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讲练结合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事半功倍

讲练结合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事半功倍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练模式侧重于通过练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它绝不忽视教师的“精讲”,有时甚至还以其发挥主要作用。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运用得当,则会事半功倍。即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提示读书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体系,并提出问题或设计练习。教师巡回个别指导、讲解,把好的问题、练习交由学生讨论解决,或让学生上台讲解。

讲练结合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事半功倍

(一)讲练结合模式

讲练结合模式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率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师在对学科重点内容、疑难问题进行精辟的讲解后,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学懂到会用,实现能力转化的过程。

讲练结合应是讲与练的有机结合,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寓练于讲,融讲于练,讲练一体化。若简单将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机械地分成两部分或若干部分,先是教师讲,后是学生练,这是讲与练的机械堆积,不是真正的讲练结合。讲练结合中的“练”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书面练习。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归纳总结、举例说明、讨论辩论以及实验探究过程等都属于练的范围。

1.讲练结合式的要求

(1)练习设计要针对知识点、重点、难点、理论、方法、思想教育等教学目标,或者说,要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或综合为特定的练习,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再做精讲分析。

(2)设计练习要有一定的深度,尽量采用有启发性的、生动的新材料,以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

(3)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一方面,习题类型要多样化,以便根据需要灵活穿插使用,并注意借助小黑板、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广义的练习不局限于习题,可采用师生问答、辩论、讨论、质疑、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使整个课堂成为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活动。这样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久远的印象

(4)讲练的难度和形式要针对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出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对一些重要问题、典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深入分析,设计方案,以便根据课堂发展变化灵活把握,尽量适应不同等级学生的需求,把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2.讲练结合的方式

(1)接受式。即先精讲概念、理论、方法等,再以练习巩固、反馈。讲练模式侧重于通过练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它绝不忽视教师的“精讲”,有时甚至还以其发挥主要作用。必须注意,这里的“讲”绝非回到机械的、填鸭式的讲授,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启发性的精讲分析,引导学生思维,扩大其知识结构。

(2)探究发现式。即由学生通过练习,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去探究发现规律、结论。此种形式的一般方法是设疑以激发动机,提供材料和途径以分析论证,综合提炼以得出结论、方法。

(3)指导发现式。即在教师指导下,以练带讲,以讲促练,使讲和练融为一体。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讲练手段充分把学生推上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关键点问题上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学生思维和行为发展方向,逐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运用得当,则会事半功倍。

(4)创造式。即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提示读书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体系,并提出问题或设计练习。教师巡回个别指导、讲解,把好的问题、练习交由学生讨论解决,或让学生上台讲解。这种形式能挖掘出学生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学生的练习兴致也很高,但其要求高,难度大,应视具体情况适当把握,科学引导。

总之,讲练结合模式从整体来说是讲与练的有机结合,而其具体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注意,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只有根据实际需求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才能“妙笔生花”。

(二)引导发现模式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基础知识的固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1.引导发现模式的特点

(1)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获得经验和学习知识,并在获取经验和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以指导今后的学习,进而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力。

(2)在教学活动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导与发现两个矛盾不断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3)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问题开始,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性以解决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搞好研究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教学的准备、教师的引导都要为学生的研究服务。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在认识上的困境,使学生产生想解决这一困难的要求,从而去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

2.引导发现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

(1)划分发现过程,确定教学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发现过程,并制定出包括知识、能力、觉悟在内的教学目标要求。发现过程是以教材中某一知识或问题为中心,自提出问题开始,直到实现了对这一知识的发现、验证、巩固和运用的教学过程。

(2)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发现的情境。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进行发现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热情地赞扬和支持学生所提出的精辟、独创的见解;教师要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允许他们提出不同见解;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尊重。

(3)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学生的发现学习绝不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的。这一过程大致遵循这样的程序:设置情境—提供材料—给出问题—引导分析—得出结论—精讲要点—运用实际—得出启示。

(三)实践活动模式

实践活动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论对策系统。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践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实践活动模式是对实践教学的整体筹划和设计,是保证实践教学任务目标实现的形式。

实践活动模式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www.xing528.com)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还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课堂上,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根据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个性,创设出能提出若干层次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开放式地提出各种疑难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情境来设计一个合适的实践方案。其实,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绝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教学内容融于生活实际之中,让生活实际为教学服务;二是设计的实践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乐于进入实践活动。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激活学生的思考。教师或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从中筛选出那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也可以形成相关的假说或猜测。在问题阶段要注意三点:一要注意问题的合适性,既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也要与学科课程内容相联系;二要提供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知识,便于学生利用它们进行探究;三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能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又要让学生乐于尝到探究的成果。

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论述,阐明了动手操作与思维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动手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实践活动课应该以数学为内容,以实践为过程,在活动中学习。比如观察、操作、游戏等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规律,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学生个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维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另一方面要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对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应及时进行引导,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判断,强化正确,纠正偏差,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此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意志和毅力,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地学习数学。通过讨论活动,开展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动态生成的课堂,又使学生懂得和谐地与他人相处的意义,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心智的和谐发展。

3.反思延伸,实践问题

最后这个阶段是整个教学实践活动模式中重要的一个阶段。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延伸。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教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在活动结束后,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对所学的内容和实践过程及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再一次的回顾和思考,就会发现这不仅对于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和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整理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会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积极提升起到出乎意料的推动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巩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反思过后再进行交流,往往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使思维进一步得到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向课外拓展,从小课堂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包括以下程序。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各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课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全班汇总。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各小组将自己探究的结果进行整合并再现出来,从而以合作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2.分配角色,分工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操作员、计算员、报告员等,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特长得以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力得以彼此协调。

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不断进步,不再拉后腿。激励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小组成员的作用,发扬团结及互帮互助的精神,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4.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因此,要在每班设计一张评价表,包括组别、上课、作业、检测、抽查等。

组别一栏中以小组为单位写上各小组成员的姓名,其他几栏中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给出一定的分数,定期总评一次并更换刷新。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加大小组成员的交流,培养团体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在小组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方法适当,这些同学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对其他同学必然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数学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榜样作用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适当地利用激励机制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这不仅是在课堂上如此,在课外生活中也是如此。

(五)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它的优点在于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自学辅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启、读、练、知、结”。“启”是启发,“读”是阅读,“练”是练习,“知”是及时知道结果,“结”是小结。“启”和“结”是由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将要下课时向班集体进行的,共占10~15分钟。中间30~35分钟,让学生自己进行“读”“练”“知”的学习活动。学生阅读课本,读到指令要求做练习时就做练习,并核对答案。在这期间,教师巡视课堂,不打断学生的思维,只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发现共性的问题。

(六)“情境—问题”模式

“情境—问题”模式的核心是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情境—问题”模式有四个环节: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四个环节互相联系。创设数学情境是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同时提出的问题又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数学情境呈现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形影相伴、携手共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和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而一个好的数学应用问题本身又构成一个好的数学情境。

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采取以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应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既要学好科学知识,又要掌握学习方法。

该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创新教育落实在数学学科教育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