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产业链融资扶贫的实践与理论

农业产业链融资扶贫的实践与理论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各方协作共同规划设计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构建兼具扶贫与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并根据产业特征,在政府、金融机构、农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协调参与下,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与农村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供、销合作关系。这也是整个多方联动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的核心。

农业产业链融资扶贫的实践与理论

农业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贫困人口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在实践中,立足产业扶贫重点,依托数字金融手段,探索创新农业产业链扶贫模式。第一,优先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是脱贫的依托,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特色产业的选择,要以贫困人口可实施、能融入、有增收为前提,以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期受益作为产业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精准扶贫通盘考虑,创造条件让贫困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来,并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推动深度贫困村建成持续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基地,提高产业带贫能力。把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举措,在推动第一产业实现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的同时,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构建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脱贫产业,不断夯实精准扶贫产业基础。第二,依托数字金融手段对接消费需求,节约流通成本。农村电商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需应对因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而导致的上行不畅,物流成本问题仍未有效破题,仍存在金融服务滞后和人才匮乏等方面的掣肘因素。而如何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链路,就成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第三,建立核心企业与贫困农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基于各方协作共同规划设计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构建兼具扶贫与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并根据产业特征,在政府、金融机构、农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协调参与下,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与农村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供、销合作关系。这一合作关系也可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而建立,由农业合作社作为中介,组织协调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并成为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的主体,从而降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第四,金融机构探索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金融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农村扶贫产业链为基础,在掌握核心企业现金流信息的条件下,以产业链为单位向其提供多种形式的流动资金支持,包括农产品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融资方案。这也是整个多方联动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的核心。核心企业作为金融资源注入的对象或资金流管理的核心,以产业链金融的形式,解决农村贫困户产品采购的流动资金需求,尽可能采取农户联合统一集中产业链采购的形式,银行提供承兑汇票等统一的结算形式,使得融资的现金流始终在金融机构掌握的产业链之中闭环流动,避免零星现金形式贷款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并通过规模化降低交易成本。(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