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商务:名誉侵犯行为判断

电子商务:名誉侵犯行为判断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根据《民法典》总则编的规定,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因此法人也享有名誉权,依法受到法律保护。

电子商务:名誉侵犯行为判断

1.什么是名誉侵犯行为

名誉是指公众对特定主体的社会评价,这一属性也代表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需要被一定范围内的公众所知晓。司法实践中对于侵犯名誉权行为需要发生在公众领域发生达成了一定共识。

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2.《民法典》关于名誉权的新规定

(1)法人享有名誉权,依法受到法律保护

《民法典》出台之前,法律都是将名誉权笼统规定在自然人享有的权利中,并没有对其作出明确法律定义。(www.xing528.com)

《民法典》将名誉定义为公众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根据《民法典》总则编的规定,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因此法人也享有名誉权,依法受到法律保护。

(2)名誉权所保护的应当是与民事主体本身相当的名誉权

如果网络用户或平台等发布的信息本身就是事实,即使相应的事实会影响他人的社会评价也不构成侵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一般会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从侵权责任的四要件来进行判断。侵权责任的四要件包括:①即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②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③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④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