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教学方法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物理教学方法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正确地选择、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中学物理教师常采用以下方法。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都是物理教师课堂教学展开时常用的论证方式。物理教师的课堂展开应当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物理教学方法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它具有服务性、多边性、有序性三个主要特征。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关键因素。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正确地选择、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5]

(一)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物理课堂教学包括引入、展开与总结这三个教学环节,中间还需要教师的合理监控。

1.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成功的课堂引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承上启下、开宗明义,把学生带入物理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的目的。引入所选的材料要紧扣课题,且是学生熟悉的,即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可以利用生活中趣味新奇的事例、有关的热点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引入要能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实际教学中,中学物理教师常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引入法。直接引入法是指直接道出本节课的课题。该法操作简单、容易,但效果一般不是太好。因为新课内容对学生是陌生的,这种方法既联系不了前概念,又引不起知识的迁移,更激不起学习的兴趣。

(2)资料导入法。资料导入法是指用各种资料(如物理学史料、科学家轶事、故事等),依教学内容,通过巧妙的选择和编排来引入新课。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让学生的思维顺着故事情节进入学习物理的轨道

(3)问题引入法。问题引入法是指针对所要讲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或已有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引入新课。

(4)实验引入法。实验引入法是指通过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边学边实验来展现物理现象的形成引入新课。它使抽象知识被物化和活化,而且创造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由惊奇、沉思到急于进一步揭露实质,从而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5)复习引入法。即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复习,找出新、旧知识的关联点,然后提出新课题,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的层次展开,这叫温故知新,它能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

此外,还可采用类比引入法、猜想引入法等。在倡导探究式学习的今天,“引入”阶段与“展开”阶段之间,是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尝试性的判断或解答,即“猜想与假设”。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常常利用学生积极提出的“猜想和假设”,很自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的展开。

2.课堂展开

当教师带着饱满的感情,用一些具体材料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物理问题后,教师把学生带入一种物理学习情境,学生急切想知其所以然,课堂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时,课堂教学就转入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

物理教师的工作是要考虑如何把物理问题展开,即把已经由物理学家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按照一定的方式向学生展开,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对物理问题的展开有实验展开和逻辑展开两种方式。

第一种,实验展开运用,即问题—实验—观察—原理—运用,突出以实验为主要手段,创设与物理问题对应的物理情境。

第二种,逻辑展开运用,即问题—结构—原理—结构—运用,突出逻辑结构的分析,由物理问题引向知识的建构。

凡是能用实验展开的物理问题,都应尽可能采用实验展开,让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物化和活化,求得感知。但诸如速度概念、能的概念的教学,难以进行物化或活化,则采用逻辑方式展开更为有效。

对物理问题展开的过程中,常用的方式有说明、论证和反驳。

(1)说明。把物理事物的性质、功能、关系、种类等试图解释清楚的表达方式就是说明。一些用实验或逻辑方式得到的概念,不是用一句简短的话就能定义的,这时就需要释义;一些十分抽象的概念,为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就要举例说明;在叙述物理现象、事实和原理时,为求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加一些合理的修饰成分,这就是描述;为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可利用贴切的比喻;为揭示易混概念之间的本质差异,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准确的概念,可运用比较、释义、举例、描述、比喻等方法,这些都是物理教师课堂教学展开时常用的说明方式。

(2)论证。论证是指从一些判断的真实性,进而推断出另一些判断真实性的语言表达过程。比如,用实验呈现的某物理现象或事实,要通过它们寻求规律,至少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才能总结出来;有些物理规律需从已知的原理、定律运用演绎方法推出;为了给抽象的物理事实提供一个类似的比较形象直观的模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常使用类比推理。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都是物理教师课堂教学展开时常用的论证方式。

(3)反驳。确立某个论题虚假性的论证即为反驳。比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就要反驳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讲评试卷和练习结果时,也常常需要反驳各种错误的答案。为了使反驳有说服力,要求立论明确,论据真实、充足,正确运用推理形式。可见,课堂教学的展开,必须掌握一些逻辑思维方法。物理教师的课堂展开应当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以实验方式展开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设计出能够研究所提出的物理问题的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去做实验,去归纳得出结论;而以逻辑方式展开时,教师则以问题开头,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思维,以问题穿针引线,推动学生思维深化,最后形成新的物理认知结构。这样的展开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使其在观察实验、思维判断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3.课堂总结

物理课堂中的对每一个问题讨论的结果都有一个总结。这样做,能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获得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并强化记忆;还能适当地将知识引申拓宽,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展开,激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物理课堂总结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式、系统归纳式、针对练习式和比较记忆式四种形式。

(1)首尾照应式。对照新编的中学物理教科书,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或书中一开头就提出的问题,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而在该节课结尾时,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这样做,既总结、巩固和应用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又照应了开头。

(2)系统归纳式。系统归纳式是指在课堂活动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或图表,将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可以准确地抓住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体现纵横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及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利用。这种总结方式比较容易掌握,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用得较多。但从形式上看这种形式有些死板,只有在针对知识密集的课题时,才能较好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3)针对练习式。针对当堂所需巩固、强调的新知识,除精选例题讲解外,又精选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求解,这就是针对练习式。

(4)比较记忆式。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去掌握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关系进行系统化记忆。比较记忆式是指将本节课讲授的新知识与具有可比性的旧知识加以对比。同中求异,掌握事物本质特征加以区别;异中求同,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加以深化。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4.课堂提问与调控

在课堂中,无论在引入阶段、展开阶段还是总结阶段,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思考和回答,这就是课堂提问。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带有约束性的管理,这就是课堂调控。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注意力易分散,对时间长、内容单一的活动易产生疲劳和厌烦,难以用意志约束自己,这种自控能力尚低的表现,使物理教师的课堂管理调控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恰当地运用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诊断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还可以转换学生的注意,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调控。

对课堂管理调控首先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力求问题难易适度,从而能使学生有获得成功喜悦的体验;力求题意明确,不因选词、选句不当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另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设计问题时,应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尤其是错误答案,并且准备好相应的对策。根据课堂情况,把握好提问的时间。提问时应面向全班,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要保护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敏锐地捕捉学生不确切的表述,及时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与思维方法上的缺陷,诱导学生正确回答问题。还要帮助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小结,形成简明的答案。

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切实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才可能开启学生的心灵,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那么对物理学习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也就形成了。这时,无须任何严肃的指令,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和思考,这也是最有效的教学管理调控。

(二)物理教师的教法

物理教师可以利用本学科有限的基本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加以选择或综合运用,从而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具体教学方法。

1.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此法通过教师的语言,适当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讲解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越系统,理论性越强,越适合采用讲解法。它既可以描述物理现象、叙述物理事实、解释物理概念,又可以论证原理、阐明规律。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讲解法是一种传授的方法,它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但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学生比较被动,难以照顾个别差异,学生习得的知识不易保持。尽管如此,在当今信息社会里,讲解法仍不失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运用讲解法,教师要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的语言,清晰、明确地揭示问题的要害,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同时,要适当地利用挂图、板书、板画、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配合。教师讲的内容不仅包括结论性的知识,也要包括相应的思维活动方式。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按照教师指引的思路,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并从中学到一些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讲解法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讲解的内容应以优化的序列呈现给学生。在类属学习中,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的认识路线呈现教学内容;对于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教学内容的呈现则要确保系列化,遵循由浅入深的认识路线。优化的序列反映了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思维顺序,它能促进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教师呈现的内容内化为己有。如果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就找不到适当的、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观念,从而使新知识不能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便成了学生机械接受、机械记忆。

(2)突出重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教师应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但重点的突出不能靠简单、机械地重复叙述,而应该巧妙地运用变式,从新的角度、视野进行分析和阐述。

(3)具有启发性。讲解的启发性主要体现在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上。为此,教师的讲解不能平铺直叙、强行灌输,而要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疑问是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诱发剂和促进剂,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www.xing528.com)

2.角色扮演

如果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以某种角色来实际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对已有的观念行为进行抉择、判断,就能让学生的个体行为表现和价值观得以外显。角色扮演法正是给学生提供体验真实环境的机会,能够让他们站在特定的角色立场上,将自己的行为态度及价值观和教师所赋予的行为态度及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及价值观。在学习有关电学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考察自己家中的用电情况,思考节约用电和合理用电的方法。

角色扮演是将物理学的问题转化为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学生在参与社会决策中,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判断,从而在扮演、体验和决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获得教益。

3.资料收集与专题讨论法

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大环境下,教学资源极为丰富。除了传统的图书馆资料查询,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来搜集与物理学科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关于查阅文献资料,教师可告诉学生一些查阅的基本知识,如期刊论文、专利、技术标准等直接记载科研成果的文献资料。报道新发现、新创造、新技术、新知识的原始创作称为一次文献;将分散、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简化、压缩、整理而成目录、文摘、索引等,作为一次文献的线索的称为二次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称为三次文献。一般从三次文献着手查阅,当从中查到一篇新发表的文献后,可以文献后边所附的参考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地进行查阅。

物理课程的新理念包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学发展等内容。围绕这些理念,物理教学采用专题讨论。专题可以是学生尚未学过的某个物理知识内容,也可以是物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专题,也可以是其他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专题。

采用资料收集与专题讨论教学法,首先,学生要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专题;其次,学生独立阅读文献资料;再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并结合自己原有认知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加讨论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就专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从中获得比课堂教学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专题研修报告,该报告不仅要陈述研修的知识结论,还要反映研修的过程、方法及收获和反思。结束时由教师对学习水平做出评价。

在倡导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的今天,资料收集与专题讨论法应为广大物理教师所采用。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运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包括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实验法主要是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教师演示或亲自动手所做实验的现象,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运用实验法时,教师主要是创造实验条件和环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综合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实验法直观性强,物理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生动,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实验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5.调查法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可以有意让他们就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问题到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展览馆、商店、社区等地方去参观、访问,并就一些能够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获得教益的问题或现象展开调查。教师在学生调查前,要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在调查对象、内容结果处理等方面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计划;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调查报告;教师在审阅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要对学生在调查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进行评定和总结,帮助学生将调查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其他有关书籍而获取知识并发展智能的教学方法。此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是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时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于难度较小的章节或段落,有利于叙述性和推证性的知识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限制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与认知上的及时反馈。

(三)学生的学法

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完成物理学习任务的心理能动过程,就是学生的学法。它具有实践性和功效性。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要经过反复实践,并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扩充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可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

1.善于阅读与思考

物理学习需要对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阅读,而教材和有关资料上的文字符号往往是一维空间性质的信息,其图示、照片充其量是二维空间(或时空)的信息。现实中的物理研究对象大都是四维的,是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紧密相连的客体,而且它们在四维时空里不断发展变化着。学习者阅读时要按照其中文图叙述的逻辑顺序实现上述转换的逆转换,即将低维信息在头脑中还原成原本存在的高维信息。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能通过上述行为来活化和物化,一些通过思维加工抽象的物理概念及规律,需要学习者也经历同样的思维过程才能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因此,阅读与思考在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

物理学习中出类拔萃的学生,阅读时能够比较全面地领会其中的内容。新编普通高中物理教材,正文之外设置了许多小栏目,学得好的学生除认真阅读教材的正文之外,对各个小栏目也不会放过。另外,他们还喜欢读物理方面的课外书。由于经常关注,他们知道从什么地方能快捷、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面对众多类似的乃至书名相同的读物,他们通过浏览书名、作者、出版者、前言和书中的目录,能大体知道该书研究些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是否是自己最需要阅读的,然后决定取舍。他们还会将阅读获得的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加深理解。同时还会通过实际应用检查学习效果,必要时还要重新阅读。

2.喜欢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体系主要来源于对物理对象的观察与实验。即使是抽象思维总结的内容,最终也须经受观察与实验等实践的检验,方能上升为物理理论。因此,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习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物理现象及其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就能探究。由于许多物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是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要探究其物理对象的功能和属性,必须经过人为控制条件下的实验才可以。实验可以活化和物化研究对象,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渗透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甚至锻炼其意志品质。

因此,不重视实验的学生难以学好物理。正是由于勤于动手,物理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上才能显得熟练而从容。他们能比别人赢得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确定实验目的、明确操作要求和步骤;如何表述实验原理;如何选择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用的仪器设备;如何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

3.具有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学习者有必要与别人讨论、协商、合作、竞争,进行多方面的接触,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物理学习出类拔萃的学生,无论是分组讨论或是分组实验,只要在认知上与同学发生碰撞,表现总是特别活跃,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乐于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在解答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的同时,自己的学习水平也会得到提高。通常情况下,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加具备合作精神。

(四)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教学方法的选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因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就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有客观基础的,不能单凭主观意向来确定。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依据教学目的。要选择与教学目的相适应,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着导向作用的是具体的教学目标,即由总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分解出来的每个学期、单元、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每一方面的目标都需要有与该项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懂得有关目标分类的知识,能够把总的、较为抽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来确定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受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所具有的基础知识条件的制约。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应广泛采用直观法,而且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宜更多地采用抽象、独立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问题探讨法、演绎法等。除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别外,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构成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依据教材内容。应依据具体教材内容的教学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为一门学科的内容总是由各方面内容构成内容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不同的内容又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特点,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探索法和讨论法等。

(4)依据教师的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条件,适应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些教学方法虽好,但教师使用不当仍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教师的个性也会影响他们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例如,有的教师擅长生动的语言表述,可以把问题的事实和现象描绘得形象、具体,由浅入深地讲清道理;有的教师则善于运用直接的内容,也包括发展认知技能、认知策略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培养态度方面的内容。

(5)依据客观条件。有些学校教学设备充足、实验室宽敞,则可以选用学生一人一套器材做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有的学校设备不足,只能采用几人一套仪器的教学方法;有的学校有多媒体,并且每个教室都能够上网,则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如果没有多媒体设备,就要采用传统的投影仪等教学手段。

2.教学方法的运用

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运用。为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娴熟运用各种基本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基本的教学方法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活动的方式和学生活动的方式以及信息反馈系统构成,要发挥其功能有自身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而每种方法的使用是随着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学方法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是否协调一致,应选择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本身的特点最符合的方法,尽可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掌握新的、更复杂的方法,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

(2)善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树立整体的观点,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

(3)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很多,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总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现在采用的许多教学方法都包含着启发的因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启发性因素的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若以启发式思想为指导运用讲解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运用教学方法,要始终坚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