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本土小说:流动社会精神状态揭示

宁夏本土小说:流动社会精神状态揭示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下宁夏本土小说无意识中反映出的宁夏个体人格类型和精神状态,经常不被文化研究者纳入考察范围,这是有失偏颇的。若以近年来宁夏小说文本中所反映的个体小传统为依据,使问题更具体化一点,宁夏地域的小传统可能有如下几类。

宁夏本土小说:流动社会精神状态揭示

当下宁夏本土小说无意识中反映出的宁夏个体人格类型和精神状态,经常不被文化研究者纳入考察范围,这是有失偏颇的。其实这一类宁夏动态地域文化,虽然不稳定,但却是当下现实。

过去,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内地总被冠以儒学这样一个大的、笼统的文化传统来看待,在西学(基督教)与儒学的对照中,中国内地的价值观于是便只有大而化之的勤奋、诚实、节俭、可靠、不自满和重教育,即一种内向型的自我修为及其基于此建立的有效率的组织,仿佛依靠内在品性可以获得发展。现在,人口流动异常频繁,仅凭如此文化“大传统”显然已经不足以解释个体的价值观形成因素了。在商业交往频繁的社会,“小传统”势必成为取代“大传统”而成为分析流动个体价值观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具体说,“小传统”其实是致力于人口流动的现状,把个体置于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异质文化层面,再对个体价值观形成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判断的,从“心理模式”冲突上力求提升个体认知水平的方法。回到宁夏主流价值观上,个体选择与宁夏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怎样看待个体“小传统”与宁夏地域文化“大传统”的关系。若以近年来宁夏小说文本中所反映的个体小传统为依据,使问题更具体化一点,宁夏地域的小传统可能有如下几类。

宁夏小说代表性人物类型可以分为传统乡土型、城乡冲突型、半农半商型和文化产业型。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范畴。传统乡土型属于山区山地(这里的个体价值观信息来源于“西海固”小说家的小说作品),城乡冲突型遍布于整个宁夏地区,半农半商型则主要分布在宁夏北部平原地带(以石嘴山吴忠银川等宁夏北部平原地区作家的小说作品人物为例),而文化产业型主要集中在沿黄灌溉区及文化名胜集中的地带。(www.xing528.com)

对于传统乡土或半乡土的人物,他们有较恒定的传统价值观念,但面临着因物质持续的匮乏而产生的对传统价值观、伦理观的动摇,并且表现出对现代城市价值观的排斥与不适应。一旦适应、习惯,也许会走向极端或反面。对于处于市场较发展、文化产业较成熟地区的人们,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与低俗的娱乐文化观念占据上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则面临危机,伦理观则表现为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实利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价值世界亟待重构、精神境界亟待提升。

应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该结构中并不彰显。当把宁夏“小传统”具体化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内在于宁夏个体价值世界并需要同质化的内容,但如果不完整考虑内地欠发达地区实际经济水平这一事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明确指示出的文化内容,其实与宁夏个体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换句话说,如何在价值观上提升宁夏个体使之产生文化自觉,并于自觉中认同中华民族的“大传统”,关键问题还在于如何在宁夏经济运行状态中看待宁夏文化因素的作用问题。即宁夏个体价值选择,也就是宁夏价值观,如何才能在宁夏经济繁荣中发挥作用,但又不迷失于经济主义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