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6声势浩大反登陆准备,抗美援朝记震撼回顾

26声势浩大反登陆准备,抗美援朝记震撼回顾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当选总统艾森豪威尔履行竞选时许下的诺言,于11月29日开始朝鲜之行。在美国有关当局筹划“联合国军”在朝鲜军事行动计划的同时,自1952年10月份以来,“联合国军”频繁进行登陆作战演习。有的演习相当逼真,致使美军士兵以为真的在进行登陆作战。而进行军事冒险,美国只剩下原子弹和侧后大规模登陆这两张王牌了。

26声势浩大反登陆准备,抗美援朝记震撼回顾

上甘岭恶战的硝烟散尽后,朝鲜战场出现了暂时的平静。严冬降临,热血飞扬的战场冷却着灼热的土地,血战后的人们得到了暂时的歇息。

对方会有什么新招法,下一步棋该怎么走?这是战争双方决策者和指挥官都感到头疼的问题。

艾森豪威尔:“我要亲自去朝鲜”

1952年秋,美国第34届总统大选。如何结束朝鲜战争,是这次大选活动中的突出话题,是否有能力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对于候选人能否登上美国第34届总统宝座至关重要。因此,不论是民主党候选人阿拉德·史蒂文森,还是共和党候选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大选中都信誓旦旦要结束朝鲜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担任过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刚刚辞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职务的艾森豪威尔,10月24日在底特律的竞选演说中公开许诺,如果他当选总统,他要亲自去朝鲜努力赢得朝鲜战争。他告诉选民:“新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重新审查使朝鲜战争早日光荣地结束的可能的方针。”“要完成这个工作,就需要亲自到朝鲜,我本人就愿意亲自去。只有这样,我才能够知道怎样为人民服务是最好的——是进行战争还是实现和平。我一定去朝鲜。”艾森豪威尔的这一许诺在选民心目中的分量很重,对他击败对手赢得大选,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当选总统艾森豪威尔履行竞选时许下的诺言,于11月29日开始朝鲜之行。与艾森豪威尔同行的有未来新内阁国防部长查尔斯·E.威尔逊、司法部长赫伯特·布劳内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在硫磺岛停留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瑟·雷德福海军上将参加他们一行。12月2日,艾森豪威尔一行抵达南朝鲜。

在朝鲜的三天之行当中,艾森豪威尔与克拉克、范佛里特等美军高级将领及李承晚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谈,视察了美陆战队第1师、美第2师、英联邦师、南朝鲜首都师和第1师等部队。艾森豪威尔还跑到前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一场炮战,观察志愿军阵地情况。

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透露:“战地指挥官们同意,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谈判还不成功,我们唯一的办法最后只能是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在我离开朝鲜时我的结论是,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着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小山丘上的小规模进攻是不能结束这场战争的。”“我们不能容忍朝鲜冲突无限期地继续下去。”

艾森豪威尔采纳了杜勒斯提出用三齿耙捕龙遏制中国的战略,给中国施加全方位的压力,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按照杜勒斯向马克斯韦尔·泰勒(1953年2月接替退休的范佛里特,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讲述的这一战略是:一根齿从朝鲜出来,另一根从台湾出来,第三根从印度出来。从台湾出来这根齿,即利用逃到台湾的蒋介石的力量给新中国制造麻烦。在“海伦娜”号巡洋舰上,艾森豪威尔就决定,解除杜鲁门政府的所谓“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规定,鼓励蒋介石对中国大陆发动牵制性的进攻,即所谓“放蒋出笼”。艾森豪威尔1953年就职后宣布了这一决定。他说这一决定的目的,是“提醒中国共产党注意,僵持的日子不长了,朝鲜战争或结束,或者扩大到朝鲜以外”。所谓第三根齿,是通过印度方面警告中国,如果再不让步就要大打,甚至要使用原子弹了。

艾森豪威尔回到美国以后,在12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对我们所面对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无论言语是怎样娓娓动听;而只能用行动——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情况下实行的行动。”

进行大规模军事冒险行动,是美国当局试图以自己的条件解决朝鲜僵局的一个构想,是艾森豪威尔登台前后重点考虑的方案。

在美国有关当局筹划“联合国军”在朝鲜军事行动计划的同时,自1952年10月份以来,“联合国军”频繁进行登陆作战演习。据统计,10月份进行了4次演习、11月份进行了3次演习、12月份则进行了15次演习。有的演习相当逼真,致使美军士兵以为真的在进行登陆作战。

此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在第一线共有17个师,其中美军4个师、英联邦军1个师、南朝鲜军12个师;在第二线,有美军3个师、南朝鲜军2个师另3个团的机动兵力。在朝鲜战场,美军保有3个师作为机动后备部队,这是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

“他要干什么?”北京和志司都在反复琢磨、猜测

美国大选及当选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举动,始终在毛泽东彭德怀、邓华等的掌握之中。他们一致认为,在停战谈判搁浅、美军在正面战线已没有什么大作为的情况下,美国要打破僵局,很有可能进行最后的军事冒险。而进行军事冒险,美国只剩下原子弹和侧后大规模登陆这两张王牌了。尽管美国军政要员中不时有人想通过使用原子弹改变战场被动局面,但是,原子弹会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的盟国也极力反对。因此握在手里的原子弹成了摆设,可用的只剩下侧后大规模登陆这最后一手了。

军人出身、成功组织诺曼底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强硬派杜勒斯出任新一届政府的国务卿,加大了毛泽东、彭德怀、邓华等的疑虑。

1952年11月初,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到辽东视察海防。在此期间,他专门派军委工兵司令员陈士榘实地考察朝鲜西海岸龙岩浦地区的情况。23日,致电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并贺晋年转邓华,就朝鲜战争发展趋势和志愿军防敌从翼侧登陆和布防问题提出意见。

彭德怀指出:“敌军秋季损失较大,冬寒逼临,美新旧总统正处交接时期,今冬大举进攻可能性较少,朝战长期拖延,美军事重点陷在东方,时间愈长美将愈不利。过去多次妄以军事压力,逼我就范企达停战,均遭失败。最近向五圣山前沿进攻遭我严重打击,仍系此种妄图,敌不会因此次损失而死心。必须预防来春从我翼侧登陆,配合正面进攻,根据敌方现有兵力,从朝鲜、日本抽集美军两个师、伪一个师,依托白翎岛、椒岛在梦金浦半岛登陆,向东进攻长渊沙里院,威胁我军翼侧可能性是存在的。”

彭德怀指示志愿军检查西海岸设防情况,“切不可稍有大意”。

志司接彭总电示后,立即电令西海指梁兴初副司令员、第64军军长唐子安等侦察西海岸地形,检查设防情况。

根据彭德怀的指示,中央军委作战部对艾森豪威尔对朝鲜的政策进行了研究。11月24日,军委作战部部长张震、副部长王尚荣上报研究结果:

美帝新旧总统于明年一月廿日交接,在未交接前及交接中,两党为互相推脱责任;且朝鲜正处于严冬不利作战的情况下,估计美帝对朝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

明年一月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为解决朝鲜问题,可能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在停战谈判上做某种妥协,使谈判成功;二是在军事上向我进行某种行动。从目前许多情况看来,敌似正准备后一种可能。根据目前敌军兵力情况亦是有可能的。敌要进行这种行动,估计需在明年三月下旬解冻以后。

张、王的报告对“联合国军”可能的登陆地点、威胁程度进行了预测,对志愿军应相应采取的部署提出了具体建议。

1952年底,志愿军总部对朝鲜战局的前途、“联合国军”可能采取的行动也进行了分析。12月4日,回国述职的代司令员邓华代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12月7日晚10时,在毛泽东单独约见他时,邓华对工作计划做了详细解释。邓华对美国对朝政策进行了比较透彻而详尽的分析:

朝鲜战争目前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停下来,一种是拖延下来,继续打,而打又有小打、大打两种可能。小打基本是僵持局面,战争仅限于正面,仍像今年这种形势;大打则是敌人在我侧后登陆,战争更激烈地进行。而登陆又有两种可能,一为小登陆,在靠近正面的翼侧,是战役性的;一为大登陆,是在我后方,战略性的。

……当前敌人的考虑是或者小打,维持目前战线,而逐渐以李伪军担负更多的阵地,减少自己的损耗;或者是大打,从侧后大登陆把我们赶向鸭绿江西岸,迅速结束朝鲜战争。前者是稳健的办法,后者则比较冒险,但敌人可能想很快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对于一九五○年仁川登陆的迷梦是未放弃的,这就要看敌人的方针如何?民主党、共和党的政策是一致的,但在做法上后者可能要来得生硬急进一些,华尔街用艾森豪威尔上台这就表明美帝更积极地准备战争,杜勒斯为国务卿也就象征着美帝远东政策会更积极一些,虽然敌人全球重点在欧洲不会改变,但亚洲比重更会提高一些是可以想得到的。……共和党登台想露两手,想来硬的,如麦克阿瑟之流,老早就想大干一下,而直接指挥作战的如克拉克、范佛里特等曾请求增兵,对于侧后登陆也是很感兴趣的,因为他们捡过便宜,而认为这是取得胜利、结束朝鲜战争的最好方法。……所以战争拖延下去,维持现状是肯定的,而登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他野心不死,迟早总要来一回,这一点,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大登、小登、什么时候登、在哪里登,则须看敌人决心大小、能抽出兵力多少及其准备的程度而定。……如果只能抽出两三个师,则在通川或海州登陆的可能性大,能取得正面配合,只能起战役作用,而通川又较海州的可能性大,因为那边人民军阵地比较突出,且敌人今秋已演习过了。如果能抽出四五个师,由在元山或镇南浦登陆就有可能了,而元山又较之镇南浦的可能性大。因为他还能取得平康方面的配合,当然也还有可能选我薄弱之处,以更多的兵力在咸兴、兴南方面登陆。如果小登,明春就有可能;如果大登,可能还要迟一些。也可能先小登而后大登,先通川而后元山,或者先海州而后镇南浦,前者又较后者可能大。不管小登、大登,都需要正面配合,也还需要一定的空降部队配合。现在朝鲜的兵力至多只能抽两个师,从日本和国内抽有困难,即使能抽几个师的兵力,能否解决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如果不动用蒋介石部队则明年维持战线,配合正面,进行小登陆的可能性大,但也要预见敌人的冒险,尤其是共和党军人上台想大干一下,大登陆是也有可能的……

邓华在报告中说,根据上述判断,志愿军党委对1953年的工作安排是,巩固正面阵地,加强东西海岸和纵深的工事,位于东西海岸的部队应更充分地准备力量,坚决粉碎敌军在我侧后的登陆和空降进攻。正面部队则不应顾虑侧后,在坚守阵地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作战准备,以小吃、狠打、逐点攻歼的办法,在1953年的春、夏、秋季各组织一次战术反击作战,整排、整连并争取整营地消灭敌人。

毛泽东完全同意邓华的分析,并指示对美军可能登陆,要做最坏的准备。他在报告上批示:

应肯定敌以五至七个师在汉川鸭绿江线大举登陆,并在我后方空降,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我应十分加强地堡和坑道,部署五个军于这一线,其中要有四个有经验的军,划定防区,坚决阻敌登陆,不可有误。

第二个登陆危险区是通川元山线,第三个危险区是镇南浦汉川线。决不能许敌在西海岸登陆,尤其不能许其在汉川鸭绿江线登陆。

在接见邓华时,毛泽东强调指出,志愿军应从肯定敌人登陆,肯定敌人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人在清川江至汉川间登陆这一基点出发,来确定我之行动方针;并指出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

12月8日下午和10日晚,毛泽东在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战争形势问题。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列席了会议。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列席了第二次会议。

毛泽东放心不下。12月9日,毛泽东给邓华写信再次强调:“应估计敌已决策在汉川至清川江线登陆,并在积极准备中。我方必须火急准备对敌,粉碎其登陆计划。”

此时,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接到苏军通报的情况:“据美国驻日本军队的军官们最近传出的消息,美军将在一九五三年二月,在朝鲜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准备占领全部北朝鲜,直抵鸭绿江。”通报中还列举了驻日本的美军总部索要北朝鲜东西海岸地图、11月中旬以来“联合国军”在朝鲜的调动部署和范佛里特要求美国再增派4至5个师来朝的情况。

12月11日,总参谋部将此情况发给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和副司令员杨得志,要求志愿军“提起严重注意,加紧准备打敌在我后方登陆,务必完成任务。……特别注意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

12月16日,一份由周恩来起草、以毛泽东名义发给斯大林电报中,将中国领导人对朝鲜战争局势的分析告知斯大林。电报指出:

朝鲜战局由于停战谈判已告停顿,而美军在朝鲜的损失还没有达到它非罢手不可的程度,估计今后一定时期内(假定为一年),会趋向于激烈化。艾森豪威尔正为其上台后的朝鲜军事行动做准备。

单就朝鲜战场的军事行动做估计,敌人从正面向我较坚固的纵深工事施行攻击的可能性不如向我后方两侧进行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大。各种迹象证明,目前敌人正在以大力加强和扩编李承晚伪军,敌海军不断在北朝鲜海面进行演习,敌特亦积极在北朝鲜东西海岸搜集情报。从兵力上计算,敌人在朝鲜现有兵力为十九个师、四个旅和七个独立团,其中美军七个师,英、土等军四个旅,李承晚伪军十二个师和七个独立团,在第一线有十四个师、四个旅和五个团。敌人如向北朝鲜两侧进行登陆作战,从南朝鲜后方至多只能抽出四五个师,从日本和美国需要再抽出四个美国师。如此,方能组织一次大的登陆战役,否则,兵力不足,只能在我战线的近后方,进行战术性的登陆牵制战。战术性的登陆地点,可能在东海岸的通川及西海岸的瓮津半岛和梦金浦里半岛。战略性的登陆地点,可能在东海岸的元山和咸兴及西海岸的镇南浦、新安州地区和铁山半岛。对我威胁最大的是西海岸的战略性登陆,因为我主要运输线是经过这个地区的。登陆作战的时间可能在明年春季,但也可能提早在明年二月开始。为配合这一登陆作战计划,敌人可能采取对中国大陆的牵制行动。例如,轰炸中国安东地区的机场,纵容台湾蒋介石匪军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协助在缅甸的中国李弥匪军窜扰中国边境。但战争的关键仍在朝鲜,我如能坚守北朝鲜东西海岸,使敌人的登陆计划失败,并以正面战线的战术出击作配合,给敌人以更多更大的杀伤。那么,朝鲜战局能更加稳定,而向着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做出反登陆作战部署

12月20日,中共中央给志愿军党委发出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指示,要求“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中共中央的指示说:

(一)根据种种情况(艾森豪威尔登台、谈判的中断、联合囯通过印度提案),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别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七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

(二)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有坚决粉碎敌人登陆进攻、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任务。

(三)为此目的,我军必须:

甲、尽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极大地增强海岸及其纵深的坚固防御工事;同时增强三八线正面的纵深防御工事以为配合。

乙、在对我侧后威胁最大的海岸线及其纵深部署充分的兵力和火力,保证粉碎敌人从海上的进攻及其大量空降部队的进攻。在其他可能遭受敌人登陆进攻的地区(通川、元山地区,瓮津半岛地区,镇南浦、汉川江地区及咸兴以东地区)则部署可能有的兵力和火力,同样要用其全力争取粉碎敌人的进攻。

丙、坚决地迅速地采取加修新铁路线、改善旧铁路线(满浦球场间),加宽许多公路线,加设仓库站场以及预先运储大量粮弹物资等项措施,保证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我正面侧面全军(包括人民军)的运输畅通,供应不缺。

丁、我正面各军过去作战战绩很大,在一九五三年应争取更大的成绩,消灭更多的敌人。

戊、政治工作保证全军指战员都具有粉碎敌人进攻争取更大胜利的坚强斗志和高昂士气。

已、特别注意从目前起到一九五三年四月这一段时间内的准备工作,这是战胜敌人的关键所在。

庚、以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邓华同志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以梁兴初同志为西海指副司令员,西海指的其他干部应予加强。

(四)两年多以来,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在对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军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中,取得了伟大的辉煌的胜利,已经摸清了敌人的底子,克服了很多的困难,积蓄了丰富的经验。美帝国主义釆用了很多办法和我们斗争,没有一样不遭到失败。现在剩下从我侧后冒险登陆的一手,它想用这一手来打击我们。只要我们能把它这一手打下去,使它的冒险归于失败,它的最后失败的局面就确定下来了。中央坚决相信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是能够粉碎敌人的冒险计划的。希望同志们小心谨慎,坚忍沉着,动员全力,争取时间,完成一切对敌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只要准备好了,胜利就是我们的了。

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把抗美援朝战争作为1953年国家三大任务的第一项任务,决定继续深入开展增产节约活动,调整国内经济建设项目,削减或缓建一批工程,集中财力、物力保障朝鲜前线作战需要,准备解决因战事扩大而引起军费增多的问题,并请求苏联提供各种火炮和不同型号的炮弹。

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为志愿军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国内防务,也做了必要的计划和部署。

遵照毛泽东对朝鲜今后战局发展的判断和决心,12月9日下午,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召集副总参谋长黄克诚、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铁道部长兼铁道兵团司令员滕代远、军委运输司令员吕正操、军委作战部副部长王尚荣及各特种兵司令员,研究讨论了防范美军于朝鲜实施侧后登陆的各项战备工作。第二天,聂荣臻将会议讨论的各项计划呈报彭德怀并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林彪。这些计划主要是:

一、除志愿军已在朝鲜的部队外,从西北、中南、华东各抽调一个军开往东北,加上已在东北的一个军,共4个军作为志愿军预备队。

二、拟抽调36门122毫米口径榴弹炮装备一个炮团入朝;抽调2个坦克团入朝,部署在清川江南北两岸;空军正在加紧训练3个轰炸机师,训练完毕后可有90架轰炸机参战;海军组织干部赴安东和清川江两岸勘察地形,准备以一个鱼雷艇大队置于安东,两个海岸炮连置于清川江口两岸。

三、朝鲜铁道的修建与改善,拟先修龟城至球场段(87公里)和球场至德川段(27.5公里),同时改善辑安至球场原有线路。为尽速完成此一艰巨工程,拟由志司筹一个军力量(4万人)帮助及铁道部调3个铁道公安师(2.7万人)和干部技术员工3000人,合计7万人。另由志司抽调一个高射炮师掩护施工。

四、1953年动员50万名新兵,其中西南和华东各16万、中南10万、华北5万、西北2万、东北1万。

五、在辽东半岛的安东至庄河一线和山东半岛也选择重点地区修建国防工事。拟派一个师驻威海—烟台—蓬莱之线,并以一个团驻长山列岛。海军加紧布署长山列岛及山东半岛的海岸炮设备。

中央军委同意该计划。毛泽东12月11日批示:“同意这个部署,抓紧检查,务必完成任务。”当天晚上10时,毛泽东约聂荣臻谈话。毛泽东还在第三项计划上批注:

铁路争取四月底完成龟城球场德川线,并于球场、德川间高山修汽车路及大量仓库,先行倒运通车。龟城球场间另需保持一条宽的公路。熙川德川间争取加修一条宽的公路。原有两条争取加宽。满浦球间线路争取大大改善。

12月15日,总参谋部还向各大军区发出指示。总参谋部指出:来自各方的情况以及敌方的公开舆论,均显示敌人似正在准备明年春季向朝鲜我军侧后进行冒险登陆。有消息说,台湾蒋介石集团已叫嚣定明年为“反攻年”,逃往缅甸的李弥残部也令其部队12月积极准备,明年1月开始行动等。据此,台湾蒋介石集团“有极大可能为配合美帝在朝鲜登陆之行动,于明年向我沿海某些地区实施突袭,各大军区应严密注意敌可能进犯之沿海及滇缅边境地区,以及内部潜伏匪特趁机活动,均应做一详细研究,做出预定的作战方案”。

各大军区根据总参谋部的这一指示,进行了相应部署。

2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给华东局、华东军区、福建省委、福建军区的电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福建军区必须准备以现有兵力,不要依赖任何外援,粉碎台湾、金门的国民党军可能以一个军,向福建沿海岛屿和福建大陆的进攻。在必守岛屿上,必须做永久的坚固的工事,预储粮弹饮水,准备长期坚守,并做好增援计划。抽出叶飞专管军事,全神贯注于对敌作战方面。从目前起两个月内是最关键的时机。

此外,毛泽东还指示加强上海的防空部署,确保上海一带的安全。(www.xing528.com)

1953年1月17日,总参谋部发出《关于加强防空战备的指示》,要求各防空部队加强战备,进一步组织和发挥现有防空力量,使之更好地适应战争需要,给予可能向中国大陆进行空中轰炸或袭扰的美国和国民党军飞机以有力打击。

志愿军部署反登陆作战准备

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部署,从1952年12月下旬起到1953年4月,志愿军以打好“过关仗”的姿态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反登陆作战准备。

邓华从北京回到志愿军总部后和杨得志共同主持,于12月17日至21日,连续召开志愿军党委会和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毛泽东的指示,部署反登陆作战准备。

17日,志愿军召开党委会议,各兵团、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前方运输司令部首长以及人民军方面崔庸健、朴一禹、金光侠,苏军驻志愿军首席顾问西蒙诺夫中将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赞同和拥护毛泽东关于肯定“联合国军”要登陆,而且肯定在西海岸登陆的判断和决心,并讨论确定了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初步方案,“决心不惜任何牺牲,克服任何困难,坚决贯彻主席指示,将敌人歼灭在海上或海滩,绝对不准敌人在侧后站住脚。不仅西海岸如此,而且东海岸元山、通川及海州方面均应做充分准备,正面则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不断地歼灭敌人,抓住敌人,破坏敌人的登陆计划,并在明年内达到能成营地歼灭敌人”。

会议以西海岸的部署准备为重点,对整个战场的兵力部署调整、指挥关系调整、东西海岸和正面战线的工事构筑等,做了初步决定,并确定一切准备工作务于1953年3月15日以前完成。

紧接着,于18日至21日,又召开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毛泽东对邓华《关于朝鲜战局与志愿军一九五三年的方针任务》的报告所作的批示,传达中共中央12月20日给志愿军关于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的指示,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了反登陆作战准备工作。邓华在会议上做了报告。

会议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在继续贯彻持久作战,在积极防御这个总的方针下,要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来加强两翼海防,特别是西海岸的防御,要准备打击敌人的登陆、空降和丢原子弹。……要不惜任何牺牲,克服任何困难,坚决不准敌人登陆,敌人登上要坚决消灭它,绝对不准敌人在我们侧后建立一条战线。正面部队则必须准备打击敌人的进攻,并应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不断地歼灭敌人来抓住敌人,破坏敌人的登陆计划。”

会后,邓华、杨得志于23日向各部队下达反登陆作战准备的部署,根据毛泽东关于要把在朝鲜有作战经验的军部署于东西海岸特别是西海岸的指示,决定以第一期轮换入朝的第23、第24、第46军,分别接替正面第一线的第38、第15、第40军的防务,而将第15、第38、第40军部署于东海岸或西海岸;将西海岸大同江以南地区统由第19兵团指挥;以东海岸第9兵团司令部与正面第3兵团司令部对调,以第3兵团司令部兼东海岸指挥部。同时对构筑工事,对反坦克和反空降提出了要求。要求部队立即开始部署的调整,至1953年1月20日前,调整完毕;一切准备于2月底至迟3月15日以前完成。

同日,对西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下达部署令,对步兵部署、特种兵部署、反坦克和反空降部署、工事构筑部署做了具体指示。

当晚,邓华前往平壤,向金日成通报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对战局的分析和今后作战的指示,以及志愿军党委执行中央指示的具体措施,请示需要朝鲜政府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人民军的反登陆部署问题。

12月24日,金日成主持召开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华到会介绍了有关情况。朝鲜劳动党中央和金日成“完全同意中共中央对朝鲜形势的看法和决定,并同意志愿军党委的具体措施”。

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还决定派金雄任东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方虎山为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在全国动员大批工人参加构筑海岸工事,尽力满足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土木材料需要。

25日,邓华将此情况电告毛泽东和中央军委。12月27日,毛泽东复电邓华,同意与金日成商定的各事,同意志愿军的各项军事部署。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志愿军和人民军对东西海岸指挥机构进行了充实调整。

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邓华亲自兼任西海岸联合指挥部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梁兴初、方虎山(人民军)、吴信泉任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杜平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政柱任参谋长。在西海岸指挥部下设立空军前方指挥所、海军作战办公室(海军指挥所)、装甲兵第二指挥所(主任罗杰)和炮兵主任办公室(后改为指挥所,司令员高存信、政治委员刘何)。

东海岸联合司令部(东海指)由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部兼任、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兼任东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兵团副政治委员杜义德兼任东海岸指挥部政治委员、人民军金雄任东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参谋长王蕴瑞兼任东海岸指挥部参谋长、第3兵团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兼任东海岸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根据志愿军党委的部署,从1953年1月开始,东西海岸两个指挥部对所指挥的部队,普遍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1月16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给志愿军和全军各大单位政治部发出《关于积极准备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的政治动员要点》。总政要求志愿军全体指战员“除继续加强三八线作战,积极歼灭敌人外,必须用一切力量加紧侧后准备,为彻底粉碎敌人的登陆进攻而斗争”。随后,志愿军政治部又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政治动员要点为依据,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做好思想政治动员工作。

艾森豪威尔上任后于2月2日发表国情咨文,极力鼓吹美国的全球侵略扩张政策,并正式宣布“放蒋出笼”政策。2月7日,毛泽东回应艾森豪威尔:

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来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这样做,那么好罢,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毛泽东的讲话,充分展现了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敢于和平、敢于胜利的民族自信。

调集精兵强将,布下天罗地网

经过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的斗争、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正面战场已经巩固,几乎是攻则必克,守则必固,完全掌握了正面战场作战的主动权。“联合国军”在正面战场已经无可奈何。因此,志愿军反登陆作战准备战场部署的总体原则是,在保证正面作战力量的同时,重点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力量,而海岸防御又是以西海岸为重点。海岸防御部署与正面部队换防同时进行,将从国内新调入的4个军,先用于海岸防御的第二线部队,熟悉情况,将第一期入朝轮换的3个军,调至正面第一线经受作战锻炼,而将在朝鲜作战较有经验的军从正面第一线调出,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

根据上述原则和1952年12月志愿军党委会议、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确定的部署,从12月底即开始战场部署的调整,至1953年1月下旬基本完成,后又进行部分调整,至4月中旬全部调整部署完毕。

调整后正面战线共有志愿军10个军,地面炮兵14个团另28个营,高射炮兵24个营,坦克4个团;人民军3个军团和2个旅。第一线西起礼成江口,东至北汉江以东文登里,依次为第19兵团(司令员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陈先瑞)指挥的第65、第46、第1军(另第63、第64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并与人民军两个旅担任大同江以南西海岸防御);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指挥的第23、第24军;第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政治委员张南生)指挥的第67、第60军(第68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文登里以东至东海岸为人民军第3、第7军团(第1军团为第二梯队)。

在西海指指挥下,担任西海岸防御的部队共有志愿军6个军,地面炮兵14个团又9个营,高射炮兵2个团又13个营,坦克6个团,另人民军1个军团又1个旅。第一线部署志愿军2个军(第38、第50军)又1个师,人民军1个军团和1个旅。第二线部署志愿军4个军(第39、第16、第40、第54军)。

东海岸的防御部署:担任东海岸防御的部队共为志愿军2个军(第12、第15军)又1个师,地面炮兵2个团另3个营,高射炮兵5个营,坦克1个团;人民军2个军团和2个旅。

战场预备队为志愿军第47军(位于谷山地区)和地面炮兵4个团另2个营(位于成川地区)。担任筑路和修工事任务的第21军1个多师,也为战场预备队。

经过调整部署,海岸防御部队兵强马壮,兵力和火力密度大大提高,防御力量大大增强。特别是西海岸,其第一线平均每公里迫击炮以上火炮密度为7.6门、反坦克火炮为5.8门,高射炮火平均每18.5平方公里为一门,另共有坦克219辆。

此时,志愿军在战场上的兵力达到最高峰,共计20个军,连同各特种兵部队、铁道兵团和后方勤务部队等,达135万人。

志愿军空军和海军也参加了反登陆作战准备。

1月3日,彭德怀召集军委空军副政治委员吴法宪、副司令员常乾坤和王秉璋开会,专门研究空军反登陆作战准备问题,就思想准备、飞行员和飞机的准备、战术技术训练等提出要求。

同月,毛泽东在听取军委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关于志愿军空军作战情况的汇报后指示,加紧战斗锻炼,加紧抗登陆作战准备工作,多多培养有战斗经验的飞行员,注意保存有战斗经验部队的战斗实力。

据此,空军对参加反登陆作战进行了部署和准备。从1953年1月至4月,志愿军空军在第一线始终保持5个师作战。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要求,1月15日,军委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和苏联空军顾问到安东,与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参谋长王政柱共同拟制了陆空协同作战计划。

海军派出快艇基地勘察组、水上障碍设置组、岸防炮设置勘察组,前往安东和朝鲜西海岸进行勘察。海军一个布雷队在西朝鲜湾航道布设了4个雷区,并派出2个海岸炮兵连进入西海岸阵地,还有一个鱼雷艇大队和一个海上巡逻大队,参加了反登陆作战准备。

整个战场部署调整的完成,使志愿军和人民军无论东西海岸的防敌登陆,还是正面战线防御,都有了充足的作战力量。

在1月下旬部署调整基本就绪后,1月30日,志愿军司令部对反登陆作战训练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根据担负任务的不同,利用构筑工事的间隙,以训练干部为主,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训练。

据此,担任东西海岸防御的各部队,在构筑工事的间隙,重点进行反登陆(打军舰、岛屿要塞守备、海岸防御)、反空降、反坦克的基本战术和步、炮、坦协同战术训练。西海岸还进行了陆、空协同战术训练。正面部队进行了以阵地阻击、坚守坑道、连续反击、反空降、小部队活动为中心内容,贯穿步、炮、坦协同作战的训练。至4月20日止,西海岸各军共组织干部战术训练64期,火器使用训练10期,轮训班以上干部1.89万余名。

至4月底,志愿军全军共轮训排以上干部5.45万余名,排以上干部基本轮训了一遍,训练主要武器射手1.95万余名,先后训练两批新兵9.82万余名。各部队根据预定作战方案,进行了实兵战术演习。志愿军司令部还专门组织了合同作战组织指挥的参谋业务学习。经过训练,使干部提高了组织指挥能力,军事素养有了显著提高,为后来的作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东西海岸为重点构筑铜墙铁壁

西海岸北起铁山半岛,南经镇南浦、沙里院、新里院、延(安)白(川)至礼成江口共约565公里,除镇南浦方向和汉川方向马耳山至黄甲山段地形较好外,其他地段均不利于防守,特别是石秀山以北至清川江口段地形开阔,无险可守;东海岸南起沛川里,北至赴战岭,共约286公里,第一、第二线几乎均没有工事,虽多为山地,有险可依,但元山港、兴南港便于“联合国军”登陆;正面西起礼成江口,东至高城,共约264公里,防御工事有了相当的基础,已经受实战的考验,但平康地区地形平坦、工事较弱,另有个别军的坚固阵地纵深不够大。因此,全面加强防御工事,特别是在东西海岸构筑坑道和永久性的工事,是反登陆作战准备的一项重大工程和艰巨任务。

据此,志愿军司令部确定,以西海岸为筑城第一重点方向,器材供应和运输保障上也以其为重点,要求西海岸在工事构筑上是反登陆、反坦克、反空降,以坑道工事、水泥工事为主,结合野战工事加副防御(水网区、地雷区、反坦克壕等),构成多线大纵深的强固阵地防御体系;以东海岸为第二重点方向,在工事构筑上,主要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结合野战工事和必要的反坦克水泥工事,构成反登陆、反坦克、反空降的纵深防御体系;以正面为较次要方向,对平康接合部工事进行加固,个别军阵地加大纵深。

按照志愿军司令部的部署,1月至4月,志愿军突击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各军根据总体作战意图,由军首长亲自组织师团和特种兵指挥员进行防御地带地形的战术勘察,确定师团指挥所位置及阵地编成、兵力布置、火力配制等诸原则。

西海岸于1月初、东海岸于2月初,先后开始动工筑城。为完成这一重大而艰巨的工程,志愿军动员了一切可能的力量,从前方到后方,从部队到机关,从步兵到特种兵,都参加了艰苦的构筑坚固防御工事作业。共有17个军另2个步兵师、9个炮兵师、2个坦克师、3个工兵团,平均每天有50万人参加构工作业。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出动运输器材的汽车共9.92万台次,占其全部运输力的30%。

施工期间正是朝鲜最寒冷的时节,气温很低,一般都在零下30摄氏度至零下20摄氏度,冻土层厚达一米左右。参加筑城作业的广大指战员,不怕天寒地冻,不怕流血流汗,昼夜突击施工。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赶在“联合国军”登陆前,构筑起一条坚固防线。

经过数月艰苦努力,至1953年4月底,东西海岸和正面战线,共挖掘坑道8090条,总长720余公里,等于开凿出中国境内从天水到成都或朝鲜境内从永兴到釜山的一条石质隧道;挖堑壕、交通壕3100余公里,相当于从新义州到汉城距离的六倍;构筑600余个永备工事和各种掩体10.9万个。加上在此之前构筑的工事,坑道总长达1250余公里,堑壕和交通壕总长6240公里,接近于中国的万里长城(6700公里)。在东西海岸均构筑了反空降和反坦克阵地。东西海岸和正面战线形成了绵亘1130公里、纵深20至30公里的以坑道和永备工事为骨干的完整防御体系,打造了“铜墙铁壁”。

改善交通运输网络和囤积作战物资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储运作战物资,也是反登陆作战准备的一个重要任务,主要是由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铁道抢修和运输部队、后方勤务部队等完成。

1952年12月上旬,中央军委即将改善朝鲜境内铁路交通状况,作为反登陆作战准备的一个重要任务,决定新建龟城—球场—德川线,同时改善辑安至球场原有线路,以防备万一靠近西海岸的京义线遭到破坏时,在朝鲜内陆仍保证运输畅通。

为完成此项任务,1952年12月中旬,在沈阳成立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郭维城任局长,在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领导下负责新建铁路的指挥。次年1月,又以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为基础成立中朝新建铁路指挥局,郭维城任局长、金相仁(朝方)任第一副局长。同时组成以朝鲜内阁铁道相朴义完为主席、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前方运输司令员刘居英为副主席的新建铁路理事会,负责监督新建铁路工作。

新建铁路龟城至德川段、价川至殷山段于4月中旬先后通车,并在原有铁路线上新建便桥35座,迂回线路4处。新建的铁路线,使朝鲜北方京义(汉城至新义州)、满浦(满浦至西浦)、平元(平壤至元山)三大铁路干线在纵深地区连为一体。这样,减轻了西海岸平壤以北新安州、价川、西浦三角铁路的运输压力,即使在西海岸京义线被切断时,仍能保证运输不间断。到3月底,新建和加宽公路566公里,架设公路桥梁47座。志愿军和人民军交通运输困难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形成了一个前后贯通、左右衔接、此断彼通、彼断此通的运输网络,有力地保证了运输畅通。

为保证反登陆作战准备的物资储运,志愿军铁路抢修、运输部队和志愿军后勤系统做了很大努力。

志愿军铁道前方运输司令部及铁路抢修指挥部,根据任务和铁路受损情况,多次调整部署,积极抢修铁路桥梁、车站和线路,保证铁路运输的畅通。

在抢修部队的保障下,在空军和高炮部队的掩护下,1953年第一季度的铁路运输创造了战时朝鲜铁路的最高纪录。这个季度共从国内接人37.7万余车,相当于1951年第一季度的三倍、1952年第4季度的两倍。第一季度部队调动输送,也达到了战时朝鲜境内人员运输的最高纪录。

由于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在朝志愿军部队增加了约三分之一,物资囤积量与需要量大为增加,尤其物资准备要按铁路运输线可能被切断最严重的情况进行。如此繁重的任务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困难很大。为保证任务的完成,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于1952年12月23日至25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要求既要保证供应,又要保证囤积任务的完成,在1953年2月底前,切实完成全军足够使用4个月的作战物资和粮食抢运囤积任务,在时间上只准提前不准推后,在任务上只准超过不准减少。为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领导力量,1953年1月,中央军委任命吴先恩为后方勤务司令部副司令员。

中央军委从国内的西北、华东、中南军区抽调4个汽车团入朝,另给志后增加9个汽车修理排。志后直属的汽车团达到17个,汽车运力有了明显增强。志后抽调1个汽车团、2个医院和4个分站,加强第5分部保障力量,以重点保障西海岸6个军的供应和物资囤积。中央军委还调3个医院和14个医疗队入朝,部署在西海岸地区。

在铁道工程部队、铁路抢修和运输部队、后勤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至3月底,弹药总囤积量已达12.38万余吨,超过1952年12月末弹药囤积量的65.2%,其中各军共储备4.36万余吨,每个炮师平均储备1074吨;粮食总囤积量达24.8万余吨,可供志愿军食用8个半月;马料囤积可供全军马匹食用5个半月;食油囤积可供全军食用6个半月、食盐8个半月、菜类5个半月、肉类3个多月;汽油储备了4个月的消耗量。各部队给养储备量均在2个月以上。反登陆作战物资准备工作的完成,为后来志愿军进行的夏季反击战役提供了充足的作战物资。

“联合国军”知难而退

到1953年4月底,反登陆作战准备全面顺利完成,等待“联合国军”自投罗网。

中朝军队声势浩大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引起美国当局的高度重视。美国情报部门分析说,目前布置在北朝鲜的部队大约有19个中国军和5个北朝鲜军团,这些部队中的每个步兵师均配备有炮兵、火箭炮兵和坦克部队。其中大约有30万人被布置在可能发生登陆作战的海岸地区,可以立即投入海岸地区的作战。

“自1951年以来,共产党已极大地加强了他们的海岸与前线防御,建立了一个组织严密、设施完备、纵深可能达20英里的防御体系。在此背后,可以肯定还有一个相对薄弱的第二防御地带。在横贯朝鲜蜂腰部地区还有第三防御地带。……沿目前的战线至东西海岸,一个大纵深的坚固的防御体系已经形成。在上述地区中,后勤储备状况已得到了极大改善。”

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一旦“联合国军”按计划在朝鲜发动进攻,“共产党马上做出的反应必定是进行拼命的抵抗。中国军队将展开最大限度的地面防御来抗拒联合国军的进攻,并实施坚决的反击”。中国空军将全力以赴地保卫共产党的领空安全,并会对“联合国军”的登陆部队发动空中进攻,同时很有可能会在联合国军控制的地域展开大范围的空中作战。“我们相信,共产党人将忍受得住在反击或抵抗联合国军进攻作战中所蒙受的人员与装备损失。同时,我们无法断定,这种损失程度是否会迫使共产党去寻求停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这种看法。如果要在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国军方认为,即使立即开始进行准备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计划署起草的分析报告认为,如果打起来,则至少需要做打两年(即打到1955年)的准备,作战费用估计需要追加70至77亿美元。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艾森豪威尔尽快结束朝鲜战争和降低财政赤字这两项在竞选总统时许下的主要诺言就要落空。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不得不知难而退,其大规模军事冒险计划只好胎死腹中,转而寻求谈判解决问题。4月20日,战争双方开始交换病伤战俘。26日,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重新恢复。

这次反登陆作战准备,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超过了抗美援朝战争历次战役准备。它彻底解决了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志愿军从根本上掌握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反登陆准备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铺平了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