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雁塔:独特建筑与玄奘取经的故事

大雁塔:独特建筑与玄奘取经的故事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雁塔之名不只在于其雄伟独特的建筑形式,更多是因为“玄奘取经”的故事。沿着塔内的木梯盘登而上,每层都有佛宝可供瞻仰,每层的四面都各有一个拱圈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的诗句:“临高望景倾佛音,宝塔释怀聆风语。”能从繁累纷扰的生活中暂时抽身而出,来到这没有熙熙攘攘人群的庙宇中,登临佛塔凭栏倾听这足以清净心灵的法雨,这是何等的机缘与快意。据说大雁塔每年都会向西北方向倾斜一毫米的。

大雁塔:独特建筑与玄奘取经的故事

这几个月身心疲累,在我乱得焦头烂额之际,紧急的出差任务又把我周五、周六、周日侵占了。虽然我一直很向往西安这座古城,因为这里曾有的大唐气象,但我计划中的行程是从容而舒缓的,它应该是大唐仕女图中那飘飞宛转的丝带,它应该是太白字里行间的浅酌低吟。匆忙的出行,又带着繁重的任务,没想到我计划已久的忆长安是这样开始的。从咸阳机场坐大巴进西安,驶离高速,便是灰尘满布的破旧印象,这哪是我心目中的长安啊。

车子继续前行,不经意间抬头:一座厚重威严无声的青色城门——安定门横亘在车子的前方。车子沿着城楼一侧绕行而过,城门之内赫然出现的却是另一个世界:清一色古香古色的建筑、干净宽阔的马路、繁华热闹的市井图景。原来真正的长安城是一定要进城门才能识其真颜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

很巧,住的地方就在曲江旅游区,到大雁塔只需步行十分钟。在初冬的夕阳余晖笼罩中,方形锥体土黄色的大雁塔更加庄严古朴、气势恢宏。大雁塔之名不只在于其雄伟独特的建筑形式,更多是因为“玄奘取经”的故事。在登塔之前,我认真欣赏了玄奘三藏院里关于玄奘一生的精美木雕,在这雕刻的一笔一画中探寻玄奘献身佛法、执着西行、光辉灿烂的开拓一生。玄奘的意义在于佛学的传播、在于外交的开拓、在于旅者的探索……但于我而言,玄奘的意义更在于他的一生启迪了吴承恩的异想天开,成就了一个奇幻无比的神话世界。尽管《西游记》中的唐僧与玄奘已经面目全非,但没有玄奘这样求法的英雄很难想象会有《西游记》的诞生。

玄奘无意中成就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他也无意中留下了享誉海内外的一座名塔——大雁塔。据史料记载,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而成的。现塔内还有唐高宗唐太宗御笔亲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为证。带着对玄奘的崇敬之情,我开始虔诚地登临大雁塔。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通高六十四点五米,塔身为七层,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沿着塔内的木梯盘登而上,每层都有佛宝可供瞻仰,每层的四面都各有一个拱圈门洞,可以凭栏远眺。登临第七层,远望西安城,只见马路宽阔笔直、社区方正整齐,在初冬黄绿树木的掩映下,那个物阜民丰、繁华如梦的大唐长安城似乎就在眼前就在脚底

斜靠着大雁塔顶层的栏杆,塔下三藏院里传来了清净的佛音。平和舒缓的乐声荡漾在这千年古刹的上空,荡涤着我的心胸,顿觉脑净如洗,身心轻松,这段时间工作与学习带来的疲惫瞬间全无影踪。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的诗句:“临高望景倾佛音,宝塔释怀聆风语。”在这一刻,我是幸福的。能从繁累纷扰的生活中暂时抽身而出,来到这没有熙熙攘攘人群的庙宇中,登临佛塔凭栏倾听这足以清净心灵的法雨,这是何等的机缘与快意。(www.xing528.com)

据说大雁塔每年都会向西北方向倾斜一毫米的。走出大慈恩寺的大门,转身回望大雁塔,发现塔身真的是向西北倾斜的。为什么偏偏是向西北呢,难道冥冥之中这座砖塔也在凭吊追随那位伟大的西行者吗?

我愿意相信这是塔西斜的唯一理由!

向所有书写文明的灵魂致敬!

向所有抚慰心灵的智者致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