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劲峰投资逻辑失效:传统方法不再灵了

林劲峰投资逻辑失效:传统方法不再灵了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林劲峰发现这种老办法越来越不灵了。林劲峰习惯的根据股票的量能波动对价格走势进行预测,或者凭借自己对政策的敏感性来炒股,但到了2002年,这些老办法都不灵了。交易日累得喘不过来气,可休息日不操作股票了,林劲峰发现自己还是没办法放松下来,脑袋整天都“嗡嗡”响,一直在琢磨要干些什么。后来说到这次相逢,林劲峰感性地说,“就好像在黑夜里看到了一座灯塔”。

林劲峰投资逻辑失效:传统方法不再灵了

“频繁做短线也是为了安全,一挣钱我就跑,甚至一毛钱我也跑。只要我觉得有点风吹草动趋势不对了,赶紧跑。”

从入行那天开始,林劲峰就是一个敏感的交易者。每天他都会搜集所有与股票相关的信息,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由于上市股票数量不多,加上市场中散户居多,股指受政策面影响大,因此林劲峰跟所有习惯技术分析的人一样,每天都会对自己投资的股票来画K线图。

“预测的依据说到底就是股票交易的量能,然后分析不同走势的可能,以及自己应该采取的买卖策略。”林劲峰常常会自我陶醉在这种控盘全局的状态中。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林劲峰发现这种老办法越来越不灵了。

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不明来历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虽然政策面仍能影响股市,但涉及个股,往日的量能分析基本上已经不管用。

“频繁做短线也是为了安全,一挣钱我就跑,甚至挣一毛钱我也跑。只要我觉得有点风吹草动不对了,赶紧跑。”林劲峰回忆说。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在进行嬗变。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政府市”毛病。《人民日报》的一则评论能把股市推上天,也能把股指打入地。至少从1995年起,一句顺口溜就开始在股市上流传开来,“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吃股市”。《上海证券报》的记者张志雄后来说,这话缺乏主语,谁在吃呢?“姑且说是国企吧”,张志雄说。

1997年和1998年,中央政府更加强调对股市的规范,但盯住的主要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却网开一面。上市公司是什么?它是股市中的商品。一味强调商店里不能有小偷、骗子,却把假货、次货、冒牌货卖给顾客,这算什么?(www.xing528.com)

林劲峰习惯的根据股票的量能波动对价格走势进行预测,或者凭借自己对政策的敏感性来炒股,但到了2002年,这些老办法都不灵了。尽管直至今天,很多投资人对于技术分析的看法依然存在差异,但林劲峰当时心里却已经给它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叉。

白天做交易时,他的大脑就像个高速飞转的马达,双眼紧盯着盘面。收盘以后,脑子还是不停在转,想着每只股票可能的走势,该如何应对。一想就是个通宵。交易日累得喘不过来气,可休息日不操作股票了,林劲峰发现自己还是没办法放松下来,脑袋整天都“嗡嗡”响,一直在琢磨要干些什么。

林劲峰头一回感受到什么叫作爱恨交织。炒股票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但这样“24×7”不停转地想着股票,就不是乐趣了,这是魔怔。这样下去,就算赚到钱,脑子非得想坏了。林劲峰只好四处找人喝酒聊天,想让自己能够从股票中抽身出来。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5年之后,终于在2002年的一天灵光展现。后来说到这次相逢,林劲峰感性地说,“就好像在黑夜里看到了一座灯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