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财务管理问题剖析:经费拨款与项目结账的不完善

教育财务管理问题剖析:经费拨款与项目结账的不完善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科研项目合同早已经签订(已立项),但经费拨付滞后,如有的项目研究起始日期为2010年1月1日,但首批拨款资金直到2011年到位。由于项目不按时结题涉及课题撤销、经费冻结和往后申报资格的取消,因此无论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还是项目负责人都高度重视项目的结题工作。

教育财务管理问题剖析:经费拨款与项目结账的不完善

虽然政府相关部门近些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项目研究经费拨款到位晚的现象依旧存在。有些科研项目合同早已经签订(已立项),但经费拨付滞后,如有的项目研究起始日期为2010年1月1日,但首批拨款资金直到2011年到位。虽然项目经费到位严重滞后,但课题却要按期完成,这导致项目实施周期被大大挤压;由于大型进口仪器设备招标、进口手续周期长,场地、能源等配套要求较高,资金拨付的迟缓必然造成项目延迟,验收滞后。有时为了按合同时间完成研究任务,在项目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项目承担单位只得被迫借用和挪用其他项目资金,等经费到位后,再进行调账,这不仅增大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而且还容易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的大力推进,在高校科研经费急剧增长的同时,大量科研项目出现了“结题不结账”现象。由于项目不按时结题涉及课题撤销、经费冻结和往后申报资格的取消,因此无论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还是项目负责人都高度重视项目的结题工作。然而由于在项目结题验收时缺乏对科研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异分析,更没有对未完成预算的项目进行惩罚,项目负责人不能及时办理项目结账手续,科研项目结题和结账过程脱节,在项目支出中不作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在按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结余经费被用于非原预算所列开支范围。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长期挂账,科研经费沉淀现象的日趋严重,增加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成本,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甚至导致科研项目经费的挪用和挤占,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www.xing528.com)

财政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规定:“课题结余经费是指课题结束或因故终止时,课题经费总预算减去实际总支出后的余额,因故终止课题结余经费还应当包括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课题结余经费应当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由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现有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是导致科研项目经费结余的主要原因,课题预算不细化、管理不科学,造成课题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太大,为科研课题经费结余提供了可能。但科研经费结余收回上交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一些不愿将科研结余上交的人员对科研项目资金的滥用,造成科研经费的流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