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脱贫攻坚与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脱贫攻坚与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出现“贷款难”问题,这与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滞后密不可分。要想尽快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就必须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逐步实现信用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因此,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对于解决农村贷款难这一大问题,对改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是基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全覆盖征信体系。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脱贫攻坚与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户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对解决农民贷款难、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效增加三农信贷投入、支持三农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出现“贷款难”问题,这与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滞后密不可分。要想尽快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就必须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逐步实现信用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与城市不同,在农村开展信贷业务必须依赖大量“软信息”。由于严重缺乏获取正常信息的渠道,金融机构不能及时掌握农民的信用信息数据,通常为规避信用风险而惜贷。因此,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对于解决农村贷款难这一大问题,对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是基础。农户信用信息的收集面临居住分散、流动性频繁、经济收入不稳定等挑战。在实际中,应进一步拓展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面,将涉农信用信息全部纳入征信系统。征信主体应该覆盖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其他工商税务、质检、法院、社保、环保公用事业教育等有关部门掌握的信息逐步纳入征信系统。确保对个人的信用状况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保证,加强征信系统数据库采集范围和提供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征信管理条例》已明确规定,征信中心可以依法向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以外的企事业单位收集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相关信用信息,这为采集信息资料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全覆盖征信体系。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建成了我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基本覆盖了全国范围内持牌金融机构的放贷业务。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深化,在持牌金融机构之外,一些准金融活动或类金融活动也形成企业和个人的负债,并对经济金融发展形成重大影响。然而,受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核算基础、管理体制、技术能力、队伍素质等众多因素的制约,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业务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难以对持牌金融机构以外的债务人负债信息做到全覆盖。因此,为了防止信用违约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转移,客观上要求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之外,再培育一些社会征信机构,构建与市场需求适配的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全覆盖征信体系。鼓励有实力的公司进入征信行业;鼓励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弥补个人信用记录缺乏的短板,让中国征信业从较高起点起步,缩短行业发展周期。

依托农业大数据强化涉农征信数据平台建设。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无线网络传输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监测数据的海量爆发,农业跨步迈入大数据时代。现代农业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收集、分析数据,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等问题。互联网技术驱动农业生产向智慧型转变,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农业高分卫星,大幅提高农业对地监测能力,加速推进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和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有效结合并利用农业大数据,依托执行机构的信用黑名单、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信息平台、加入民间征信结构的市场力量,不断增加用信场景,打破农村信用信息的孤岛局面,从采信、评信到用信,以数据驱动构建农村征信体系的闭环。借助商业金融机构与大数据平台(如百融云创)的信用评价体系,对融资者做贷前审核、贷中预警、押品评估等模型化分析,将整个融资流程做全程风控,在使用借款人、担保人信用数据的同时,不断驱动新的信用数据记录。(www.xing528.com)

推进贫困地区诚信意识和诚信文化建设。征信体系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网络效应,其价值随着所覆盖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相对缺乏,信用意识还比较薄弱,对自身的征信记录关注度不够,因此,加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诚信意识和诚信文化建设十分必要。随着农村金融服务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拓展,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已享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数字红利”,但也同样要求农村消费者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技能。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农村金融消费者和其他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素养,从而将更多经济主体纳入金融服务体系,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红利”。

加强农业信息数据保护。互联网金融时代给普惠金融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降低了欺诈和犯罪的成本。近几年,各类金融欺诈事件,如盗用账号、身份冒用、恶意骗贷等行为持续发生,普惠金融用户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农业信息保护和利用要相结合,无视市场需求的所谓保护不是解决办法,合法利用才是最佳的保护方式。从目前的征信市场看,多场景的信用信息供不应求。应该推行征信业供给侧改革,鼓励支持运用新技术的征信机构企业进入征信体系,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要促进信用信息的合理利用和流转,并建立采信、评信、用信等环节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以助推信用产业链的建立和整个信用市场的繁荣与有序发展,加快信用意识在全社会的有效普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