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战略:生物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战略:生物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生物制药创新网络战略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代价。(三)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打开物流与营销渠道,是企业获得稳定利润的重要保障。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搭建研产销对接体系,以销促产。通过取得国家各类药物证书,重点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拥有创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旗舰企业,形成品牌优势。

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战略:生物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一)研发设计外包和创新国际化战略

外包已成为新药物研发的大趋势,我国具备生物制药外包发展的几个条件:

第一,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批专业性生物技术公司,这些公司在医药研发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技术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很多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为承接新药研发的外包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二,交易市场日趋成熟,交易费用趋于合理;

第三,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法律法规的健全,为生物制药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第四,在生物医药研发方面有大量的基础人才;

第五,我国药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药品审查力度不断加强。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可以广泛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研发服务外包,积极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开展合作;大力引进国际著名跨国生物企业基地建设产业化项目,设立研究机构;支持基地生物企业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开展国际并购;鼓励基地生物企业海外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吸引国际知名生物产业专家、学者和海外留学人员到基地工作、讲学或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与国内外大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战略联盟。

(二)生物制药创新网络战略(www.xing528.com)

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代价。随着世界生物制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原料药生产优势已经减弱,我国原料药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走技术创新路线关键。生物药品的开发费用是惊人的,国际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的20%以上,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比重更大。我国生物制药科研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在略高于1%的水平。

我们应该加大对生物制药的研发投入,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生物制药创新网络。

第一,建立以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为主线,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平台。重点整合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和农业数字图书馆,支持各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运行环境建设,分批完善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省级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网络服务体系。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搭建一站式服务与共享平台,实现与国家和其他省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无缝对接。

第二,建设若干国家级重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推动重点优势学科建设,引进一批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形成企业、研发、孵化、中试、教育等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由多所高校、多家专业研究机构和研发中心(含外资)、多家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多家研发型企业组成的生物制药创新网络。

(三)商业模式创新战略

打开物流与营销渠道,是企业获得稳定利润的重要保障。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搭建研产销对接体系,以销促产。营销人员是最了解市场的企业人员,是直接接触客户的群体,对于客户需求、市场动态信息的获取能力更强,通过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的定期交流和沟通,可以使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定位,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产量,避免产品积压。

(四)走品牌战略路线

生物制药企业应提升自身的公众形象,打造强势品牌,走品牌战略路线。通过取得国家各类药物证书,重点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拥有创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旗舰企业,形成品牌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