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矮子丕平-极简法国史

矮子丕平-极简法国史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查理·马特于741年突然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卡洛曼和“矮子丕平”共同接管法兰克大权。751年11月,矮子丕平在苏瓦松召开了全体法兰克贵族及其附庸国代表会议。此后,丕平三世率法兰克大军两次出征意大利,不负所托,将伦巴第人侵占的土地悉数归还教会。

矮子丕平-极简法国史

克洛维死后,墨洛温王朝自此之后的两个世纪都充满难以言说的跌宕起伏,内部纷争不断,外族入侵频繁。另外,王室的土地分封传统让国家分分合合,后继者们兄弟阋墙,致使国将不国。

首先,克洛维的4个儿子将他们父亲打下的江山一分为四,经历一番你死我活的争夺后,老四克洛泰尔将法兰克王国重新统一起来,这时,他的哥哥和侄子们早已成为权力角逐的牺牲品。而他也没能超越父亲划分遗产的方式,以致他的4个儿子重走父辈的老路。虽然总有一个笑到最后的兄弟收拾残局,但分裂的历史不断重演,使得法国毫无喘息之机。只有克洛泰尔、克洛泰尔二世和达戈贝尔特一世这3位国王在位时,法兰克拥有了难得一见的短暂统一。

639年,达戈贝尔特去世。此后的墨洛温王朝中,国王这个位置就再没能发挥出实际作用,其权威日益削弱,后继者们几乎没人能活过20岁。彼时国库虚空,朝政混乱,继任者们少不更事,昏庸无能,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因此被称为“懒王”。这助长了贵族的势力,也给宫相——王室的管家创造了执掌军政的可乘之机。

作为国王身边的仆人,宫相很容易获得操控国家事务的权力。尤其是在“懒王”辈出的时代,宫相成为实际统治者的趋势不可逆转。7世纪末,乱作一团的法兰克终于分裂为三大部分: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奥斯特拉西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国王和宫相,当然,实际主持战争的正是各地的宫相。687年,来自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丕平战胜了对手,成为三国的实际统治者。至此,墨洛温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由于战乱迭起,百姓的生活也失去了基本保障。战争、瘟疫、饥荒以及各种自然灾害,让人们处于艰难的生存困境中。他们深知不可能向“懒王”寻求庇护,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基督教会,在上帝的怀抱中求得一丝慰藉。教会借势得以发展。丕平独揽大权后,顺应趋势,积极支持教会在日耳曼各族的传教活动,以此获得教会对自己的支持,巩固丕平家族的统治地位。

但真正缓解法兰克社会危机的是丕平的后继人查理·马特。为强化统治实权,避免分裂之殇,马特在土地分配中推行采邑制度:只有效忠君主并自行参军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封地。这不仅稳定了贵族与统治者的臣属关系,还使法兰克拥有了一支精锐军队。马特率领这支军队打败了当时最嚣张的阿拉伯人,使法兰克赢得了西欧强国的威名。此时,一个新生王朝的奠基已经足够牢固,只欠一个加冕的仪式。而马特把这个任务留给了他的儿子。

查理·马特于741年突然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卡洛曼和“矮子丕平”(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丕平之孙)共同接管法兰克大权。墨洛温家族的一位隐居后裔被两兄弟找回来,重新扶上王位,但也只是充当宫相的傀儡。卡洛曼与丕平起初通力合作,成功阻止了父亲的私生子格利普党羽的篡位阴谋,驱逐了四周乘机入侵的外寇。但随着外部纷争解决,两人就开始了内部斗争。

在这次内战中,矮子丕平最终战胜了哥哥,但念及手足之情,只是让哥哥进了修道院,不允许他干涉朝政。紧接着,矮子丕平又企图把傀儡国王送进修道院,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当上名正言顺的法兰克国王了。与亲兄弟不同的是,国王毕竟是形式上至高无上的代表,如果用强硬手段把他赶下王座,周围国家很可能会针对宫相弑君之罪,以维护正义之名攻打法兰克。为了让篡位合理化,矮子丕平瞄准了比国王更有权威的人——罗马教皇

巧的是,罗马教皇也正陷入困扰,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人不断侵袭他的领地,教皇把驱赶蛮族的希望寄托于法兰克的实际统治者。丕平知道教皇也有求于自己,就直截了当地向教皇发问:“是现在的国王能帮你还是宫相能帮你?究竟让谁来当国王更合适呢?”教皇当然明白丕平的意思,当即表示支持丕平登基。(www.xing528.com)

751年11月,矮子丕平在苏瓦松召开了全体法兰克贵族及其附庸国代表会议。他在会议上宣布,根据“全体法兰克人民的意愿”,决定废黜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将他送入修道院做僧侣,而丕平则被“推举”为新国王,到场的主教们为他涂上圣油,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从此,法国进入新的时代——卡洛林王朝,矮子丕平被称为丕平三世。

为了回馈教会的协助,丕平对父亲马特的采邑制度进行调整,以保护教会的利益。在新的土地政策中,百姓所有地的地产收入要与教会共享;拥有教会地产的骑士死后,其地产所有权回归教会;因分割地产而贫困的教会,有权将地产收回。

而对教会来说,当下最大的心腹之患还是伦巴第人的威胁。754年,新任教皇斯提芬三世亲自前往法兰克,此行目的之一是赐予丕平三世“罗马贵族”的头衔,其二则是向丕平三世求助,抵抗入侵者。二人看似友好密切,实则是在进行一项双赢的政治交易。此后,丕平三世率法兰克大军两次出征意大利,不负所托,将伦巴第人侵占的土地悉数归还教会。

为了掩盖教皇与国王的势力勾结,这次土地买卖被刻意涂上一层神圣的色彩,史称“丕平献土”。

【相关链接】

普瓦提埃之役

阿拉伯人席卷非、亚两洲之后,又浩荡地越过直布罗陀海峡,灭掉西哥特王国后,对欧洲大地虎视眈眈。东西方文明再次陷入对决。742年,在阿卜德的带领下,阿拉伯人翻过比利牛斯山,进入高卢地区,在普瓦提埃城与法兰克人决一死战。查理·马特充分了解了阿拉伯人的作战习惯,占据有利地势,出动精锐部队,使出精良的武器装备和有效战术,将阿拉伯人击退,法兰克人获得了全面胜利。此后,受挫的阿拉伯人再也没有能力入侵西方世界。战争中,法兰克还对东罗马帝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让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火种免遭终结。可以说,普瓦提埃战役是决定整个西方文明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