丰富,更具规范性。现在一部分单位是以这种形式建立修复档案,其中还有一些单位,如吉林大学图书馆,将填写好的电子档案打印出来,电子与纸质文档并存管理。数据库档案是使用计算机操作,进行管理储存的一种现代化形式,与前两者比较,这种档案形式安全性高,易检索,易修改,省时省力,优势明显。国家图书馆使用的“古籍修复档案管理系统”[5]正是这种档案形式的代表,一部分实力雄厚的古籍收藏单位的修复部门亦已使用此种档案形式。正如四川大学图书馆许卫红所说,“这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修复工作进行管理、促进古籍修复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将成为古籍修复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6](www.xing528.com)

3.现有古籍修复档案存在的问题

古籍修复档案的三种形式也是修复档案演变的三个阶段。数据库档案无疑是现阶段较为科学、进步的形式。业内人士对此种档案形式的认可及推广,说明古籍修复工作开始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迈进。然而,此种数据库档案也有其局限性。现阶段的数据库档案以单机为主,档案的内容设置与版式风格受限于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和认知能力,因此显现出来的形态千差万别。另外,各修复机构所建的修复档案,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其应用范围、可视范围有限,基本是本机构的管理者和修复者,同行业之间以此作为媒介进行沟通与联系明显不足。由此,考虑到修复档案表现出来的形式差异大、应用范围小的问题,笔者试图效仿“高校古文献资源库”[7],设想建设一个网络数据库以改变现状。这个数据库暂且称之为“古籍修复档案资源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