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拖延到自律:打败讨厌事,超自控力训练

从拖延到自律:打败讨厌事,超自控力训练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他讨厌某件事情。但这毕竟是现在的本职工作啊,而小敏却每天抱怨着:“我真的不想做自己讨厌的事情,人难道就不能一直做喜欢的事情吗?”做喜欢的事情是一种本能,做讨厌的事情则是一种本领。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与自己讨厌的事物一刀两断。比起肆无忌惮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更希望当下的青年人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好。

从拖延到自律:打败讨厌事,超自控力训练

很多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他讨厌某件事情。

小敏在一家公司做财务会计,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一整天都面对着Excel表格更是常事,小敏感到非常抓狂,每天在朋友圈发一些很累、很丧、甚至想辞职的文字。小敏本科时学的是工科,是一名妥妥的工科女,思维严谨、头脑活跃,毕业时却因为家庭原因迫不得已做了一名会计。

这算是跟她的喜好彻底背道而驰了,让一个本就醉心于科学研究的人整天处理数据,听起来确实难以忍受。但这毕竟是现在的本职工作啊,而小敏却每天抱怨着:“我真的不想做自己讨厌的事情,人难道就不能一直做喜欢的事情吗?”一面抱怨,却又没有更好的选择。整天都过得委屈又拧巴,工作任务常常不能及时完成,好几次影响到薪资发放,老板差点直接把她炒鱿鱼。

“小孩子才把喜欢挂在嘴边,大人都是看价值。”一个成熟的人,在判断一件事情要不要做的时候,衡量标准不是“喜欢”或“讨厌”,而是“值不值得”。人们应该遵循结果论,即:能不能带来实际效用。你或许会说:“我认为我喜欢的就是值得的,就是高价值的。”要知道,盲目地以“喜欢”来做决定,是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的。

做喜欢的事情是一种本能,做讨厌的事情则是一种本领。一个人能够打败内心的不情愿,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抗趋乐避苦的本性,毅然选择做“讨厌的但正确的事情”,必然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青年作家韩寒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写道:“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曾被无数年轻人奉为人生真理。学生时代的韩寒,叛逆、自由,敢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梧,甚至做出了很多人敢想却不敢做的决定——退学。

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酷!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与自己讨厌的事物一刀两断。

十几年后的韩寒,阅历更加丰富,看人生的角度也更加全面、立体,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坦言,现在觉得自己当年盲目退学的行为是错误的,希望大家不要模仿。知识虽然枯燥,教育也许乏味,但必然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学习其实是磨炼心性的过程。比起肆无忌惮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更希望当下的青年人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好。

人们之所以擅长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因为内心的偏好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倾注努力,就会越来越好,当我们尝到其中的甜头的时候,便会更加努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对于讨厌的事情则恰恰相反。

那么,讨厌的事情就不可能做好吗?并非如此。只要你肯倾注努力,一样可以做得出色。

中国著名现当代文学家梁实秋在他的散文清华八年》中提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先生早年在清华读书,对数学深恶痛绝,每次考试都如临大敌。他常常想:“我以后又不准备从事理工类工作,学这东西干什么。”于是,以“不喜欢”遮掩自己的懒惰。

后来赴美留学,清华的成绩单上数学成绩勉强刚及格,需要补修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先生一方面感到懊恼,一边觉得耻辱,于是拼命努力,钻研数学,最终取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特准大考免予参加。(www.xing528.com)

先生在文中直言:“这证明什么?这证明没有人的兴趣是不近数学的,只要肯按部就班地用功,再加上良师诱导,就会发觉里面的趣味,万万不可任性,在学校读书时万万不可相信什么‘趣味主义’。”

可见,只要你能在不喜欢的事情上下足功夫,糟糕的现状是可以扭转的。当你内心开始回避某件你讨厌的事情的时候,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件事情重要吗?

·讨厌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不擅长还是因为回报周期太长?

·做了这件不喜欢的事情你能收获什么?

·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你有选择不做的余地吗?

·如果不做这件事情,你还有别的效益更大化的选择吗?

·你有多长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情,时间允许你拖延吗?

·怎样才能让这个过程不那么枯燥?

问清楚这几个问题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行动了。李阳曾说:“只有先认真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才有资格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你能做好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事情,让这些事情成为你成功的垫脚石,朝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大步迈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