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侵犯行为概述:心理学家探讨的关键社会行为

侵犯行为概述:心理学家探讨的关键社会行为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什么是侵犯行为侵犯行为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如果人们只是有伤害他人的意图,而没有做出实际的伤害行为,就不能算作侵犯行为。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了把侵犯行为与一种被称为工具性侵犯的概念区别开来,后者是指为了获得利益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如职业杀手的杀人行为。两种不同的侵犯行为大多数恐怖活动属于工具性侵犯。

侵犯行为概述:心理学家探讨的关键社会行为

(一)什么是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aggression)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它是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之所以受心理学家的重视,不仅是因为这种行为对人类有伤害,主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起暴力案件有关。

对侵犯行为的界定要考虑到三个方面:

(1)强调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尽管这种行为伴随有意图。如果人们只是有伤害他人的意图,而没有做出实际的伤害行为,就不能算作侵犯行为。

(2)从效果上看,这种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反社会行为,但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大多数侵犯行为不为社会所认可,比如打架斗殴等,但也有一些侵犯行为是社会所许可的,我们称后者为认可的侵犯行为(sanctioned aggression),比如教练对不认真训练的球员加以惩罚,父母惩罚在外面和别人打架的孩子,以及当国家受到侵略的时候,人们的奋起抵抗。

(3)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的情绪(aggression feeling),比如愤怒。尽管外在行为不一定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部情绪,但大部分情况下侵犯总是与愤怒联系在一起。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了把侵犯行为与一种被称为工具性侵犯的概念区别开来,后者是指为了获得利益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如职业杀手的杀人行为。(www.xing528.com)

另外,区分敌对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也是有意义的(Berkowitz,1993)。敌对性侵犯(hostile aggression)是一种源自愤怒的行为,目的是将痛苦或伤害施加给别人。而工具性侵犯(instrumental aggression),则是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这伤害是作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而非以造成痛苦为目的。例如:在职业橄榄球比赛中,防守前锋通常会使尽办法来阻止对手,并摔倒带球的队员,这便是工具性侵犯。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他认为对手耍诈,他可能会变得愤怒,并且故意去伤害对手,即使这样做并没有增加他摔倒带球队员的概率,也为敌对性侵犯。

两种不同的侵犯行为

大多数恐怖活动属于工具性侵犯。罗伯特·佩普(Robert Pape,2003)对1980—2001年间发生的所有自杀性爆炸事件进行研究后指出:“所有自杀性恐怖活动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有明确的、现实的和战略性的目标——迫使美国从恐怖分子眼中属于他们家园的领土上撤军。”Arie Kruglanki和Shira Fisman也注意到,心理病态的人一般都不是恐怖分子,但在冲突中,自杀性袭击是一种策略性的工具。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战争是工具性的侵犯。比如2003年,英美领导人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然而,谋杀大多是敌意性的。其中约有一半因为意见不合而引发,其余的谋杀则源自恋爱中的三角关系和酒精或致幻毒品导致的争吵(Ash,1999)。这些谋杀是冲动性的情感爆发,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来自110个国家的数据显示:对死刑严厉的惩罚并没有减少杀人案件的发生(Costanzo,1998;Wilkes,1987)。尽管如此,一些谋杀以及由于报复、胁迫导致的暴力活动却是工具性的(Felson,2000)。在美国禁酒时期和后来的几年里(1920—1933),发生在芝加哥的1000多起黑社会谋杀中,大部分是冷静并有计划地进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